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案例浅析
2021-07-20吴建辉
吴建辉
(湖南省桃江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湖南桃江4134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高致病性毒株引起的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1]。该病自2006年暴发以来,发病率、死亡率高,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我县个别养殖户盲目从外地引种,带入外来病原,导致猪群发生疫病。
1 发病情况
2020年8月初,桃江县某镇肖某猪场,存栏母猪36头,商品猪294头,饲养的60千克左右体重的48头架子猪出现体温明显升高,有的高达41℃以上,厌食或不食,部分猪呈顽固性腹泻。有6头发病猪经自行注射兽用头孢、VB1、土霉素,氟苯尼考拌料饲喂后,症状无缓解,出现死亡,前来询诊。
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至41℃以上;厌食或不食;耳尖、后躯及股内侧皮肤发红、瘀血、出血斑、丘疹;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出现站不稳,后肢无力等神经症状;一些猪呈顽固性腹泻。
3 剖解变化
胸腔大量积液,肺严重充血出血,肺小叶间质明显增宽,肺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下缘大部分实质性肉变(如图1),胆囊壁出血,胆囊肿大,有不同程度的气肿、水肿或淤血,胃肠黏膜充血、出血。多处淋巴结肿大。个别病例胃内有溃疡灶,结肠黏膜增厚;膀胱黏膜充血、出血。心衰,脾脏土黄色,并与横膈膜相粘连。
图1 肺脏有肉样病变
4 诊断
通过采集肺尖叶、心叶和膈叶,不带胆囊的肝页,整个脾脏,一只肾,肺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胸前淋巴结送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经荧光PCR检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阳性。
5 治疗
5.1 隔离消毒
根据不同病情情况进行分类,分区饲养。将病情严重的猪转入已用2%的烧碱热溶液进行彻底消毒的猪舍,每隔3天进行彻底消毒1次;可疑病猪转入经酚制剂消毒液连续消毒2天的栏舍;其它猪只栏舍经消毒一次即可。
5.2 治疗
对病猪和可疑病猪使用抗猪多价免疫球蛋白进行肌肉注射,每次肌注4~20 mL,每天1次,连用2~4天,并适当注射VB1,呼吸困难可颈部肌肉注射泰拉霉素2.5 mg/kg·bw,2次/d,连用5~7d。所有猪群饮水中加治嗽静、电解多维及黄芪多糖连用7d。
6 小结
6.1 防止此病发生,必须稳定种猪源,实行自繁自养尽量少引种。引种,要进行调查,弄清拟引种当地猪场的疫病情况。同时进行血清学检测,严禁引入阳性猪。引种后必须隔离观察,隔离检疫4~5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
6.2 实现猪场每个环节成“批量进、批量出”,至少做到从产房和保育阶段同时进出。
6.3 完善猪场的生物安全系统,对猪舍和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
6.4 制定严密的饲养管理计划。在病毒感染猪场,应用好料,保障猪的营养供给,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6.5 定期对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如果4次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变化,则表明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季度抗体阳性率有所升高,说明猪场在管理与卫生消毒方面存在问题,应加以改正。
6.6 发现猪场发病,必须严密控制,杜绝疾病扩散,对病死猪和胎衣都做好填埋或无害处理,并进行彻底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