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1-07-20辛夏夏闫志利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指标体系绩效评价

辛夏夏,闫志利

(1.商丘工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实施绩效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推动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解决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1]。绩效评价是全面实施教育经费绩效管理的价值工具[2]。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呈多元结构,以高职院校为例,经费来源包括国家投入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学生个体投入的事业经费(以学杂费为主)、社会投入(社会捐赠等)。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多年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总额超过1万亿元,居于世界发展中国家前列。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经费投入额度的持续提升,为职业教育扩大办学规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而在经费拨付和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现象,导致了有限经费资金的浪费。为提高职业院校经费使用的效率性、效益性、经济性和公平性,必须加快建设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指标体系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内容。

一、文献回顾

世界范围内的经费绩效评价源于美国的“教育问责制”(Accountability in Education)和英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New Public Management),旨在解决公共服务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此后,绩效评价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政策工具,并形成多种绩效评价模式[3]。在经费绩效评价内涵研究方面,Layzell等人认为,经费绩效评价是完善财政政策、提高经费管理执行效率、优化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4];颜炼钢认为,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是衡量教育经费、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优化、支出效率的一种工具[5];龚冷西等人认为,高职院校投入绩效评价就是采用科学工具,对高职院校“投入—产出”的情况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决定下学年的投入力度的管理工具[6]。谢虹经过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特点,指出投入和非经济性产出分析是绩效评价的难点,应构建相应的定性指标[7];Khalid等人基于平衡记分卡原理,设计了高等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称为仪表板(dashboard)[8];张月武等人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投入指标、支出指标、效果指标三个一级指标,提供了经费绩效评价的有效工具[9]。但以往研究以概念描述、定性分析为主,较少涉及量化研究;且多为经费支出绩效评价,一味强调考核经费产出效益,对预算编制和经费执行绩效评价的关注不够,未能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经费绩效评价制度”的要求。本文设计了覆盖全过程的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预算编制质量、经费执行进度、经费支出结果等各阶段实施绩效评价,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政策部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规范教育经费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经费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原则与逻辑遵循

纵观国内外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现状,确定评价内容是实施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反映在评价指标方面。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的建设“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本质属性,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是建设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制度的关键所在,也是职业院校经费评价制度是否能够体现公正性、经济性、效率性和公平性的具体表征。

(一)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是评价内容的载体。结合财政部公布的已有政府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分解为预算质量(事前)绩效评价指标、经费执行(事中)绩效评价指标和支出结果(事后)绩效评价指标三类,试图体现教育部提出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要求。评价指标确定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效率是经费绩效评价的核心,公益性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10]。据此,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应坚持效率性和公益性相统一的原则。其一,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不仅要核实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合规性,还要评价经费支出的效率性,强调评价结果的可持续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确定经费使用改进策略提供依据。其二,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要与财政资金投入目标、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一致。因此,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必须同时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财政资金投入目标的“双重”导向。

2.可操作原则

为满足绩效评价对具体行为或指标表述的要求,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必须将笼统的概念转变为可衡量或可评价的项目[11]。已有研究成果表明,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定量指标是否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决定了绩效评价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定性指标是否具有可行且容易操作的具体方法,决定了评价结果的精准性和客观性。因此,在确定评价指标时,应弱化定性指标的“模糊性”,按照财政部的要求,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力做到量化。

3.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体现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个方位。纵向比较指本年度与上年度的比较,重点评价职业院校经费使用绩效是否实现了逐年提升。同时,也可明确经费使用绩效的变化规律,确定改进目标及应对措施。横向比较指本学校与其他学校的比较,重点评价本学校经费使用效率与效益是否高于其他同类学校,进而确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遵循可比性原则,需要使用统一的统计口径采集评价数据,采用统一的处理方法处理相关信息。唯此,方能实现经费绩效评价的既定目标。

(二)逻辑遵循

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涵盖了各个方面,确定各项指标的构建原则是实施职业院校绩效评价的内在需求,加强逻辑遵循也是建设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所在。基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本质属性,科学界定逻辑脉络成为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任务。

1.以建设“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评价指标确定的逻辑起点

“全方位”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视角的多方位两个方面,评价指标的设定要满足职业院校经费绩效内外评价的需求,能够让评价主体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全过程”体现在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贯穿于预算编制、经费执行、产出结果、改进策略等事前、事中、事后整个过程,让评价者能够精准认知职业院校经费使用各个过程的绩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覆盖”体现在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包括职业院校所有经费支出,不可出现“漏斗”,保障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的全面性。当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覆盖”还蕴含着所有职业院校都要实施经费绩效评价的含义。

2.以“借鉴域外经验、立足我国优势、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为评价指标确定的逻辑进路

“借鉴域外经验”指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相关研究文献和实践报道,确定域外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设定的可借鉴之处。“立足我国优势”指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确定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的各项指标。同时,还要传承目前正在实施的《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以及《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确定的相关指标,确保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的持续性。“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指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能够反映职业院校需求,尽力凸显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取向。

三、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建设进程较为迟缓。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各地实施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缺乏应有的工具和手段。目前,财政部公布的事业单位经费绩效评价公用指标框架虽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但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不尽符合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的实际需要。依据职业院校经费全过程评价内含的预算质量(事前)评价、经费执行(事中)评价、执行结果(事后)评价的要求,分别构建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内容的确定

评价内容是确定评价指标的依据和基础,评价指标应能够完整反映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的内容。按照职业院校经费使用的具体流程,本文将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分为预算质量(事前)绩效评价、经费执行(事中)绩效评价、执行结果(事后)绩效评价等三项内容,其内在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内容

预算质量绩效评价也称事前绩效评价,目的在于发挥预算的源头作用。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颁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12]。可见,预算制度建设已成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职业院校应在财政部门、教育部门批复年度预算后的20日内,在学校网站对外公开本校的预算信息和绩效目标,具体内容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政府采购预算以及绩效目标等。特别是绩效目标,应能够清晰地反映预算资金的产出情况,方便社会监督与评价。资金支出额度与绩效目标匹配是评价预算质量的基本要求标准。当然,二者完全匹配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在实践过程中应以“尽力匹配”为准则。收支安排和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可进行细化。

经费执行绩效评价也称事中绩效评价,旨在发挥跟踪监控和管理作用。实施经费执行绩效评价能够让监管部门及全社会及时发现职业院校经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绩效运行、经费支出、经费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纠正和处理。目前,我国各地已经逐步加强了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如《北京市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跟踪管理办法》《佛山市市级预算绩效监控管理办法(试行)》和《广州市本级2017年度部门全过程预算绩效跟踪监控管理实施方案》等,均明确了经费执行绩效的跟踪方式。广东省佛山市将各级预算部门项目均纳入了绩效监控范围,设立了动态绩效监控跟踪机制,建立了财政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了绩效的全方位考核。上海市在传统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将绩效跟踪与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预算部门与财政部门“双监控”,逐步形成了“定向+自行”和“完整+简易”以及“监控+整改”三种事中绩效跟踪评价模式。借鉴各地实践经验,构建职业院校经费执行绩效评价指标,应将经费支出进度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作为重点,而后再依此细化。

执行结果绩效评价也称事后绩效评价,旨在评价职业院校年度经费支出效率和效益。执行结果绩效评价需要根据预算设定的绩效目标,对照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和绩效原则,对经费产生的效益进行客观衡量和综合评判。执行结果绩效评价作为政府相关部门最早实行的预算绩效管理行为,评价模式、评价流程和指标设置已经达到较为完善的程度。在评价模式方面,各地普遍采用部门自评的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如北京市、上海市等地引入了第三方评价,通过专家评审、第三方评价机构会审或政府部门抽查、建立再评价机制等方式,确保评价结果达到真实、有效的程度。在评价流程方面,广东省建立了职业院校经费执行结果绩效评价系统,评价过程包括第三方评价机构初审、地市经办人复审、财政部门再审等流程,并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在指标设置方面,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均建立了纵横结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见,事后绩效评价指标具有系统性、多层次特点,指标设置必须体现支出总额和产出总量(效益)。因此,应将支出总额和产出总量设定为评价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而后再依此进行细化。

(二)评价指标的收集

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的收集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步骤。第一,运用文献分析法,广泛收集了近10年有关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的研究文献及实践报道,析出所有经费绩效评价指标,并按其释义进行了分门别类,删除了重复指标,建立了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池”。

第二,为确保经费绩效评价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即确保各项指标数据的收集具有可靠的来源,能够完成经费绩效评价任务),确定了经费绩效评价指标数据采集的五个渠道,分别为职业院校公布的《年度预决算报告》固定格式中的部分指标、财政部发布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中的部分指标、教育部规定的职业院校《年度教育质量发展报告》需要公开的部分指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公开的部分指标和职业院校预算信息公开的部分指标。需要说明的是,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实施经费绩效评价的主要区别在于评价指标的选取上,中职学校仍沿袭义务教育阶段的拨款方式,经费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而高职院校经费来源渠道更广,财政拨款实施“综合定额+专项拨款”模式,事业经费(以学杂费为主)占有较大比重,故难以构建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的共性指标框架。此外,财务数据往往被视为敏感数据,部分职业院校会产生抵触心理。为减小数据获取阻力,本文选取职业院校门户网站公开的《年度预算信息公开》的部分指标作为预算绩效评价投入指标和支出指标,其余为绩效目标类指标;选取职业院校《财务报告》中部分指标作为经费执行绩效评价投入指标和支出指标,其余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指标;选取各职业院校门户网站公开、呈报地方财政部门的《年度决算报告》中的部分指标作为执行结果绩效评价的投入指标和支出指标,其他指标则定义为产出指标。

第三,按确定的数据采集的五个渠道,探究了“指标池”内各项指标获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删除了难以获取的经费绩效评价指标,确保各项评价指标具有可靠的数据来源,能够保证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在删除释义相同和难以获得具体数据的指标后,初步确定了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

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共有88项。其中,预算质量(事前)绩效评价、经费执行(事中)绩效评价、执行结果(事后)绩效评价的指标分别有30项、19项和39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价中的部分指标为重复性指标。为确保二级指标表达的完整性,这些重复指标不可删除。

(三)评价指标的分类

在评价指标的收集过程中,按每一项评价指标所反映的具体功能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投入指标、支出指标、产出指标等三种类型,作为二级指标使用。

第一类投入类指标。投入指标主要反映政府对职业院校经费的投入情况,包括各项指标的总量、增量和质量。其中,投入总量体现了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努力程度;投入增量反映了政府投入保障职业院校预设绩效目标达成的程度;投入质量则反映了政府用于职业教育发展投入的质量水平。此外,投入指标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投入指标为年度职业院校经费总量,包括财政性经费收入、学费收入及其他收入,用于描述职业院校经费的投入结构;广义的投入指标超越了经费范畴,包括非量化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投入,如固定资产、师资投入等。由于非量化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投入统计口径不一,且难以量化用于纵向和横向比较,故未纳入本文绩效评价指标的收集范围之内。

第二类支出类指标。研究发现,有时候职业院校经费支出类指标与投入类指标所反映的“事物”是一码事,只是实施主体不同。如经费投入与经费支出两项,对政府而言是投入指标,对职业院校而言则是支出指标,均为职业院校所消耗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可按工资福利等折合为资金)的总和,可表达职业院校经费的使用结构及资源配置结构。职业院校财力资源的消耗可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利用率、事业收入的利用率以及其他教育经费的利用率等指标表达;物力资源耗用主要指固定资产的投入和耗损,人力资源消耗可用教职工总量、师生比等指标表达。通俗讲,支出类指标表达的是“花了多少钱,怎么花的”,包括人员费用支出、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三公经费”支出等情况。

第三类产出类指标。此类指标为职业院校经费使用的直接绩效。通俗讲,指“花的钱办成了多少事”,也是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职业院校履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最为直接的绩效是人才培养数量、科研成果数量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履行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院校的经费使用效率。人才培养数量也称“毕业生人数”,也可用“在校生人数”表达,反映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工作量。此外,产出类绩效评价指标也要注重经费支出的成果绩效,包括毕业生的就业率、学生获得的证书比(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占当年毕业生的比率)等评价指标。

(四)指标体系的优化

经筛选调整后的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仍然繁杂,可操作性较差,故采取探索因子分析法进行了降维处理,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确认处理。

1.探索因子分析

按评价目标对评价指标实施降维处理,可减少指标数量,确定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关键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同时,也期望在保持原指标释义前提下,产生新的指标[13]。运用SPSS 22.0软件对职业院校经费绩效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共同度低于0.4、方向与其余指标相异且载荷度高于0.5的指标,构建新的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体系。以在预算质量绩效(事前)评价指标为例,因“收入利息倍数”“经费投入乘数”和“业务费和设备购置费占公用经费比”等三项指标无法获取有效数据,故未将其纳入探索因子分析计算。对剩余27个指标进行探索因子分析,正交旋转得出的指标可提取3个公共因子,提取标准为初始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大于66。根据分析结果,排除载荷度较低的指标后,确定了15项评价指标。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预算绩效评价(事前)指标旋转成分矩阵

2.德尔菲法调查

运用德尔菲法,访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单位6位资深专家、教授,对探索因子分析后的指标从重要度、适切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再次评判,调整了部分指标,最终构建了预算质量(事前)绩效评价、经费执行(事中)绩效评价、执行结果(事后)绩效评价三个指标体系,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由表3可见,职业院校预算质量(事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支出安排和绩效目标两类指标。其中:支出安排下设预算收入总额、预算收入增加率、上级拨款收入比率、事业收入比率、经营收入比率、其他收入比率和教育支出比率等七项指标,均为施测指标;绩效目标下设万元经费培养的在校生数量、生均技能大赛获奖数量、毕业生就业率、自主创业学生比率、教师人均教科研立项数量、教师人均教科研结题数量、重点课程增加数量、精品课程增加数量、教职工培训人次等九项指标,亦均为施测指标。

职业院校经费执行(事中)绩效评价包括经费执行进度、目标完成情况两类指标,其中经费执行进度指标下设置了预算收入完成率、预算执行率、人员费用支出率、日常公用经费支出率、三公经费支出率、项目支出率、其他经费支出率和预算调整率等11项指标,均为施测指标;目标完成情况指标下设置了师生比、阶段发表论文数量、阶段学校获奖情况、阶段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数量、阶段教师技能大赛获奖数量、教科研项目开展进度等六项指标,也均为施测指标。

职业院校经费执行结果(事后)绩效评价将收入结构、支出结构、人才培养、教学与科研成果、校企合作、社会评价、社会贡献七个维度设定为一级指标,而后将一级指标细化,下设了二级指标。其中:投入结构指标下设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六项指标;支出结构指标下设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五项指标;在人才培养指标下设置了在校生数量、生均技能大赛获奖数量、证书比、对口就业率、自主创业学生比率、师生比、对口升学人数(包括专升本)等七项指标;在教学与科研成果指标下设置了重点专业增加数量、精品课程增加数量、教科研立项数量、教科研结题数量、出版专著数量、申请专利数量、发表论文数量等七项指标;在校企合作指标下设置了订单培养人数、接受毕业生就业数量、共同开发课程数量、共同开发教材数量、合作企业数量等五项指标;在社会评价指标下设置了年招生增长率、学校获奖情况、一次就业率等三项指标;在社会贡献指标下设置了社会培训人次、毕业生当地就业人数、技术服务项目数量等三项指标。所有二级指标均为施测指标。

四、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2014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审计监督公告制度、预决算公开制度”[14]的具体安排。其中,构建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价工作的起点和关键部分,已成为完善职业教育财政制度建设、推进职业院校绩效管理的重点。当前,加快指标体系的应用进程,是职业院校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迫切任务。

(一)确定指标权重

在确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梳理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确定指标权重。2013年4月,财政部在《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中指出,“赋予各类评价指标科学合理的权重分值”[15]。指标权重是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程度,表示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根据评价对象侧重面的定量分配区别对待指标作用[16]。具体到指标体系应用操作层面,确定客观、合理的指标权重,有利于避免人为主观臆断,保障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目前,常用的指标赋权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专家估测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可充分根据所构建预算质量(事前)、经费执行(事中)、执行结果(事后)等各个指标体系的特点、数据的可获得性,选择务实可用的赋权方法;还应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建设,从顶层设计上统一口径、统一标准,切实保障指标权重分值的可测可比;打造专业人才队伍,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绩效评价团队,为指标权重判定及赋值提供专业意见。

(二)设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评判绩效评价结果的标尺,可与指标体系协作运行。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明显存在着“制度标准不够健全”的问题。计划到2022年,“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17]。可见,标准化在绩效评价工作中至关重要。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标准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绩效目标标准化,通过标准化建设,确保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目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经费支出的标准化,主要考察职业院校经费使用过程的规范性、合规性;三是结果评价的标准化,对职业院校经费使用总体效率和产出的社会影响力进行评价,依此判断职业院校资源的配置情况。绩效评价标准的设定必须具体到各个指标的实施范围,围绕国家(或地区)最低标准、立足实际情况设定标准等级,保障评价标准适用于具有相同特质的评价对象,满足一定的横向和纵向比较需求。

(三)选择适用模型

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建设进程较为迟缓。究其原因,在于各地实施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缺乏应有的工具和手段。评价模型既是评价指标运行的工具支撑,又是保障绩效评价结果准确的技术手段。我国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主要采用专家评价法,包括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等。这种绩效评价方法特点在于简便易行,适应规模小、财政单元功能简单的绩效评价。对参评的专家水平要求较高,偏重于经验性的评价方法。职业院校经费结构复杂,评价指标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操作难度大,若沿袭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2011年4月,财政部印发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指出,“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应当坚持简便有效的原则”[18]。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推进指标体系的应用进程,必须创制或改进职业院校绩效评价模型,借助量化工具计算“投入—产出”的效率和效益,强化其适用性特征。

(四)规范评价流程

与一般意义上的流程相似,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有明确的开端和终结。在整个评价流程中,评价指标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贯穿流程的各个环节,承接着评价前的组织准备工作、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结果评判等。规范性的绩效评价流程有利于保障指标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具体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果分析和呈报阶段。准备阶段为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流程的起始环节,包含确定评价对象、成立经费绩效评价委员会、商讨制定绩效评价方案、成立经费绩效评价工作组织等四个环节;实施阶段包含收集评价基础数据的信息、综合审查审核基础数据信息、组织专家实施绩效评价等三个环节;结果分析和呈报阶段是绩效评价的最终阶段,包含整理资料,撰写评价报告、反馈评价报告,征询意见、根据反馈意见修改评价报告、通过报告并呈报相关部门等四个环节。职业院校经费绩效评价流程将预算质量、经费支出、支出结果三个绩效评价体系整合为一,通过指标数据收集相互沟通,有效把控绩效评价的价值方向,结果反馈为下次评价提供依据,形成绩效评价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指标体系绩效评价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建议
《新预算法》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研究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分析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