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后国共僵局是如何缓解的
2021-07-19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毛泽东震怒,一度准备和蒋介石“打到底”。但他迅速接到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在日军继续侵华的威胁下,不得不改变强硬态度,做出努力,试图缓和矛盾,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林彪转达“永远团结”的愿望
1941年7月7日,中共发表宣言,表示“愿尽自己的能力来与国民党当局商讨解决过去国共两党间的争论问题”。蒋介石注意到了中共的表态。8月14日,蒋介石“出巡”西北前约见周恩来,称:一周后去西安,拟约毛泽东一晤。8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先派林彪去西安见蒋,看情况再研究毛泽东是否出见。
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向蒋介石报告,林彪于本日“首途动身晋谒”,蒋介石高兴地批了一个“可”字。然而,林彪动身后为大水所阻,17日到达西安时,蒋介石已先期返回重庆。蒋留话让林彪到重庆面谈。
1942年10月13日下午,蒋介石在重庆曾家岩官邸召见林彪。林彪说明:毛泽东甚愿见蒋,适患感冒未来。蒋即问毛泽东好。林彪首先提出“建设三民主义之国家”,以与国民党求同,又特别提到临行前毛泽东所表达的“两党彼此接近,以致打成一片”“永远团结”的愿望。
国民党派郑延卓赴延安赈灾
1942年11月上旬,因陕北发生七八十年来未曾有过的大水,国民党派赈灾委员会委员郑延卓等人赴延安赈灾。其间,郑延卓与毛泽东有过两次谈话。
12月2日,郑延卓等返回重庆。他写的报告《毛泽东谈话及共党内部要闻》显示,中共当时实行的是平稳、实际的政策,以抗日救国为第一义,表示尊奉三民主义,拥护国民党和蒋介石领导抗日。同时声明,社会主义是遥远的未来的事情,不会像苏联一样急急忙忙搞社会主义和社会革命。这对于解除国民党人的“恐共”情绪,自然有利。国民党人最担心的是中共有地盘、有军队,但中共方面表示,边区军队以能抗日而不危害国民党为限。这在国民党人看来,自然是很大的让步。
会谈时中共提出四项要求
1942年12月14日,林彪接到蒋介石召见的通知。16日午后,林彪由张治中陪同见蒋。他声称:中共“拥蒋为民族领袖确是诚意”。接着,林彪提出“三停”(停止全国军事进攻、停止全国政治压迫、停止对《新华日报》的压迫)和“二编”(允许中共军队编两个集团军)以及发饷、发弹、发药品等要求。林彪后来的报告显示,蒋介石表达了解决问题的诚意,答应发给药品,并称中共“是爱国的,有思想的,是国家的人才”。
12月16日当天,周恩来、林彪致电毛泽东与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蒋介石“快解决”“整个解决”的意见,提出拟乘林彪在重庆,主动就中共合法化、军队扩编、边区改行政区、重新区分作战区等四个问题找张治中商谈,借以推动局势的好转。
此后,周恩来、林彪多次到重庆曾家岩桂园张治中住处会谈,提出四项要求:1.党的问题,在抗战建国纲领下取得合法地位,并实行三民主义,中央亦可在中共地区办党办报;2.军队问题,希望编四军十二师,请按中央军队待遇;3.陕北边区,照原地区改为行政区,其他各区另行改组,实行中央法令;4.作战区域,原则上接受中央开往黄河以北地区之规定,但现在只能作准备布置,战事完毕,保证立即实施;如战时情况可能(如总反攻时),亦可商承移动。
对这四项,张治中觉得可以接受,但参谋总长何应钦则对此强烈反对。随后,中共的四项要求被蒋介石和国民党搁置了下来。1943年6月,周恩来和林彪决定先回延安。6月10日,蒋介石致函毛泽东,信中称周、林“二同志”,信写得颇为热情、谦和。蒋介石还邀请毛泽东访问重庆,对中共做了一个相当友好的表示。
尽管中共的四项要求被蒋介石和国民党搁置,但是,国共关系并没有回复到皖南事变后的危局和僵局,兩党的合作抗日局面始终得以维系,从而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摘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