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房整治背后的土地难题
2021-07-19苏杰德
6月5日,拆迁后的蚌埠市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摄影/本刊记者 苏杰德
油菜环绕着蓝色薄膜大棚,家具和装饰品堆砌在棚内四周,地面泥土坑洼不平,这是花卉商人孟青给自己的盆景找到的临时家园。
“徽派盆景全国知名,我们这些做盆景的,却很难有一个安稳的家。”孟青告訴《中国新闻周刊》,半年前她还在几公里外的蚌埠(皖北)花卉科技产业园(下称皖北花卉园)经营。作为蚌埠市蚌山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皖北花卉园曾向孟青描画的蓝图是“给盆景人的一个家”。
孟青2017年入园,她希望能够用一二十年时间培育一些能够传给下一代的盆景。不料,去年末今年初,皖北花卉园被认定属于违规大棚房,被自然资源部点名通报,“(皖北花卉园)违规改变备案的设施农用地用途,用作花卉交易市场,占用耕地102.03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3.3亩。”
大棚房问题本质是改变土地性质用途,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在5月底召开的全国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视频会议上,对大棚房如此定性,并指出,个别地方大棚房问题有所反弹。2019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排查发现大棚房问题16.8万个左右,涉及占用耕地13万亩。
事发后,孟青搭建的木屋和盆景园先后被拆,今年年初迁到蚌山区打造的旅游休闲度假农庄蓝莓山庄——它与皖北花卉园类似,都是在农村流转土地上建设。负责运营蓝莓山庄的公司没有按时支付去年的土地租金。孟青显得有些焦虑,她担心如果在这里安置,会再次遇到皖北花卉园的问题。
花卉产业之灾
“明天八点半进场,予以强拆,请配合支持,通知商户自行清理屋内物品,并要求在场。”2020年12月3日晚7时左右,安徽森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健德在微信群里转发了一则信息,盆景种植商户炸开了锅。“对于我发的信息,很多人以为是开玩笑,认为即使要拆,可能还需要几天时间来谈判周旋。”郭健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要拆花卉园,他也觉得很突然,此前从未接到通知。
皖北花卉园是蚌山区2017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3000亩花卉苗木生产种植基地。目前,该项目只建设了一期。郭健德2018年毕业进入公司,逐步从母亲手里接棒负责产业园的运营管理。据郭健德介绍,不算商户,产业园营收已经超过两千万元。皖北花卉园业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将土地租给近百家种植盆景的商户,同时也自营盆景和花卉产业。盆景商户根据需要在产业园内搭建了样式不一的简易木屋。
第二天的拆房阵势超出了郭健德和商户的预料。“三支队伍分别带着挖掘机等机械设备,从产业园东中西三个方向开拆。仅用一天时间,商户的木屋全部拆除。”
木屋被拆几天后,孟青才得到一份《关于限期完成皖北花卉园问题整改的函》,这份文件落款日期为2020年12月10日,由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给蚌山区人民政府。函件提到,国家自然资源督查南京局在蚌埠市开展例行督察检查,发现蚌山区燕山乡皖北花卉科技园,存在违法占用基本农田;没有按照备案的设施用地用途使用土地,扩大看护房面积、硬化路面、挖水池等非农建设行为。请蚌山区组织人员立即整改,恢复土地耕种功能,整改情况于2020年12月15日前报送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园里大部分看护房属于简易木屋,我也不理解为什么要拆。”燕山乡原乡长李朱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任乡长期间,他推动了该项目落地燕山乡。在李朱凯和孟青等商户看来,所谓的土地硬化一般是指使用水泥地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商户大多选用泥板、砖石铺设地面。郭健德介绍,他在自己的大棚里铺设的是仿草布,棚与棚之间的水泥路则属于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
蚌埠市花卉行业协会秘书长高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蚌埠有两大花卉产业园,一是位于蚌山区的皖北花卉园,另一个是禹会区的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两者被同时点名通报。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因违规改变备案的设施农用地用途,用作花卉交易市场、跑马场,占用耕地76.04亩。
花卉园的土地难题
皖北花卉园属于苗木种植设施农用地项目,土地包括育苗育种生产设施、管理用房附属设施两种类型用途,用地面积分别为19.97公顷和0.665公顷。
2018年,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在全国开展。其中,蚌埠市排查并经安徽省“大棚房办”认定问题项目共38个,集中表现为以“皖北花卉科技产业园”“固镇县生态农业科技产业园”等为代表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违规占地“新变种”,改变设施农用地用途。
皖北花卉园内商户的木屋和大棚拆除,主要依据是土地性质已经发生了变更。“自然资源部南京督察局去年11月底,通过卫星拍摄,已经明确这里建了很多房子,这些房子后来定性为大棚房反弹。”蚌山区副区长韩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部分土地改变用途,不是用于跟农业有关的设施用途,而是用作交易市场。
皖北花卉园整体被“清理”,与地方认定土地违规流转有关。“他们没有通过乡政府、村委会,私自进行交易。企业将园区分割成若干块土地租赁给别人,调查显示租户就有70多个。”蚌山区燕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汪祥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流转的耕地不能用作交易,这次卡住花卉园脖子的地方就是存在违规出租问题。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受让方将承包方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应当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
实际上,土地利用争议的种子在立项建设之初就已经种下。根据项目规划,皖北花卉园要建设成为集花卉苗木研发、生产交易、物流配送、创业孵化、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但是,园区使用的是农村的流转土地,这类土地的使用原则是农业农用,而文化风情街、物流中心等涉及建设厂房和土地硬化,已经脱离了农业范畴。不过,郭健德介绍,项目落地的时候,地方政府曾许诺提供100亩的建设用地,如果有这部分土地,也不会出现后来两次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