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高估值现象将持续未来会诞生更多优质资产
2021-07-19齐永超
齐永超
日前,估值长期处于历史高位水平的创新药以及CXO药企,因一则“抗肿瘤药物临床”指导原则引发股价剧烈波动。投资界对此有很多讨论,却莫衷一是。
为此,《红周刊》记者本周专访了平安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叶寅,在他看来,“早在幾年以前,中国的创新药已进入了黄金发展期,未来创新药领域将会诞生更多的优质资产”。在新药创新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下,CXO领域也会走向分化,而头部公司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他指出,目前创新药以及CXO药企的高估值很大程度在于市场对于尚处于行业“热潮阶段”的乐观预期,而随着行业逐步进入成熟,仿制药完成向创新药的转型,估值体系将逐步向国际接轨。
创新药领域将诞生更多优质资产“高估值”现象预计将持续
《红周刊》:创新药行业在最近几年发展迅猛,这种趋势未来是否可持续?
叶寅:我认为这种趋势会延续。事实上,创新药行业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政策的推动。对于创新而言,一方面是鼓励,另一方面是倒逼。
从鼓励的方面来看,创新药的有利政策近年以来密集落地。比如加快新药审评,对一些有突出临床价值的新药开启绿色通道,给与优先审批,大大缩短了创新药上市的时间。再比如医保的配套,创新药上市之后实现快速放量,有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进入医保,如果不进医保,放量难度会大很多。过去医保是定期调整,快速放量比较困难。2017年之后,医保目录变为动态调整,即创新药获批之后,只要能够接受一定幅度的价格折让,第二年就可以进医保,创新药放量的速度会显著加快。我们做过一个测算,药品价格即便降低50%,但由此带来的量的提升效益会远远超过价格下行造成的损失,整体市场规模会有很大幅度上升。
从倒逼的角度来讲,带量采购使得仿制药加速向创新药转型。因为中国整个医药行业过去是以仿制药为主,自从2018年带量采购推出以来,仿制药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仿制药企会更有动力投入新药研发,进行转型升级。
《红周刊》:未来是否会诞生更多的优质资产?
叶寅:是的。受带量采购影响,很多传统的仿制药开始重视对创新药的研发,并且新药研发的进度也在显著加快。另外还有一些重要因素也非常有利于创新药行业,比如归国人才数量的增加,国内药品研发技术在不断进步、配套在不断完善。创新药并非一个孤立的产业,而是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来协同完成,从国内的CXO(创新药产业链)配套环节来看,目前已经非常完善,医药行业现在也迎来了大众创新的局面,一家传统药企进入创新药领域,门槛已经相对很低。
现在比较热门的一些生物药的新技术平台,比如双抗、ADC等,同时也是新药研发的主流方向,这些平台的工程属性比较强,在目前中国巨大的工程师红利下,对于我国的药企而言,在这类领域的布局与国际巨头差距较小。在创新药领域,未来很大概率将会诞生更多的优质资产。
《红周刊》:我国的创新药企在哪些方面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叶寅:若参照跨国龙头药企,我国的创新药企业在创新层级、研发实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在这些方面的提升空间是比较大的。国内的医药创新,过去更多是改良型的创新,化学成分并没有变化,我们称之为微创新。
还有一种me-too类的创新,或者叫做Fast-Follow,靶点已经被发现,并且已经有药品上市,而药企会针对同一个靶点做不同的化学分子,即靶点相同但是分子不同。但与此同时,这类创新药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因为针对的是同一个靶点,药品之间一般可以相互替代,国外的药企多是first-in-class,而我国的药企更多是Fast-Follow。而层级最高、研发风险非常高的层级是新靶点的发现,因为靶点能否具有成药性,并没有先前的验证,具有更大风险,在这一个层面的创新,目前中国还相对较少。
另外,在研发投入方面,中国的药企也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来看,中国的药企从研发投入资金占总的收入比重来看,与国际头部公司存在一定的差距。过去以仿制药为代表的药企很多都在5%以内,而跨国医药巨头则多在15%~20%,但近年以来,我国创新药头部企业的研发投入也在逐步提升,这种差距与国际巨头相比在逐步缩小。
《红周刊》:我国创新药企的估值动辄上百倍,而国际头部药企估值只有十几倍,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
叶寅:像罗氏、诺华等国际创新药巨头,它们的估值非常低,甚至长年只有十几倍。而这类头部药企估值之所以偏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类企业未来的变化空间已经相对较小,因为它们现在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创新药公司,边际变化非常有限。
因为创新药会有专利悬崖,一旦专利到期,创新药基本上就会被仿制药占领。如此一来,创新药企需要不断研发新的药品,填补之前药品的“掉队”,从而形成动态平衡。一些跨国如GSK(葛兰素史克)、辉瑞等,每年的收入增速多在个位数,所以,也对应了其本身较低的估值水平。
在创新药企的不同发展阶段,其本身的合理估值也是不同的。日本的武田制药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当它从仿制药转向创新药的时候,它的估值非常高,在成为一个全创新药企之后,它的估值也出现了下降。
中国的创新药企业之所以估值较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企业多处在不断变化的发展阶段,比如创新药头部公司,逐步的从一个仿制药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其成长性也会出现边际增强,所以仍会享受到持续的高估值。
目前国内这些由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的公司,一旦有一款创新药成功上市,可能会直接带来30亿~50亿的收入规模,而过去几十个仿制药贡献的营收总和可能只有10个亿,所以,创新药企业的收入有可能是爆发式的,这也是其估值相对较高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