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网络空间诚信治理的思考

2021-07-19刘权李立雪

紫光阁 2021年4期

刘权 李立雪

【关键词】网络空间诚信;网络可信;失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网络空间诚信治理,已成为我国诚信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以及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的重要环节。

网络空间诚信治理的主要方向

完善法律法规,提升监管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大力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有效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在管网、办网、用网方面,我国陆续出台了《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网络空间诚信治理奠定了法律基础。在网络信息内容方面,国家网信办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系统规定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根本宗旨、责任主体、治理对象、基本目标、行为规范和法律责任,并创新性地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作为网络空间治理立法的目标,为推进网络诚信建设、构建良好网络生态提供了明确可操作的制度遵循。在网络实名制方面,《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对网站主体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落实用户实名制,并且建立用户信息保护制度,促进企业信息的公开透明和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避免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假冒他人名义实施欺诈行为。网络空间诚信治理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已经推出众多,对于营造良好网络空间诚信氛围、打击违法犯罪起到较好作用,但依然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执行落地配套措施缺失、处罚力度弱等诸多问题,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配套具体实施细则,加大执法力量和监管能力建设等,提升网络空间诚信治理效果。

强化治理手段建设,提升治理震慑作用。通过推动自我约束机制建立和搭建技术监管手段,提升社会监督和技术监管并重的监管方式,提升网络空间诚信治理震慑作用。一是推动声誉自我约束手段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个商家主体之间处于不断进行动态博弈的过程,而消费者评价反馈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博弈过程重复多次后,企业在选择策略时不仅需要考虑当前的对局,还需要考虑当前选择的策略对以后局势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企业会加强自我约束,重视品牌信誉,自觉抵制欺诈行为发生,支持网络空间诚信治理。二是建立技术监测手段。飞速发展的电子支付技术能够精确记录和储存交易行为、交易时间以及交易双方背后的实名认证情况,无形中提高了商家失信行为的机会成本。利用数据分析手段能够对收集来的信息分析研判,快速识别异常现象,大大提高监管准确性和效率。互联网信息内容侦测手段能够迅速筛选和过滤有害信息,从源头上阻止有害信息传播等。

加强宣传教育,弘扬诚信风气。一方面,加强对互联网用户诚信上网的宣传教育。维护网络空间诚信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努力,而且需要广泛的社会协同、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管的力量,每个社会成员、每个社会组织都应把诚信原则具体化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强化道德自律,拒绝有违诚信原则的行为,承担起自身责任,防范和举报网络失信行为,积极参与网络诚信治理。鼓励媒体和互联网为网络空间诚信治理提供信息服务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帮助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空间和谐有序发展。同时深入开展剑网、净网、清源等专项行动,有效整治網络谣言、虚假广告等网络乱象,推进网络空间诚信建设。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要增强在网络空间诚信治理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的行动。网络平台可通过优化平台使用权限和功能,收集用户体验反馈,帮助更多用户了解网络诚信的重要性。同时与其他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联合发出诚信交易的倡议,坚决抵制网络失信行为。

加强网络空间诚信治理的工作重点

加快法律法规建设,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针对网络空间治理突出问题,依据《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文件精神,加强网络空间诚信治理,推动社会治理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覆盖,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一是通过立改废释并举等方式,推动现有法律法规延伸适用到网络空间。二是研究制定互联网信息服务严重失信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三是依法查处网络金融犯罪、网络诽谤等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打击互联网违法犯罪活动等。五是加快征信领域及互联网领域研究和立法进度,保证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传播在法律规范以内。

推进网络可信身份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责任追溯机制。完善网络可信身份是构建网络可信空间的本质要求,也是网络空间诚信建设的关键。构建网络空间的身份生态系统,借助加密的、更为安全便捷的网络技术登录网站,有利于加强政府对网络行为的监管,实现网络主体身份确认、行为追溯和责任认定等网络空间诚信建设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为此,需制定网络可信身份技术标准,指导网络身份信息收集、存储、使用等行为。完善网络可信身份的互联互通标准等,为明确责任、优化服务、放管结合提供法律和政策上的依据。规范网络身份服务市场,支持优质服务发展壮大,净化网络可信身份服务市场。制定网络可信身份服务企业准则,对网络可信服务企业的规模资质、服务内容、技术方案等进行评级及管理,并定期指导开展网络可信身份服务商认证工作,开展对网络可信身份服务企业的监督检查,规范网络可信身份服务市场。

搭建举报受理处置服务平台,强化网络空间失信行为处理。一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与网络空间失信行为相关的数据动态采集、深度分析、及时处理等服务系统,及时发现网络空间失信行为,进行早期介入。二是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有关部门网络空间失信受理、处置服务系统,实现央行、公安、社保等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网络空间失信行为处置效率。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联合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立网络空间失信行为判定标准、影响程度标准等,搭建网络空间失信行为评估系统,为社会提供在线咨询、行为判定以及损失程度评估等,为网络空间失信纠纷解决提供咨询服务,推动失信行为得到应有惩罚。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