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声不应消逝

2021-07-19徐子尧

音乐爱好者 2021年5期
关键词:儿童音乐童声成年人

徐子尧

无数的听众被童声合唱的纯真所打动,也有不少音乐人将童年唱进歌里。但作为曾是小孩的大人,重要的不是在歌声中怀念自己已经逝去的童年,而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带领孩子们更早地走进艺术的殿堂。

“音乐疯子”是一众业内人士和粉丝歌迷送给全能音乐人常石磊的评价和标签。但事实上,比起“疯子”,常石磊更是“赤子”。在音乐的世界里,常石磊一如多年前那个在家中奏响钢琴的五岁幼童,肆无忌憚地在旋律间穿梭跃动,只为单纯地享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音乐浸润了常石磊的童年,也从那时起改变了他的一生。出发三十余年,常石磊亦时常挂念当年站在起点的自己,也希望现在和未来有更多的孩童能够踏上音乐的旅途。于是,常石磊与喜清文化携手,成为小小音量欢唱团的幕后主创成员之一,用自己的创作才能助力音乐教育。

视角——童声合唱

童声清澈、透亮、天然、纯真,是绝大多数成年人所不具备的音色。即使经过训练雕琢,童声合唱也并不见得能够整齐划一。但对我来说,那些认真歌唱的小朋友的“可爱意外”也是童声合唱的魅力所在。

——常石磊

合唱是声乐艺术的最高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美学内涵和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宗教音乐。其中,童声合唱因其纯净、率真的特质被誉为“天使的声音”,是合唱艺术中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常石磊看来,童声合唱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童声,即绝大多数成年人所不具备的音色。一方面,童声相较于成年人的声音更加空灵、净透,音域相对更宽,歌唱的表现力、感染力也因此更强,能够带给台下的听众以净化灵魂、心旷神怡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童声最多仅能保持十几年,其“时效性”使得合唱团的成员变动较为频繁,也更加凸显了童声合唱艺术的欣赏价值。

虽然童声合唱在专业技巧方面要弱于一般的成人合唱,但常石磊认为童声合唱的另一大魅力恰恰就在于技巧上的不足。合唱属于集体艺术的分支,强调共性而非个性,整齐协和是合唱艺术的评判标准之一。即使经过了训练,孩子们的合唱往往仍然很难达到整齐划一,正式演出也很有可能会出现指挥和观众意料之外的效果。但是,微小的瑕疵既带来了真实感,与观众拉近了距离,也展现了孩童的灵动和可爱。

观点——少儿原创歌曲

世界需要童声,孩子也需要歌唱,希望将来有更多能被代代传唱的新作品。

——常石磊

当提起少儿歌曲时,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可能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也可能是《外婆的澎湖湾》。常石磊无奈直言:“虽然我个人对于少儿原创歌曲谈不上有非常深刻的见解,但现在的孩子唱的儿歌和我们小时候的一样,我们认知中的儿歌似乎还停留在上个年代。”

音乐市场的消费主体多为成年人,少儿原创音乐创作由于面向的受众相对较狭窄,而陷入了被忽视的困境之中。尽管少儿音乐出现了代际断层的现象,但儿童对于音乐的需求并没有随之减少。在此基础上,随着媒体的多元化和互联网用户的低龄化发展,原本以成年人为受众的流行歌曲、网络歌曲占据了儿童的音乐播放列表,小孩唱情歌的现象在当下社会也屡见不鲜。

常石磊强调,从现在开始着手创作是填补少儿音乐断层的唯一路径。我们的世界需要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孩子们也需要歌曲去演唱,所以需要有更多的音乐人去创作更多优质的少儿歌曲。

思维——为儿童作歌

为孩子们写歌,要让自己回归到孩童的思维中去创作。

——常石磊

从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编曲、填词,到揽获金曲奖最佳作词人、作曲人和制作人,常石磊的创作能力有目共睹。但他坦言,为重量级歌手写歌和给孩子们写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

在遣词造句方面,由于成年人对文字内涵的理解能力大致相当,为歌手们写歌作词,不用考虑语言是否晦涩难懂,也不用担心内容的含义能否准确传达;而为孩子们写歌,就必须使用孩子们也能理解的语言——如果孩子们不知道自己唱的歌在讲些什么,歌唱的意义和乐趣就丧失了大半。从旋律节奏来看,为专业歌手写歌,往往要兼顾情感和技巧,歌曲与歌手要相互驾驭、旗鼓相当;为孩子们写歌,旋律可以更专注于情感性的表达,要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好的作品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悉心打磨,为孩子们写歌更是如此。

理想——儿童音乐教育

很难去定义所谓的“理想中的儿童教育”,我想至少要好过现在和以往。能够用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带领孩子们进入音乐中,让他们与音乐发生联结,发自内心地爱上音乐,那大概就是好的音乐教育。

——常石磊

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教育逐渐受到重视,被大众纳入了儿童全面发展的标准范畴。现在的孩子们有着比二三十年前丰富得多的物质世界,也有更多观察广阔天地的机会。常石磊笑称,虽然家长的目的可能并不纯粹,但大部分小孩多多少少都会接触到音乐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即使避开功利性的问题不谈,当下的音乐教育仍然不够理想——儿童的中心性和音乐的本位性被有所忽略。

音乐存在的意义首先在其自身,其次在于审美。在常石磊看来,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展示蕴藏在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而非只是音乐知识的堆砌与技能的灌输,但这并不是指儿童音乐教育可以无视专业性考量。并且,儿童音乐教育更要注重以“儿童”为核心,重点是帮助孩子们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引导他们进入音乐世界。

音乐教育最理想的目标是带领一些孩子走上专业的音乐道路,但最成功的结果是让更多的孩子从本源上体验到音乐的快乐。“无论如何,童声不应该在音乐世界里消失”,常石磊如是说。

猜你喜欢

儿童音乐童声成年人
童声飞扬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夏 天(童声合唱)
成年人的辛苦
关于乡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文化浸润:儿童音乐教学的审美之维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