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系列活动:小宝宝生气了

2021-07-19张兰凌钰华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宝宝嘴巴生气

张兰 凌钰华

生气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表达,对任何人来说,及时识别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去表达或宣泄,是非常重要的。绘本《小宝宝生气了》 讲述的是一个小宝宝生气的故事,通过生动的图画和贴近幼儿生活的情节,描绘出孩子在生气前后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笔者以绘本为素材,设计了系列活动《小宝宝生气了》,通过绘本阅读、交流分享、艺术表达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正确表达和释放不良情绪。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引导幼儿关注多种情绪,并尝试使用粘贴和塑形的艺术方式表现不同情绪下的面部表情,加深幼儿对情绪的感知和理解,从而体会艺术创作的乐趣。

社会活动:小宝宝生气了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画,能够根据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特征感知生气情绪。

2.讨论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生气的情绪。

3.尝试用适宜的方式平复自己的不良情绪,能够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绘本PPT,音乐《你笑起来真好看》,事先完成的亲子“情绪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观察与模仿,激发活动兴趣

1.观察故事中小宝宝的动作和表情,猜测她的心情。

教师出示PPT,展示绘本第1页和第3页中小宝宝的形象。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她叫小宝宝。我们跟她打个招呼吧!

师:咦?她好像不想理我们呢!你们看,小宝宝怎么了?

师:你觉得她的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她生气了,背对着我们。

幼:她肯定不高兴,看她的嘴巴嘟着呢!

幼:她两只手插在裤兜里,不想说话。

2.模仿小宝宝的动作和表情,感受她的情绪。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我们来学学小宝宝的动作和表情吧!

教师可引导幼儿两手插在裤兜里或者叉在腰上,扬起下巴,撇着嘴,闭上眼睛,还可以发出“哼”的声音。

师小结:小宝宝双手插在裤兜里,下巴也抬了起来,撇着嘴,正在生气呢!怪不得她不理我们。

【说明】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小宝宝的肢体动作和表情细节,体会小宝宝的情绪。

二、讨论与阅读,理解他人情绪

1. 交流讨论,猜测故事情节。

师:你有没有生气的时候?生气时你会做些什么事情?

幼:我会不理他们,叫他们统统走开。

幼:我会哭得很伤心。

幼:我会尖叫,就像火山爆发一样。

师:猜一猜,小宝宝生气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呢?

2. 集体阅读,了解小宝宝生气时做了什么。

教师出示PPT,展示绘本第2~11页。

师:我们来看看小宝宝生气时会做些什么。

师小结:小宝宝生气的时候,不愿意和娜娜姐姐玩,不想和爸爸妈妈抱,就算听到喜欢的音乐也不想跳舞,也不想玩最喜欢的玩具。小宝宝什么都不想做。

【说明】阅读绘本前,教师先让幼儿分享自己生气的时候会做的事情,与幼儿的情感经验建立联系,帮助幼儿进一步体会小宝宝的情绪和行为。

三、分享与阅读,学习调节情绪

1.分享情绪调查表,讨论调节情绪的办法。

师:我们和书里的小宝宝一样,都有生气的时候。你们是怎样让自己不再生气的呢?请你拿出情绪调查表,和身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讨论得很热烈呢!谁愿意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幼:我吃个棒棒糖或者巧克力就不生气了。

幼: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我就不生气了。

幼:我出门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就好了。

师小结: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扔东西、大哭、尖叫都没办法真正解决问题,除了小朋友分享的办法外,我们还可以跟爸爸妈妈说一说自己生气的原因,让他们知道我们为什么生气,也许问题就能解决啦!

【说明】在本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情绪调查表,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情绪体验;采用集体讨论和个别展示相结合的形式,既让每位幼儿积极参与,也能选取一些好方法与大家共享。需要注意的是,幼儿表述让自己不生气的办法时,教师应注意正向引导,对于适宜有效的办法给予强调。

2.集体阅读绘本,了解小宝宝调整情绪的方法。

教师出示PPT,展示绘本第12~24页。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宝宝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师:小宝宝的情绪有没有好一些?你是從哪里看出来的?

师:小宝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生气的呢?

师小结:原来,小宝宝看到了角落里的小推车,小推车里有她喜欢的小老鼠和小兔子玩偶。她想带它们出去玩。然后,她还接受了“和爸爸、妈妈、姐姐一起玩”的建议。她不再生气了,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四、感受与表现,体验愉悦情绪

播放音乐《你笑起来真好看》,邀请幼儿一起舞蹈。

师:小宝宝不生气了,她笑起来真好看,我们和她一起跳个舞吧!

延伸活动

1.设置“心情角落”,布置一个温馨的小帐篷,放一些柔软的玩偶。让幼儿知道,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到这里待一会儿平复心情、舒缓情绪。

2.设计一张“心情晴雨表”,鼓励幼儿每天来园时选择代表不同心情的标记贴在自己的名字旁边,方便教师及时关注幼儿的情绪,并适当给予关注。

美术活动:有趣的表情

活动目标

1. 观察绘本中小宝宝的不同表情,感知不同情绪下的表情变化。

2. 尝试用彩纸拼贴、油泥塑形的方式表现人物的面部情绪。

3. 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并乐意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绘本PPT,表示惊讶和伤心的表情图,音乐《Barbapapa》,脸型底板人手一份,彩色图形纸(撕好)、固体胶、多色油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关注代表不同情绪的表情细节

教师分别出示表示小宝宝“生气”和“高兴”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绘本《小宝宝生气了》中,小宝宝生气的样子吗?高兴的样子呢?

师:仔细观察小宝宝生气和高兴时的图片,她的表情有什么不同?眼睛、眉毛、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幼:小宝宝生气的时候眉毛是竖起來的,脸都皱一起了。

幼:嘴巴不一样,一个(嘴角)往下,一个(嘴角)往上。

幼:生气的时候,你看她的嘴巴弯得拱起来了,像一座桥。笑的时候像小船,很可爱。

教师出示表示“惊讶”“伤心”的表情图片。

师:仔细观察这些表情,你能感受到她的心情吗?

幼:眼睛瞪圆了,嘴巴好大呀,她是被吓到了吧?(惊讶)

幼:她哭得眼睛都闭起来了,是哇哇大哭的表情。(伤心)

师小结: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图片上的两个小朋友一个表现的是惊讶的情绪,一个表现的是伤心的情绪。

师:你们在生气、开心、惊讶、伤心时的表情是什么样子呢?请你们用表情告诉我吧!

师小结:当我们生气、开心、惊讶、难过时,眼睛、眉毛、鼻子和嘴巴都会发生变化,做出不同的表情。所以,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表情来感受他的心情。

【说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脸部表情的特征并进行梳理,然后逐一尝试,帮助他们体会和总结不同情绪下五官的表现,为之后的艺术创作做好经验铺垫。

二、了解创作材料和方法,创作各种各样的表情

1.了解创作材料,讨论创作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要一起创作有趣的表情啦!我准备了一些脸型的底板和两组不同的材料,一起来看看吧!

师:第一组材料是一些不同图形的彩纸和胶棒,这些彩纸可以用来做小朋友的眼睛、眉毛、鼻子和嘴巴。请你看看这些不同的图形可以变成脸上的哪些部位。

幼:圆形的纸可以做眼睛,也可以做嘴巴。

幼:这个弯弯的像眉毛,反过来(倒过来)就像笑眯眯的嘴巴了。

师小结:同一种图形,既可以用来做眼睛,也可以用来做嘴巴,甚至还可以做成眉毛。你们可以大胆发挥想象力,选择合适的彩纸图案贴在底板上,代表你的心情。

师:第二组材料是用油泥表现小朋友的心情。你们需要提前想好要表现什么样的心情,想想眼睛、眉毛、鼻子和嘴巴应该是怎样的,然后用油泥捏出来,再贴到底板上就可以了。

师:你们想好使用哪组材料创作表情了吗?小朋友们注意哦,在开始创作前,先想一想要表现什么样的心情,然后再使用材料进行创作。

2.幼儿自主创作,教师适当给予帮助。

师:现在,小朋友们可以到操作台前,选择一种材料开始创作了。请注意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洁哦!

三、参加“假面舞会”,感受表情创作乐趣

1.请幼儿以作品遮面,参加“假面舞会”。

教师播放音乐《Barbapapa》。

师:你们的作品真有意思,请你们把创作好的表情面板放在脸前,一起参加“假面舞会”吧!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师:你们创作的表情都各有各的特点。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表情?你最喜欢哪个表情?

师:我们来和自己的作品合个影吧,你也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合影哦!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幼儿把作品布置在美术区,请小朋友们相互欣赏。

【说明】“假面舞会”的游戏环节,不仅增加了活动的游戏性,还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和表演欲;最后的“合影”安排,给予幼儿再次欣赏他人作品的机会,也增进了同伴间的交流和情谊。

延伸活动

1.将作品布置在美术区,鼓励幼儿开展游戏“表情猜猜乐”和“表情拍拍乐”。“表情猜猜乐”,即幼儿选择一幅作品模仿其表情,请其他幼儿猜他模仿的是哪一幅作品。“表情拍拍乐”,即幼儿选择一幅作品,模仿其表情并和原作“合影”。这里的“合影”可以是真的拍摄,也可以是画画的方式,并将部分幼儿的原作布置在健康区。

2.在健康区设置“你画我猜”游戏,幼儿两两结伴,一个幼儿画出某种表情,让另一个幼儿猜一猜这种表情代表了什么心情。

猜你喜欢

小宝宝嘴巴生气
我是小宝宝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贴嘴巴”游戏
母鸡的小宝宝
生气汤
为什么嘴巴会干裂起皮?
我是“漏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