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实践探索
2021-07-19赵云昌李巍王琦
赵云昌 李巍 王琦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农科背景下,农业院校辅导员能否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精准就业指导与服务,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高质量就业。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队伍为顺应高等教育改革新常态和新农科建设的大背景,对毕业生就业实施精准帮扶工程,实行本科“生师互选”导师制,进行分层次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新农科建设;农业院校辅导员;提升;实践探索
一、新农科建设对高等农业院校就业工作提出新要求
当前,新农科建设已奏响“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三部曲”,提出了要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发展新农科的新理念,推出了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八大行动”新举措,实施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的“百校千项”新项目。新农科建设已在中国大地全面展开,高等农业院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把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农林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为己任。着力培养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的领跑者和建设者,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高质量就业和优质就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
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新型人才能否适应、引领新农科建设对社会的贡献度是通过就业质量来呈现的,其就业质量的高低是新农科建设成果检验的唯一标准。可见,就业工作关系到新农科建设的质量和能否推动“三农”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农业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农业院校的辅导员肩负着为农科学生提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职责,在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帮助其成功就业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需要不断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精准指导学生就业。
二、精准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实践探索
(一)探索“精细化”就业工作新模式
为适应新农科建设的时代要求,探索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成才为根本,构建德育首位、能力本位、文化品位、教育前位、服务上位、管理到位“六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思路。坚持以抓好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五支队伍”建设为关键,推行“就业精准帮扶导师制”,从入学采取“私人订制”,量体裁衣定做培养计划。通过思想引领、信念教育、专业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个维度”,坚持“一二三”课堂互融互通,把育人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做到立德树人,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落实到学生培养、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创业全过程,学院领导与辅导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英语专业教师组成学生就业精准帮扶小组,对毕业生进行精准指导,逐个推进就业,真正实现“一生一策,精准就业”。
1.利用专业老师及班主任微信群、QQ群,适时召开“一生一策”精准推进就业工作会议,分解任务,责任到人,把就业帮扶、考研辅导、毕业论文指导,统一部署、统一推进、集体发力,推进毕业生考研与就业的工作。
2.打造就业师资“老三团”“新六团”,即打造英语专四、专八、考研辅导团队和翻译辅导、国际贸易、农业科技英语、学生学业帮辅与能力提升、精准育人本科生与导师互选、精准帮扶推进毕业生就业导师团队。
3.专门开设《英语专业职业指导与技能培训》课程,强化学生专业思想、培养职业发展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尽早做好就业准备。
4.每年邀请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专家、外籍专家、企业师资总监、HR对毕业生进行专业职业指导与技能实战培训和演练,使其不断适应新农科建设对人才精准培养的需要。
(二)实行“生师互选”本科生导师制
制订《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施行本科生与导师互选制度。根据导师研究领域与专长,学生与导师互选结对。从入学开始,对每个人进行兴趣、爱好、志向进行摸底、评估,把打算从事英语相关专业的学生,根据“听、说、读、写、译、教、演”等实际情况,成立翻译、教学、商务、考研四个兴趣小组,进行分类培养。专项培养与专题训练相结合,为学业精准指导和就业精准指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便将来求职择业。
(三)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指导调研工作
依托学院语言教育培训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同声传译实验室,成立“有未来”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虚拟工作室,通过辅修、雅思、教师能力培训等,让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和管理工作,提升科学研究、创业就业能力。通过“吉农外院”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就业创业指导和实践实训工作。
1.选派团队成员每年深入全省各地市县就业服务局、创业园、经济开发区进行走访调研并访谈,回访毕业生工作情况;深入农村和社区,走访调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实际情况。
2.每年春秋两季编制涉农英语专业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和应届毕业生未就业情况调查问卷,针对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方向,开展精准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3.通过学院双翼空间创业园中的“PP考研辅助工作室”“TT教师培训工作室”“IT翻译(实训)工作室”,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唤醒,开展创业培训、就业创业模拟演练,力争做到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双翼齐飞,满足经济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个性化要求。
4.实施考研能力提升工程,成立考研帮扶导师团,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精准辅导。笔试成绩出来后,第一时间开展线上考研复试指导会,做好相关数据分析,为学生进行调剂政策、复试流程及备考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三、结 语
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结合新农科建设背景,在对在校生就业和考研能力提升方面开展了系列精准帮扶措施,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这也是高等农业院校新农科建设目标指向,为农业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新型人才作出了应有贡献。今后,要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就业创业研究和指导服务能力,以充分发挥其在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指南”发布新农科建设从“试验田”走向“大田耕作”,新华网[2019-12-05]
[2]曹晨,柴玲.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第33卷第1期.
[3]胡瑞安.大学生就业形势及辅导员就业指导策略[J].衡水学院学报,2019(2):110-114.
[4]张希玲.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就业服务工作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7(6):101-03.
[5]杜俊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06:15.
[6]吕杰.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教育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9(2):3-8.
本文系2021年度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农科背景下农业院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编号:JJKH20210399JY);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高校思政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就业创业指导能力提升路径和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19026);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20140)
(作者赵云昌,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者李巍,硕士学历,吉林农业大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者王琦,硕士学历,吉林农業大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