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男孩写作业慢背后的“心灵密码”
2021-07-19马志国
马志国
这天,一年级小男孩童童(化名)在妈妈陪同下预约来访。
小孩子往往表达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对年龄太小的孩子,心理咨询师都要着重观察。在交流中,我留意观察童童的言谈举止。只见他很有礼貌,也很懂事,接过水杯的时候会说“谢谢”。我凭直觉感到,这不仅是个健康的小男孩,而且是个挺不错的小男孩。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在我制造的轻松气氛中,童童虽然不再拘谨,却还是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就是有个坏毛病,总是写作业慢……”
写作业慢是什么意思?童童为什么说自己有这样一个坏毛病?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今天的咨询。
心理困扰:孩子写作业慢是不是有病了
为了避免负面效应,我先把童童安排到另一个房间,由一位成人陪伴。随后,我和童童妈妈单独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前面的问题。
我问:“童童说自己有写作业慢的毛病,是怎么回事呢?”
童童妈妈表现出几分焦躁,说道:“是,孩子就是写作业慢,您说是不是有病了?”
“说说看,孩子写作业慢究竟是怎样的表现?”我引导着发问。
“孩子刚上学时写作业挺快的,都能按时完成。可是,慢慢地写作业越来越慢。最初发现,好像是一年级后半年,到现在写作业就更慢了。每天晚上写作业的时候,总是慢慢腾腾,磨磨蹭蹭,不是咬铅笔,就是咬手指,结果弄得写作业总要很长时间,为了帮孩子尽快写作业……”
我接过话来:“于是妈妈就开始陪孩子写作业,是吗?”
童童妈妈有些惊讶:“您怎么知道?是,看他磨磨蹭蹭,怕他写不完,我就放下所有的事情,看着他、催着他,等他写完了,我才去忙别的事情。”
“孩子天天这样吗?”
“有时候写作业也挺快的。可是,一看他写作业慢了,我就得看着他写。”
“在学校里的情况呢?”
“在学校也是这样,有时候挺好的,有时候也写得慢,写不完老师就会找家长,找家长我就着急……”
我再次接过话来:“于是您回来就会找孩子,是吗?”
“是啊,回来我就找孩子,说他,有时候还会打他。这样教训一次后,写作业慢的情况就会好转。他一好转,我就不怎么监督他了;一不监督他,他就又写不完作业了;又让老师找我,我回来就再找他,教训他,他就又好两天……”
“如果我没听错,是不是孩子正常写作业时候,您就顾不上陪伴孩子?”
“是啊,他要正常写作业。每天事情很多,我就忙自己事情,不管他了……”
心理探究:为什么顾不上陪孩子呢
至此,我不得不直言相问:“妈妈为什么这样忙?为什么顾不上孩子呢?”
面对我的问题,童童妈妈沉吟片刻,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
“其实,我和我丈夫都是再婚。这孩子是我第一次婚姻的孩子。刚开始,孩子跟着他生父生活,每次见面孩子都说他想我,晚上会哭醒,走的时候孩子还会追出很远。后来,抵不住思念,我就要回了孩子的抚养权。现在的丈夫,很喜欢这个孩子,孩子也很喜欢这个爸爸。
“可是,我丈夫也是再婚,前面的婚姻也有一个男孩,比我这个孩子小1岁,离婚的时候抚养权归了他。这样,我们再婚后一人带着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相差1岁,童童是哥哥。我丈夫因为工作在外地,不能经常回家,我就当起全职妈妈,照顾两个孩子。两个孩子我都很疼爱,可是,于童童来说我是亲妈,那个弟弟却离开了亲妈。所以,生活上我总会对弟弟多些关照和呵护。两个孩子发生争吵时,我也总是护着弟弟,偏袒弟弟。两个孩子犯同样的错,对童童我就会严厉地训斥,对弟弟我则是轻声细语地讲道理。特别是童童上学后,我陪弟弟的时间更多些,照顾得更多些。
“我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做。可是,童童却常常说我偏心,说我对弟弟好,说我不喜欢他了。我就跟童童讲,你是哥哥,你能跟妈妈在一起生活。但是弟弟不能跟亲妈在一起生活。所以,你应该让着弟弟,妈妈也应该多关心弟弟。童童也懂事,也能听懂我讲的道理。我看得出,他在努力让自己像个哥哥。所以,刚上学的时候,他表现很好,放学回来写作业也让我很省心……”
我接过话来:“这让您有些忽略了童童,是吗?”
“是,看童童写作业好好地,我就忙着做家务、照顾弟弟了。”
“就是在這种情况下,孩子写作业慢的问题出现了?”
童童妈妈有些惊讶:“对啊,您怎么知道?”
“看来,童童写作业慢,您就会放下一切,来陪他写作业?”
“对呀,看他这样,我就会放下家务、安顿好弟弟,坐到他身边看着他写作业。”
我笑了,请童童妈妈先想想刚才的对话有什么启示。
随后,我又和童童做了交流。
我问童童:“为什么妈妈陪你来到这里?”童童开口就是:“我写作业慢。”
“谁说的?”
“妈妈说的。”
我让童童抄写两段儿童故事书中的文字。童童抄写速度不仅正常,而且很快。我由衷赞叹:“你看,写得很快啊。跟老师说‘我写作业很快。”这样,我们连续说了3遍,童童一声比一声大,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也笑了起来,问道:“你写作业慢的时候,妈妈会怎样?”
“妈妈就会陪着我。”童童天真地说。
“很希望妈妈多陪你,是吗?那我们做个约定,如果你不再写作业慢了,每天按时写完作业,老师向你保证,妈妈一定会更多的陪你,你看好吗?”
童童眼睛亮了,开心地说:“好啊,只要妈妈多陪我,我就一定按时完成作业!”
心理解析:为了满足对母爱的心理需求
至此,终于看清,童童写作业慢的心理根源,就是为了满足内心对母爱的心理需求。
由于特殊的童年生活经历,童童内心对母爱的心理需求,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满足。起初,爸爸妈妈离婚的时候,童童找不到妈妈了。和妈妈在一起,就成了异常强烈的渴望。后来,他哭,他闹,他追,终于追到了妈妈,来到妈妈身边。可是,妈妈却把更多的时间和爱给了这个家和弟弟。
妈妈偏爱弟弟,继母对孩子多些关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不能排除矫枉过正的心态,心理学上叫作反向作用。所谓反向作用,就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与内心某种真实的本能欲望正好相反。比如,孩子做错事惹麻烦时,父母批评教育甚至打骂,本是人之常情。但是,亲生父母教训打骂孩子似乎天经地义。继母则不然,往往怕教训打骂孩子会引起别人非议,因此有时反而表现出过多的爱。
可是,童童也还是个孩子,也想让妈妈多爱自己,多关注自己,具体说来就是想和妈妈在一起。其实,这是孩子理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可是,妈妈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他无力反驳,那该怎么办呢?他怎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怎样才能让妈妈多陪陪自己?怎样才能满足自己对母爱的心理需求?
偶然的机缘下他发现,写作业慢可以让妈妈关注自己,可以让妈妈和自己在一起。哪怕是妈妈会催自己、骂自己,甚至是打自己,终究妈妈能陪着自己。而且,他发现,如果自己按时写完作业,妈妈就会顾不上自己,就会和弟弟在一起。反之,只要作业没有写完,妈妈就会“不离不弃”地一直陪着自己,自己的心理需求就能得到满足。于是,他学会了在需要妈妈的时候写作业慢,而且能多慢就多慢,借延长写作业的时间来延长妈妈陪伴自己的时间。
这其实是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总要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心理补偿。一个孩子母爱亲情的缺失,也总要寻求机会来获得满足,甚至是通过变相的心理补偿来获得替代性、象征性的满足。童童写作业慢,无形中让妈妈陪在自己身边,哪怕是妈妈的训斥、打骂,也让他通过变相的心理补偿获得了对母爱需求的替代性满足。任何心理的满足,都会对相关的行为起到强化作用。童童获得的心理满足,也极大地强化了他写作业慢的行为,让他写作业慢的行为反复出现,而且越来越严重。
与此同时,还有个“标签效应”现象。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就像标签一样贴在了孩子身上,就会给孩子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孩子常常会如成人评价的那样发展。孩子身上的许多问题,都是成人不当的消极评价在孩子身上产生的标签效应。童童妈妈经常说他写作业慢,这样的消极评价好像一个标签贴在了童童身上,产生了消极心理暗示作用,以致让童童也认定自己写作业慢了。
心理对策:妈妈要做出积极的心理调整
通常,一种心理问题只要没有泛化,只在特定情境下發生,就不宜说是心理病。也就是说,不能把童童写作业慢的问题当成心理病。因为只要能让童童的心理需求获得应有的满足,写作业慢的问题也就会自然化解了。
沟通至此,童童妈妈有些追悔了:“我知道了,孩子写作业慢,只是想让我多陪伴他。以前总以为孩子有病了,其实是我这个妈妈做得不好。”
妈妈怎样做才好呢?我们就此做了详尽讨论,取得如下共识:
一是给予正向关注。关注也是一种强化,关注什么,就等于强化了什么。所谓正向关注,就是转移关注点,也就是不要等孩子写作业慢的时候来关注他,而要在孩子写作业正常的时候关注他。这样,孩子对母爱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恰当满足,就不再依靠写作业慢来获得替代性的心理满足了,这种行为就会慢慢淡化而消失。
二是避免反向作用。虽然,面对这样的两个孩子,确实不同于面对两个亲生的孩子。但是,只要是真正爱孩子,真正为孩子成长负责,对两个孩子不必过于分别对待。尽管未必可以完全避免反向作用,也要努力把反向作用降到最低。
三是善于积极评价。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很低,很难正确认识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主要是从父母及周围人那里获取的。因此,要善于积极评价孩子,不要把孩子偶然的消极表现翻来覆去地说个没完。比如,不再反复说孩子写作业慢,而要换个积极性的标签,哪怕发现孩子正常写作业的点滴表现,也要及时抓住并给予积极评价,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个写作业正常的孩子。
大约一个月后,童童妈妈电话里传来好消息,说童童已经能正常完成作业了,并向我表达了感谢。我知道,他们母子一定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我由衷地为他们点赞。
(作者系应用心理学研究员,曾任职于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心理健康中心)
(编辑 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