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性至上

2021-07-19刘兴勇

美术界 2021年6期

刘兴勇

【摘要】北方艺术群体从成立初就倡导建立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北方文化”,重视绘画作品关于“理性”精神的表达,进而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寒冷、庄严、崇高”的特征。群体成员非常注重从西方中世纪、古典哲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最终形成了“精神理性”和“认知理性”两种理性绘画的创作精神,前者以舒群、王广义为代表,后者则主要是任戬、刘彦对东方思维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理性绘画;北方艺术群体;精神理性;认知理性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西方现代思想也迅速在我国获得传播和发展,对彼时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冲击。20世纪80年代,整个中国都沉浸在思想解放运动中,美术界等领域也积极地响应了这一思想文化潮流并逐步走向多元发展的道路,全国各地先后涌现出了上百个思想各异、形式多样的艺术组织团体。1985年前后,一些艺术理论家和创作群体在艺术实践活动上都争先恐后地倡导并实践着“理性”这一新的思想理念。与此同时,理论家高名潞也在1986年发表了理论文章《关于理性绘画》,并充分阐释了“理性绘画”的重要特征与概念。很快便在艺术思想与创作领域形成了一种“理性绘画”的创作主流,在那个各种思想争相迸发的激情时代,艺术家们纷纷将热情投向了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西方哲学,“理性绘画”与“生命流”等其他主流艺术思想主张共同构成了“85新潮美术”时期,在中国艺术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迅速发展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纵观当时整个艺术界,北方艺术群体、浙江池社、江苏红色旅等众多艺术群体和一些艺术家都纷纷加入到了理性绘画的创作潮流中。从艺术作品和绘画风格来看,“北方艺术群体”无疑是最具理性、指向最明确、影响最大的新潮艺术群体之一。

一、北方艺术群体与“理性绘画”

1984年9月15日,北方艺术群体在哈尔滨《北方文联》杂志社举行会议后成立。实际上,从这群年轻人第一次的非正式聚会到群体正式成立已经以各种形式先后举行了七次会议,会议大多时间都是各成员之间共同交流探讨大家关心的西方哲学问题。①从群体整体的历时性发展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前群体”时期;(二)“七七七”组织和“北方青年文学信息交流中心”时期;(三)“北方青年艺术群体”。②后来由于成员各自的兴趣爱好及思想关注重点开始出现变化,文学专业出身的几位成员陆续退出了群体,继续关注研究文学方面的问题,最后留下来的多为美术创作出身的成员。主要包括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的舒群、任戬,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刘彦,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的王广义等成员,这些成员都是后期群体发展的主要力量。群体倡导健康向上的“北方文化”与崇高的“理性精神”。③舒群作为群体的精神领袖,在《“北方艺术群体”的精神》一文中提到,“判断绘画有无价值的首要准则就是看它能否见出真诚的理念……是否显现出了人类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理想”④。

另一方面,北方艺术群体的“理性特色”还来源于群体对成员素质与艺术思想的严格要求以及群体各成员对“理性绘画”的积极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群体内部结构的趋同性以及艺术追求和創作思想的一致性;同时群体非常重视理论精神的建设,成员们撰写了大量哲学、艺术、文学方面的理论文章,用以指导艺术创作实践,弘扬特别的北方文化精神,将二者结合成一个整体,在给作品带来理论深度的同时,也实践了他们的理论思想,从而在整体上表现出了一种庄严宏伟、冷漠崇高的精神指向。在这种明确的精神指示下,群体在建立之初就非常重视成员的思想性问题,他们经常进行聚会讨论东西方思想文化之间的异同与思考西方哲学问题,最终形成了北方艺术群体独特的理性绘画系统。

二、理性:精神与认知

1987年北方艺术群体经过前期的积极筹备在当时吉林艺术学院(自由大路)三楼的教室里举办了他们首次正式展览,并且借鉴了威尼斯双年展的名字将展览命名为“北方艺术群体双年展”,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展览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好地推广北方艺术群体与理性绘画。展览共展出群体六位成员的三十多幅(组)作品,同时还举办了“理性绘画”学术研讨会。展示出来的作品虽然在风格上不尽相同,但整体上还是综合呈现了北方艺术群体“冷寂、崇高、庄严”的精神面貌。可以将其概括成“精神理性”和“认知理性”两种,前者主要以舒群、王广义为代表,他们的画面中大多充满了宗教意味;“认知理性”则主要体现在任戬、刘彦对东方思维与思想认知的关注上。

(一)精神理性:舒群、王广义的宗教世界

舒群、王广义作为北方艺术群体的理论建设者和实际组织者,在群体发展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工作与努力,他们的作品也更具理性意味,将群体的精神旨性进行了完整地表达,画面充分体现出了艺术家对“理性”与“理性思想”的理解与关照,具有很强的精神性。

舒群作为北方艺术群体的理事长,肩负着群体精神的构建工作并撰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其在《“北方艺术群体”的精神》一文中详细诠释了北方艺术群体的“群体精神”。后来在《理性绘画自白》一文中也指出:“理性绘画要尽可能在其文本图式中扫除原始感性材料的痕迹,扫除一切动荡不安的线条和自然生命态相关的任何形态和色彩……”⑤其创作的作品画面中心常常都是黑洞般的深邃图式,具有很强的数理逻辑倾向,构建起了一种空旷、冷寂以及绝对的意象空间。1985年前后,舒群还创作了《无穷之路》《绝对原则》《文明初期的幻象》等系列油画作品,充分表达了自身的精神理性与其对西方哲学思想的深刻理解。

在《无穷之路系列1号》中,舒群以龟裂的土地和土地尽头巨大的女性人体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大人类精神,这种精神在后来的艺术创作中慢慢转向了基督教精神理性的表达。“崇尚理性与必然的选择,摒弃偶然性”是舒群在艺术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个典型特征,所以在其作品中很难见出浮躁与不安的情绪,而更多的是透露着一种含有规则与数理意味的井然有序感。《绝对原则系列1号》(图1)是一种依靠理性精神构建起来的纯粹图式,充满了冷酷严峻、排斥温情的符号,显现出了更强的理性特征。画面中间象征着绝对精神、宗教信仰的十字架图式由近及远、由大到小地整齐排列,以及光秃带有坑状的月球表面、僻静深邃的幽深走廊、黑洞、几何形的网状格子空间等意象性图式,冥冥之中将人引入一种超越了现实存在与精神情感的彼岸世界,从而给人造成一种整齐、有序、冷漠和强烈的距离感,艺术家希望借着这种冷的意象图式世界去清除人们思想潜意识里深藏的人文知识与文化素养,从而使人的思想境界无限接近神圣的、崇高的、理性的精神世界。

王广义所创作的《凝固的北方极地》(图2)系列和《后古典》系列十分准确地诠释了群体所倡导的北方文化和理性精神,在群体的作品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王广义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尽力将时间抽离,去除了作品的时间性,留下的多是背向伫立的人形轮廓的静止画面,具有强烈的宗教意味与精神的冷寂色彩。

其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回到东北用一年多的时间创作完成了《凝固的北方极地》系列。画面由漂浮的云状团块、遥远的地平线、空旷的大地以及抽象化的人物背向形象组成,画面整体上所透露出的寂静、冷寂、寒冷的氛围构成了该系列典型的艺术特征。艺术家极力摒弃了生活中的偶然性的、理性之外的因素,从而以抽象的形和虔诚的精神表现出一种人类永恒的精神与理性的健康情感之上的崇高之美。画面中人的个性特征与人物性别也被艺术家一同摒弃,我们只能从形的轮廓中分辨出人的特征,如同我们每个人正身处于一种崇高的、庄严的精神世界中准备接受“绝对精神”与“终极原则”的洗礼和审判一般。《凝固的北方极地》系列作品是直接生发于北方特殊的地理环境之中的,现实生活中直观的寒冷感受使艺术家时刻处于一种理性的状态中。同时,寒冷的环境也给艺术家提供了最直接的创作母题,从作品命名上也契合了群体所倡导的“北方文化”,寒冷的北方极地以及其他一切事物都在凝固中得以见出其最永恒、庄严、原始的特征与本质。1986年开始创作的《后古典》系列继续保留了《凝固的北方极地》系列宁静、漠然的基本风格,该作品也象征着艺术家的精神理性开始从普遍的宗教憧憬转向了一种震撼心灵的孤独意识和悲剧意识。艺术家以西方艺术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古典作品为参考进行变体形式的创作,将西方经典艺术作品与所践行的理性文化相结合。但抽象的人物造型已经抽离了这些历史原型在古典时期所包含的原本涵义,被艺术家重新建构起了当下时代人类理性的全新的精神内涵,“后古典”中的“后”也体现了艺术家在作品中赋予的精神理性。比如《后古典·大悲哀的复归》(图3)就是古典宗教绘画《浪子回头》的变体创作,画面中两组对称的人物形象表现出神父抚慰浪子的形象。但是神父和跪着的浪子都没有明确的五官和人的个性特征,所以艺术家表现的应该不是单个的个体形象,而应当是代表感应到最高精神召唤的智者和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前者向后者施以最伟大的爱并传达来自彼岸世界的福音。这里的彼岸世界一方面是相对于物质此岸的精神彼岸,同时也是与现实此岸相对应的理想彼岸。这种宗教般的彼岸精神世界接近于尼采的“极北净土之地”与“超人世界”,冷寂、静穆的画面氛围充满了强烈的宗教意味,使人们时刻追求着一种健康完美的理想精神境界。

舒群和王广义希望通过艺术创作与实践去高扬人类崇高、不朽的理性精神,并把艺术作为通向彼岸世界最切实有效的途径,试图利用无限接近理性的感性图式来表现永恒的超验精神,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了极强的宗教意味和精神理性。

(二)认知理性:任戬、刘彦的东方思维

“认知理性”中的“认知”主要指的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思维、感觉等心理活动过程,是艺术家进行艺术活动实践的精神与思想寻觅。事实上,“理性”之潮中大多艺术家都在强调艺术活动和主体思想背后的东方思维的表达,都尽可能通过艺术实践去表现其对哲学、真理、理性的发现。这也是为什么“自然无为”“天人合一”“意象”等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在理性绘画中大兴的原因之一。任戬、刘彦由于其自身知识结构的特殊性,更热衷于在艺术中综合东西方文化精神与思维的共通之处,去探讨认识世界的新方法、新思路以及对人类存在的价值作出思考,思维性更加显而易见。

任戬曾在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特有的学习经历使其形成了宏观广阔的东西方哲学与文化视野,以及其深邃的精神思想赋予了其学者化倾向,进一步使其在艺术创作上具有了一定的哲思性和超前性。作为一名国画家,与同时期大部分艺术家、理论家更关注国画如何发展的问题不同的是,任戬始终关注着世界文化乃至宇宙起源、存在及发展等更为宏观的伟大问题,同时其对东西方文化思想的长期关注也促使其一直以来都关注着宇宙的生成与发展问题。⑥

在此基础上,任戬逐步构想出了宇宙发生的假说,最后创作了毕业作品水墨组画《天狼星的传说》。艺术家在创作此幅作品之前前往了西北荒漠、大兴安岭雪原等自然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进行采风考察,在此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真实。《天狼星的传说》正是其对自然和生命真切感受的最原初、纯然的表达。画面中或站立仰望星空、或在天空中自由奔跑的狼群在水墨的晕染烘托下极富东方意蕴,固有观念中狼群凶恶的感觉在画面中几乎不能被感受到,体现出的反而是一种对狼群的悲欢离合、独立、群体合作精神的表达,这似乎正好映射了中国80年代人们对野性意识和探索精神的追求,体现出了时代的精神写照。又如表现宇宙生成、发展的长达30米、高1.5米的作品《元化》(图4),艺术家将宇宙的生成概括为三个阶段:“道化——物化——人化”,每个阶段又分为三个小的部分,整个画面三个部分不同演进、变化。“道化”交代了星球与世界万物的生成,如同太极式旋转的“东方意象”和升腾流变的“西方原子”互相融合、分散,最终形成了混沌的天地景观;“物化”阶段,天、地、人各自演化,人成为万物之灵破坏“道化”后又具备了“人化”的属性;“人化”过程中,人重新赋予被破坏的自然一种新的秩序,万物重新归一,最后人的使命完成。在《元化》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将自己的思想彻底置身于寒冷的“极地”,运用一种“生命态复合体”的形式语言对中国传统哲学、东方直觉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同时也作出了对快速变革的时代环境中关于“人类”的物质的、精神的、综合的理性思考。

刘彦于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后就职于东北林业大学物理系。物理系的专业学习以及物理系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奠定了其艺术创作中强烈的认知理性精神。理论物理方面的良好训练和思维语言分析方面的严谨逻辑使得其从更高层次对经验主义发出诘难。出于找到一种不同于经验分析的、把握一切存在本体的方法的目的,刘彦将自身对人类的思考、认知理性精神贯彻融合到艺术创作中,从而进行了广泛而积极的探索,认为在艺术中贯彻理性精神就是要在艺术图像中积极呈现人类的共同经验。艺术是来自伟大灵魂的自觉的创造,而这种直觉又包含着对世界存在的深刻全面的认识。如果对世界缺乏足够的认识与了解,经验中没有丰富的理性精神的构建,无论艺术形式如何接近直觉与理性也避免不了艺术平庸的事实。⑦刘彦的艺术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主要是对个体生命与存在、认知与理性的关系探讨,作品呈现出一种象征、神秘、怪诞的意味,极具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所强调的梦幻与现实相统一的绝对真实的特点。《祭坛》(图5)借鉴了超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人物达利《记忆的永恒》的创作手法,刘彦将后者画面中出现的软钟替换成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维的太极图案,希望以此作为瓦解思想禁锢的有力武器,《悖论的边界》等作品亦是如此;其二是抽象构成关系研究,寻找形与色的构成关系背后的价值内涵,如《抽象构图:方块的赋格》;最后则以风景为主,刘彦已经将他的精神世界和艺术世界很好地融合了起来,其认为梵高的热情之所以有价值主要是因为梵高对生命炽热的爱已经转化成了对生命本质的准确认识。他还进一步认为好的文化应该是永恒的,应该将人类的过去、当下和将来构建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使得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能感受到人类和宇宙存在的共同价值与伟大意志。⑧

实际上,在理性之潮中已经有很多艺术家都涉及了认知理性的问题,除了上述北方艺术群体的任戬、刘彦以外,还包括谷文达、吴山专等一众新潮艺术家在艺术实践活动中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当下的转化,都对东方思维的认知理性进行了实践。

結语

处于“85思潮”思想活跃时期的“北方艺术群体”并没有受到西方现代艺术革新意识的直接影响,而是客观地对其进行了评价,充分认识到了西方古典艺术的价值。北方艺术群体的艺术家都对西方自浪漫主义以来的现代艺术持否定态度,认为矫揉造作的洛可可艺术和不完美的现代艺术都无法促进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以舒群、王广义为代表的精神理性创作主要从西方中世纪、古典时期的哲学和绘画中汲取营养来表达崇高、永恒的精神世界;以任戬、刘彦为代表的认知理性则将目光聚焦到中西方文化、哲学等领域,更加强调艺术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东方思维特有的认知方式。北方艺术群体艺术家以积极构建“北方文化”为己任,在艺术实践与社会活动中一直坚持理性、思考理性、实践理性,极大促进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在“85新潮美术运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注释:

①姜影:《“北方艺术群体”的缘起》,《东方艺术》2010年第4期,第128页。

②同①,第126页。

③高名潞等:《85美术运动:80年代的人文前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519页。

④舒群:《“北方艺术群体”的精神》,《中国美术报》1985年11月23日(第18期第1版)。

⑤舒群:《理性绘画自白》,《江苏画刊》1989年第9期,第7页。

⑥同③,第165页。

⑦⑧刘彦:《艺术中的理性》,《美术》1987年第9期,第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