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天吃饭益健康

2021-07-19霍寿喜

家庭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摄氏度湿度气候

霍寿喜

传统中医十分重视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以“发陈”“蕃秀”“容平”“闭藏”,概括了一年四季不同气候条件下生命的特点,并指出了相应的养生方法。元代丘处机的《摄生消息》,则专门论述了在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摄生的要点。同时,中医又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孙思邈语);“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因此,调节生活规律,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能有效地保养身体,防御疾病的侵害;而一年四季天气、气候不同,饮食也须有所差异。例如,元代太医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就提出:“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现代养生专家们根据气象要素的具体指标,将天气、气候分为几个类型,列出对应的较佳饮食及其搭配。现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

1.湿润偏热天气(空气湿度高于60%,气温在20~30摄氏度)。我国许多地方的季春就具有这种天气特征。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人体的新陈代谢较为活跃,很适宜食用葱、麦、枣、花生等食品。同时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笋子、菠菜、芹菜、荠菜等。古人认为,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所以春季要注意用酸调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春天里的韭菜以它独有的清香、鲜美,成为千家万户的佐餐佳品,而韭菜的营养则可以与一些肉食媲美。

2.湿润高温天气(空气湿度高于60%,气温高于30摄氏度度)。这其实就是我国夏季的气候特征。此时,人居天地气交之中,湿热交蒸,食欲普遍下降,消化能力减弱。故夏季饮食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色泽鲜艳,可适当选择具有鲜味和辛香的食物,以使胃口大开;但不可太过。可以取薏仁等祛湿之品煎水或熬粥服食。此时虽然气温较高,人感到烦热,但不可过多食冷饮,以免寒气入腹伤胃、耗损脾阳;要注意饮食卫生,变质腐败的食物不可进食,避免引发肠胃疾病。《论语》中早就告诫人们:“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3.干燥偏寒天气(空气湿度低于40%,气温在5~20摄氏度)。依据我国季风气候的规律,我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在干燥偏寒天气下,“燥邪”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此时宜少食辣椒、大葱、酒等燥烈食品,应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番茄、豆腐、菱角、银耳、鸭肉、梨、柿、青果等,多饮些开水、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以及水果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4.干燥寒冷天气(空气湿度低于40%,气温在5摄氏度以下)。这种天气在北方冬季持续的时间较长。此时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以补充能量,温暖身体。如《千金翼方》就说:“秋冬间,暖里腹。”我国北方冬天的饮食习惯,应当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多的食品,而烹调多半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锅”最受青睐,经久不衰。当然,干燥寒冷天气下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火锅也要尽可能地“荤素搭配”),同时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桔、柑、荔枝、山楂等。

5.其他适宜天气(空气湿度50%左右,气温20摄氏度度左右)。此时,可供选择和搭配的食品较多,可以性味中性的食品为主,兼顾个人的饮食爱好。

猜你喜欢

摄氏度湿度气候
植物有话说(十七) 松果:开与合,看湿度
守护1.5摄氏度
适应气候变化:气温上升3摄氏度的世界无安全之所
工业锅炉饱和蒸汽湿度的运行控制
基于湿度控制的室内空气净化器高压电源设计
瞧,气候大不同
跟踪导练(二)(2)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
北京打出117摄氏度高温自流地热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