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地理综合思维,促进地理深度学习
2021-07-19张永玲
张永玲
【摘要】地理综合思维是中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能力水平高低可以反映学生地理深度学习的程度。针对平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授课方法,本文以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设计为例,立足课堂教学,认真解读课标,确定学习目标,以情境教学法为助力,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依托问题情境,运用小组合作为手段展开地理深度学习活动,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地理深度学习高效课堂,达成“学会求知”“学以致用”的深度学习目标。
【关键词】初中地理;综合思维;深度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著名的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把中学生比作一门大炮,十年中往里不断装知识,然后发射,发射了以后,炮膛里面就空荡荡,一无所有了。”这段话说明,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填鸭式”讲授,学生只是听,那么,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必备能力就得不到培养和提升。因此,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能力就没有发展。《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思维”指学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因为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从全面的、整体的角度出发认识和分析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深度学习的能力。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全身心地主动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所以说,深度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中经验的总结、思维的发展、情感态度价值的构建。如何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实现深度学习,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制定目标、设计任务,激起学生学习目的性
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还是落脚点,备课时我们首先要制定清晰明了、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目的。这也是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比如,在讲授粤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时,这个内容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是学习重点也是难点,这就需要教师要首先解读《地理课程标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辨别山体的五个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再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如下:1.看图识山:在实际的山体景观图上,让学生指出并说出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名称,理解区分海拔与相对高度。2.画图识山:借助学生自制的等高线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且能够说出等高线的概念和特点。3.读图识山: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能够辨识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坡度的陡缓,并且能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总结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接着要设计好学生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作为学生需要亟待解决的任务,我们在授课时要注重特别注意地理问题的设计,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具体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有的放矢。比如,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授课的过程中,首先分好小组,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设计出三个任务:
任务1:看图识山——在实际景观图中找出,并说出不同山体部位的名称。
任务2:画图识山——用切好白萝卜作为山体模型,绘制高线地形图。
1.材料准备:白萝卜,小刀,纸,笔
2.绘图步骤(1)用水果刀将大萝卜豆截取一部分;(2)取如图部分,用水果刀沿水平方向将白萝卜切割成厚度相同的五片;(3)中心和方向不变,在纸上沿白萝卜片边缘描画出一条闭合的曲线。
任务3:读图识山——在绘制好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能够辨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坡的陡缓,总结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二、贴近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为了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理解、应用所学知识,有趣合理的情景创设是非常重要的。贴近生活、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将地理事物或地理问题置于特定区域空间内加以分析和解决”的思维习惯。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在讲授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的时候,笔者创设情境:假期里,班级学生分组参加野外实践活动,学生们小组合作一起通过所学知识,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来完成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为了让任务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笔者设计如下,任务一:各小组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出山中的红旗,并说出红旗藏在山体的什么部位,识别地形部位的依据是什么?任务二:各小组要登山观景,从安全省力角度出发,各小组要选择一条比较容易爬山的路线登顶,并说出选择的理由。任务三:请各小组在实践活动的区域找到河流和瀑布,解释这里为什么会形成河流和瀑布?通过这些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生都能主动积极投入学习,从而提升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尤其是近年的地理中考非常注重学生在地图中和实际情景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注重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与地理深度学习一脉相承,需要师生进行全方位研究、探讨。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合理运用情境,使情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把简单刻板的知识融合在真实情境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会学,主动轻松获取新知识。
三、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综合思维,促進学生深度学习
布鲁纳说过:“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这充分说明我们在平时的授课中,要指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要对地理知识有深度的理解和加工。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地理环境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学习过程,通过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管理评价机制,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任务的讨论中,积极思考,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起构建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与因果、逻辑联系,最终强化地理深度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让学生在理解和批判中获取知识,在迁移和应用中提升能力。目前,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去获取知识。这更加注重了知识形成的过程。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地理、发现地理、理解地理、体验地理,从而会形成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课堂上教师“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转为学生“以学为主”的模式,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树立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为根本点、以学生素养培养为归宿的教学观念,“教”与“学”深度融合,推动“深度学习”的高效地理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思维,有利于学生养成内化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促使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在深度学习课堂中落地。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布鲁纳.教育过程[M].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8.
责任编辑 陈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