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食品检验的标准物质选择
2021-07-19闫婷
闫婷
摘要:在中心的试剂申请采购环节中,由于标准品的问题出现过很多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在申请采购和验收环节中,对于有证的定义大相径庭,对此笔者查看国家标准,翻阅资料,就标准品的选择进行了一番探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为相关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标准物质;食品检验;证书;选择
1. 标准物质的定义
在国际上,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英文名称均为Reference material,在我国计量系统中将Reference material叫作标准物质,而标准化系统(代号GSB)叫作标准样品,这二者是有一定差异的,标准物质是要求更高的标准样品。标准物质RM(reference material)具有足够均匀和稳定的特定性质的物质,其特性适用于测量或标称特性检查中的预期用途。
有证标准物质CRM(certificate reference material)附有权威机构发布的文件,可提供使用有效程序获得的具有不确定度和溯源性的一个或多个特性值的标准物质。在国内认可的标准物质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相关规定,否则也只能称为标准样品。
2. 标准物质的分类与分级
我国将标准物质分为一级标准物质和二级标准物质。
一级标准物质又称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代号是汉语拼音“GUO”“BIAO”“WU”的首字母“GBW”。一级标准物质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2.1定值方法应采用下列3个方法之一:①绝对测量法;②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③在只有一种定值方法的情况下,由多个实验室用标准协作定值;
2.2 定值的准确度应具有国内高水平,均匀性保证在定值的精度范围内;
2.3 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
2.4 稳定性在一年以上或达到国际上同类标准物质的先进水平。
二级标准物质是“GBW”加上“Er”字的字头“E”并以小括号括起来,表示为GBW(E)。
GBW和GBW(E)是总局批准的国家级标准物质,属于有证标准物质。BW是中国计量院学报标准物质,未通过总局批准,沒有取得有证标准物质号。对于这一点,采购时的供应商和检验员经常有争执,供应商认为附带证书即为有证,但在实际中BW级别的标准物质需要用国际级标准物质进行确认后方可使用,这就为实验带来了额外的工作量,且在实验室被检查时也会要求出具相关记录。
3. 标准物质选择的注意事项
3.1 选择依据
3.1.1 形态选择
标准物质可以是单一的液体或固体,在选择过程中要依据标准物质的稳定性、浓度及其包装等进行选择。如溶剂是易挥发的,并且在运输过程中需避光保持低温,同等情况下应选择较为稳定的固体标准物质;如溶剂为水,且物质稳定,同等情况下应选择浓度接近检验标准储备液的液体标准物质,价格比较低廉且使用方便。
3.1.2 等级选择
标准物质的准确度等级越高,不确定度越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实验内容进行选择。如果是对二级标准物质定值或者标准方法证实时应选用一级标准物质。当进行要求不高的日常检测时可使用二级标准物质。而进行盲样考核能力验证等要求较高,或难度较高,为尽可能减少误差,实验中最好使用一级标准物质。
对于BW级别的标准物质,尽量避免使用。市场中BW级别的标准物质经常以次充好,附着无法律效应的证书,以和国家标准物质差不多的价钱出售,这类标准物质应避免使用。
3.1.3 进口标准物质的选择
有些标准物质很难有国产现货,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进口的标准物质,选择时应认准以下几个代号:美国国家标准局的SRM标准物质,英国的BAS标准物质,德国的BAM标准物质,这些都有着相应的国际权威机构审定的标准物质。
综上所述,标准物质在选择的过程中,首选GBW和GBW(E)总局批准的有证标准物质,然后选择稳定液体和储备液浓度相近的。如果要选择进口的,应认准权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