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优势的策略探索
2021-07-19区铭均
区铭均
【摘要】“一贯”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最本质的内涵特征,办学模式具有特定优势。目前教育管理机制相对固化,在学校管理、课程衔接、师资融通上基本未能“贯”起来。本文在分析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的特点、实践价值和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理性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发挥特定办学优势的策略。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教师隊伍
“贯”,连贯也。所谓“九年一贯制”学校,通常是指该校的小学和初中施行九年学段连贯的一体化教育教学,小学毕业后可直升本校初中。当下,全国不少地方都进入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的新时代。该模式把教育的功能定位在发展而不在选拔上,较好地诠释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原则。这有利于教育均衡和公平,有效缓解择校热,减少办学成本,利于课程改革的一体化、连续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等,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公认的特定优势。可是,“一贯制”学校与单一的小学或中学相比,在一贯制办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与旧的管理思维模式下凸显出来的不协调,没有得到及时重视且加以解决,导致“九年”容易,“一贯”难,甚至给九年一贯制学校带来不少办学困难。如何理清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中的特定优劣势,扬长避短,尽最大可能地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非常值得教育行政部门与每一位教育人去思考和探索。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现状分析
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可是,一些九年一贯制学校存在难以真正“一贯”起来的现实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使九年一贯制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还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理念不同、文化冲突、管理困难等诸多矛盾,一定程度上阻碍学校的健康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破解的问题不少,但就目前而言,管理机制、课程衔接、师资融通三大方面的问题是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
1.管理难度增大
九年一贯制学校,一般而言人多、事多、物多,加之中小学教育规律不同、教师层次不同,学校内部管理难度加大。这些学校九个年级,小学一年级和初中毕业生九岁之差,在一个校园里生活,这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一个很大的跨越,虽然谈不上“代沟”,但也没有很多“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喜好。再者,教育管理的量大、复杂又困难。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在要求的执行上有差异,特别是初中受中考制约,许多学校狠抓学生智育不敢有一丝懈怠。尽管在“一贯制”的教育生态下,但学校却很难用一把尺子衡量中、小学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评价的难度反而增大。学校虽“一贯制”办学了,但上级的管理机制没有把“一贯制”学校进行分别对待或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如,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仍分开核编、分开督导评估、分开统计教育教学各类数据、分开核发奖励性绩效工资基数、分开教师职称评聘指标,把学校以“两所”学校的观念来对待。这种情况下,让教师感觉一个学校里有两种不同身份的人,不利于教师的统一整合使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而且很容易导致以下情况的出现:学校中学教师没有一级教师名额,但是小学却空置了很多一级教师名额,又不能转化到中学上,中小矛盾非常突出,使得学校在管理过程中稍有不慎或处置不当就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许多九年一贯制学校都是“中途转制”的,大多是“一块牌子,两套班子”,校长大多是中学部校长兼任,对小学的管理不熟悉;管理干部有着中小学比例失调的问题,中学管理干部往往较多,但双方均受限于管理经验而对另外一方“无从下手”。有些学校只能采取“局部变革”策略,如后勤、党务、工会等一些非业务部门进行一体化管理,教学、德育业务部门仍分开管理;有些学校虽尝试完全的一体化管理,也因缺乏实践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困难重重。
目前,社会、地方以及学校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中存在问题还不够重视,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评价办法也不完善。一般情况下,还是作为独立的初中和小学与其他学校等同视之的。也就是说,一贯制的初中部,与其它初中学校一样看待;一贯制的小学部,和其它的中心小学或村庄小学没有什么两样。这样,在平时管理工作中,就出现一种“分别对外”和“各自对上”的局面,不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
因此,目前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仍面临体制、机制变革的难点与尴尬期,在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诸多困难,学校管理者文化认同和管理能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适应性等均受到更多的挑战。
2.课程难以衔接
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难以真正“一贯”起来,其中最关键的是,一些学校的课程衔接、贯通不顺畅,难以实现“一盘棋”发展。中小学的课程计划与课程设置都有着差异。就课堂教学时间而言,小学一节课40分钟,中学一节课45分钟。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往往会有这样的尴尬,操场上挤满了上体育课的学生,小学体育课没下课,中学体育课开始上课了,这就增加了中学教师教学安全管理的难度。现在大部分的学校就课堂教学时间上的差异而言,通过中学统一40分钟,每天增加1课时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与初中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也有着较大的差异。目前的国家课程、教材都是中小学分开独立编写的。小学到六年级有总复习与毕业会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比如数学,中小学都有这一学科,但在课程内容上并不是中小学无缝对接的,最为突出的是,中学教师并不了解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对教学的起点把握不准,无法体现九年一体化的衔接贯通的教学优势。另外,六年级、九年级为应对毕业或升学统考,有些学校会过早地结束毕业年级的课程,留出大段时间用于复习,这样会对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造成很大影响。与此同时,语数外等主科地位强势,非中考科目被边缘化,体艺课程又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中小学课程及教学要求的不衔接与不贯通,影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
3.师资难以融通
绝大部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合并型”的,都存在管理的磨合和文化的冲突问题。教师虽同处一个校园,但遇到事情,中小学教师之间较难协力理清个中缘由并解决问题。一些由中小学合并而成的学校,尽管学校组建也有几年了,但仍有这样的现象,在食堂打饭,中学教师排一个队,小学教师排一个队,自动划清界限。“窥一斑而见全豹”,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要真正融合不是件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