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1-07-19秦阳鸿

锦绣·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产教融合

秦阳鸿

摘要:双高建设对大数据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尚处摸索阶段,岗位设置、课程体系、师资结构、实践平台等各方面均需不断完善。该文基于高职教育类型,以“双高计划”为指导方针,构建专业与产业、岗位与课程、课程与认证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专业技能培养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两主线,组建一支“专业+产业”“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混编智能教师队伍,创建一个服务于各主流专业、助力学校发展的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关键词:双高计划;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双高建设对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

“双高”建设是产教融合迈向更高水平的重大契机,从本质上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工作目前的重心。“双高”是职业教育的更高一级的目标,而产教融合是实现“双高”的根本。因此,大数据专业群在进行产教融合研究,需要向更高标准的方向挖掘。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大数据专业群需要更深入理解本专业及地区真实需求,提升专业行业适应性,形成专业群与行业企业的连通性,为本专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困境

1.专业培养目标趋同化

全国各个省市大数据专业发展趋势不尽相同,而人才培养方案却大同小异。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缺乏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挖掘。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区域产业经济息息相关。因此,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将区域经济形式、行业现状纳入考量。根据区域实际情况跳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精准输出人才。通过社会和就业市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跳转人才培养方案。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国家产教融合发展政策已经明确,通过专设产教融合项目,强化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四方联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衔接。

2.体系片面化

“双高建设”为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还有较多误区。进一步研究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发现许多院校以培养IT开发人员的模式进行的。这是由于部分专业本就是由原软件开发等专业的老师。由于大数据体系内容较多,部分高职院校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几个部分。模块化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但是考虑大数据专业特性,每个模块间必须产生联动。而实践平台的欠缺严重制约了学生对模块间的组合能力。也导致学生只能片面的理解大数据知识。学生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融入行业,也限制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需要职业院校深度实践校企合作,将行业体系结合到专业培养体系中,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提升就业质量。

3.专业师资不足

高层次大数据专业人才竞争激烈,大数据方向毕业的硕士或博士多会选择一线大城市或大型企业就职,导致高校大数据人才和专业教师严重匮乏。西部城市更是如此,例如重庆高校几乎没有与大数据专业相匹配的师资,多数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软件工程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大数据作为新兴专业,多数教师缺少对大数据知识体系整体把握,对行业动态关注不够,基础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实训操作等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有效应对专业课程教学。合作企业提供的部分专业课教师基本为本科学历层次,缺乏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需要提升教学力。

三、“雙高”背景下大数据人才培养策略

1.符合企业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以服务大数据产业为出发点,以岗位需求为依据,通过主流企业走访、问卷调查、网络调研、政策文件、政府报告研读等方法,分析大数据相关企业需求要素,结合大数据领域相关热点,整理岗位需求。通过研读政府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学校办学定位、学生能力等相关因素,确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岗位设置,确保专业岗位设置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做到专业与产业相融合。 其次,岗位确定之后,通过走访区域内大数据主流企业,到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兄弟院校调研,聘请相关专家召开论证会,最终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做到岗位与课程相融合。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所需能力为培养目标,培养能上岗,上岗能胜任的标兵型人才。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授课、实训、实习、实践、认证考试等方式培养学生,定期进行课程、教师、学生诊断,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满意度调查对学生培养质量进行诊断,结合大数据领域专家的调优建议,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授课方案进行阶段性调整。

2.1+x证书体系改革

明确1+x证数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的重要性,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的双向融通。针对关键岗位和工作领域,分析典型工作任务, 炼相对应的能力要求,做到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根据岗位选择对应的职业技能“1+X”证书,将职业技能标准规定的培训内容转化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对接企业岗位实际需要,做到课程内容融入职业培训内容;深入理解企业技能等级证数,在专业课程中,将等级标准、认证内容融入教学上,结合考核方案,开发书证融通的专业课程。

3.增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对于大数据这一新兴产业而言,更是如此,需要借助产教融合提升大数据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就目前而言,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师资培训是最有效的手段。内培方面,以中青年教师培养为重心,加强双师型教师能力培训和研究,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师资培训体系、培训课程体系;定期派教师到专业办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或大数据企业进修学习或挂职锻炼,充实新知识,锻造新技能,了解专业发展新方向。大数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技能高超、基础扎实的专业教师。因此,高职院校要提升教师企业实践的时间,调整企业实践内容,从态度上从学习转变为实际开发,不断提高教师群体的实战能力。人才引进引方面,通过人才引进或聘用具有企事业单位一线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人才作为外聘教师,解决大数据专业教师匮乏和能力水平不足问题。

参考文献

[1]翁伟斌.从追随到引领:“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向[J].教育与职业,2021(10):64-70.

[2]高永梅,李新辉.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4):264-270.

[3]辛蕾蕾.“双高”背景下现代财经服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的意义[J].经济管理文摘,2021(09):169-170.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产教融合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全职妈妈浪费吗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