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值模拟和施工监测的山岭隧道合理施工进尺分析
2021-07-19田庆李官群
田庆, 李官群
(1.保靖县农村交通建设技术咨询服务站, 湖南 保靖 416000;2.保靖县交通运输局, 湖南 保靖 416000)
随着隧道工程的大量建设,隧道施工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山岭隧道一般采用钻爆法,一次向前开挖多少米比较合适需要确定。如果一次向前开挖过短,虽然安全,但经济效益太低,对于整个工程的工期和效益不利;而一次开挖过长,又可能因为围岩自稳能力不足而引发安全事故,轻则带来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因此,隧道施工进度的确定尤为重要。
1 工程概况
屋场坪隧道位于湖南G209、S318保靖龙溪至迁陵公路,起讫里程为K10+655—K11+473,全长818 m,属中隧道,设计标高为297.15~273.43 m。隧道全线位于直线段,路拱横坡为1.5%,隧道(进口至出口方向)纵断面均为-2.9%下坡。所在区域属于侵蚀剥蚀丘陵地貌,隧道穿越一个丘陵体,该丘陵体地面标高为296.23~494.21 m,相对高差197.98 m。隧道最大埋深约208.66 m。隧道建筑限界净宽为1.5 m(左侧人行道)+1.0 m(侧向宽度)+2×3.5 m(行车道)+1.0 m(侧向宽度)+1.5 m(右侧人行道),净高为5 m。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相应于地质基本烈度小于Ⅵ度。
2 数值模拟
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进行模拟分析。
2.1 模型边界确定
建模过程中,为保证不影响分析结果,又快速高效,对围岩长度、宽度进行有效选择。根据圣维南原理,开挖只在洞周围一定范围内引起应力重分布。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应力重分布范围在洞室周围中心点3~5倍开挖宽度(或高度)内。屋场坪隧道宽度为12 m,模型中水平方向和底部边界距离隧道圆心60 m,隧道上方则按照实际地形设置到地表面。岩体水平方向的左右两边约束水平方向位移UX,岩体底下约束竖直方向位移UZ,开始开挖的面约束纵向位移UY及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转动RX、RZ,最后开挖结束面约束纵向位移UY。
2.2 材料物理参数确定
主要对该隧道K11+280—310段Ⅳ围岩进行建模分析。依据工程地质报告、设计资料及《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选取围岩物理力学参数,结果见表1。
表1 围岩、支护结构的物理力学参数
围岩和红黏土的材料类型选择各向同性,模型类型选择摩尔-库伦,采用3D实体单元进行分析。喷射砼采用各向同性中的弹性结构,采用2D板单元模拟。锚杆的材料也选择各向同性中的弹性结构,采用1D的植入式桁架单元模拟。
2.3 隧道施工步骤假设
每次分别以开挖1.5、3、5 m为施工进度,一共分13个施工步骤。步骤1为初始应力状态模拟;步骤2为隧道第1段全断面开挖和锚杆施工;步骤3为隧道第1段初期支护喷射砼施工,开挖第2段和锚杆施工;步骤4~12为隧道第2~9段初期支护喷射砼施工,开挖第3~10段和锚杆施工;步骤13为隧道第10段初期支护喷射砼施工。
2.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每次施工前进1.5 m,数值模拟分析最后施工阶段的竖向和水平位移,结果见图1;每次施工前进3 m,数值模拟分析最后施工阶段的竖向和水平位移,结果见图2;每次施工前进5 m,数值模拟分析最后施工阶段的竖向和水平位移,结果见图3。表2为隧道开挖进尺与隧道围岩变形之间的关系。
图2 每次施工前进3 m时最后施工阶段的竖向和水平位移(单位:m)
图3 每次施工前进5 m时最后施工阶段的竖向和水平位移(单位:m)
表2 隧道开挖进尺与隧道围岩变形统计
从图1~3和表2可以看出:单次向前开挖1.5 m与单次向前开挖3 m时位移变形差别不很大,表明一次只向前开挖1.5 m并没有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安全系数较高,但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单次向前开挖5 m时,围岩变形量增大许多。综合来看,建议采用3 m进尺进行开挖。同时在施工中密切注意围岩的变化情况,防止某些特殊地段发生突变现象。
图1 每次施工前进1.5 m时最后施工阶段的竖向和水平位移(单位:m)
3 施工监测
只对建模分析段K11+283所测量的数据(见表3)进行统计分析。对表3中收敛值进行整理,绘制收敛-时间关系曲线(见图4、图5)。
图4 水平收敛-时间关系曲线
图5 竖向收敛-时间关系曲线
表3 K11+283周边位移现场测量数据
至本次测量为止的收敛总量,正号表示收敛值为正,
测边变短,负号表示收敛值为负,测边变长。
由表3、图4、图5可知:刚开始开挖时,围岩的水平收敛量和竖向收敛量大,处于变形阶段,施工方和监控测量方都要密切关注围岩的变化情况。开挖十几天后变形慢慢趋于平缓,日变形量越来越小。监控测量到24 d时,变形基本稳定,水平收敛速率为0.01 mm/d,远远小于0.2 mm/d,表明水平收敛已经稳定;竖向收敛为0.01 mm/d,远小于0.15 mm/d,表明竖向收敛已经稳定。从水平收敛和竖向收敛速率来看,24 d后围岩变形已稳定,可进行二次衬砌施工。
水平趋于收敛后变形实测值为2.66 mm,与数值模拟中单次向前开挖3 m时的变形计算结果2.82 mm接近;竖向最终收敛实测值为13.26 mm,与数值模拟中单次向前开挖3 m时的变形计算结果14.66 mm接近。隧道开挖的变形实测值基本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该隧道合理的施工进尺为单次向前开挖3 m。
4 结论
(1) 开挖进尺对围岩变形有一定影响,开挖进尺越大,围岩变形越大,但并非线性变化。
(2) 围岩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采用新奥法施工时,需尽量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在同样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开挖进尺,以提高施工进度。该隧道合理的施工进尺为单次向前开挖3 m,既可满足安全需要,又符合经济需求,还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