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学视角下的戏剧幽默的成因与其翻译策略
——评《语料库戏剧翻译文体学》

2021-07-19张雷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文体学语料库成因

书名:语料库戏剧翻译文体学

作者:任晓霏,冯庆华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3817-5

出版时间:2014 年11 月

定价:66 元

诸多文学作品与文字体系中,语言的合理应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需求,不同言语的使用可以带来不同的语言效果,其中,戏剧文学因为其独特的表述形式与演绎方式而在语言应用方面呈现出个性色彩鲜明的特征,尤其是戏剧中的喜剧作品所使用的幽默语言更是引人发笑的重要元素,由此看来,语用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是戏剧文学作品研究者必行的研究项目。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理念的新兴发展,大众对语用学有着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们研究丰富多彩的戏剧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语用学理念与发展特点对该作品实施翻译,对此,本文将结合任晓霏、冯庆华共同编著的《语料库戏剧翻译文体学》一书,简要地分析戏剧语言特征及其幽默成因,从语用学视角探究翻译戏剧的有效策略,以此让人们对戏剧中的幽默元素和语言有深层次的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料库戏剧翻译文体学》一书在明确掌握国际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学最新研究趋势的基础上,有效扩宽语料库语言学和翻译学的研究范围,并对语料库语言、翻译学实施融合性研究,得出“语料库翻译文体学”的全新理论知识,对人们基于语用学视角研究戏剧幽默成因和翻译有着重要参考意义,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和认真学习的优质理论专著。本书作为语料库翻译文体学研究系统最为成熟的研究成果,是从跨学科翻译研究角度出发,通过运用现代社会的最新文体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翻译学研析结果,以戏剧为中心建立语料库戏剧翻译文体学研究系统,知识内容涉及范围广泛,读者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且益于引导人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将语料库文体学更好地应用于翻译学中,以提高语料库文体学在戏剧翻译学中的地位,从而使戏剧翻译向着更高阶层方向发展。

语用学理念之所以能在新时代中脱颖而出成为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的新兴概念,不仅因为其有坚实且完善的理论支撑体系,还因为其所具备的高水平实际应用性,而语用学得以用于戏剧幽默成因与翻译研究中的要点在于语用学与戏剧翻译有较高的融合度。作者参与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6WC28)时也明确提出语用学应用于戏剧翻译的可行性与具体实践优势,因此,人们可以在全方位了解并掌握语用学基本知识与戏剧语言特征的基础上,深析戏剧幽默成因及其翻译发展,并以此为方向探究戏剧翻译策略。语用学主要指研究语言使用情况及其应用规律的学科,不但是促使某个言语在特定环境中形成具体影响与效果的优化路径,还是引导人们正确理解言语或句子真正含义的有效方式。而戏剧文学虽然包含涉及范围广泛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但从根本上还是具有言语表述偏向口语形式、动作语言应用频繁、语言精简干练、节奏韵律较强、充满个性色彩等相同特征。

以语用学基本概念和戏剧语言特征为引入点,从实际情况可以推出戏剧幽默在语用学视角下的成因如下:首先,常使用直译法将源剧本中的内容翻译为戏剧表述形式,并结合实际对其中内容进行调整与改动,以增加戏剧幽默的时效性;其次,对源剧本中的暗示性内容加以延伸、扩写,并在所翻译的戏剧文本中适当加入方言与俚语等特殊性语言,使戏剧翻译内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最后,源剧本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引入自身创新思维与现代言语词汇,对源剧本进行最大限度地改编,这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戏剧幽默值。基于语用学视角提高戏剧翻译效率,人们可以参考这几个要点:第一,忠于源剧本内容的实质内涵,对源剧本执行归化处理时应时刻以原文本所想表达的主旨为中心来开展翻译,在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本的风格与幽默元素的同时,提高戏剧翻译的文学性;第二,译者对戏剧文本的习语语境实施翻译的过程中,应注重戏剧译文内容的精炼性与口语化发展,通过简洁、精要的译法提炼并编译所译内容,以强化人们的理解能力;第三,将实际生活中的情景有机地引进戏剧译文中,或者利用具有极强灵活性与变通性的编译形式创新情景描述氛围,让人们可以通过熟悉情境理解文中幽默,增加人们的共鸣感与联想力。

概而言之,戏剧翻译有着自身复杂性,其语言应用也与其他文学有明显区别,因此,人们从语用学视角研究对应翻译策略时应提前对戏剧的语言特征和戏剧幽默成因有充分认知,使其能在更好地翻译戏剧原文、保留源剧本幽默风格的同时,将现代言语元素与幽默形式融入翻译之中,从而强化译文的通俗性、可读性,让人们在幽默语言的风格下对原文本所表述的内容与中心思想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猜你喜欢

文体学语料库成因
文体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色散的成因和应用
幼儿自信心的缺失成因及培养策略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英诗《为国捐躯》的反战主题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Dylan Thomas’“This Bread I 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