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支部一个品牌项目宁波市第一医院以“项目式工作法”促党务业务深度融合
2021-07-19童晓昉
文|童晓昉
4月2日,宁波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党委举行党支部“项目式工作法”擂台赛决赛,41个在职党支部的68个项目经过两天激烈打擂,最终药学部党支部的“管理软件创新”项目和心脏中心第二党支部的“缩短心内科重点手术病种的平均住院日”项目斩获一等奖。
为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去年5月,市一院党委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推出党支部“项目式工作法”,通过每个支部认领1个到2个攻坚克难项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一年来,41个党支部各显神通,实现“一个支部一个品牌项目”。2020年11月,市一院党委就抓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在全市机关基层模范型党支部建设推进会上作介绍。党支部“项目式工作法”代表宁波市卫生系统荣获2020年度机关党建工作十佳创新成果。
服务优化质量与效能兼顾的新解法
“‘项目式工作法’是党务、业务之间的‘黏合剂’。”面对学科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与床位使用效率较低之间的矛盾,充分调研后,心脏中心第二党支部书记王勇带领团队承担起“缩短心内科重点手术病种的平均住院日”项目。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日间手术,加速术前准备;更新手术细节,对起搏器病人采取可吸收线缝合或门诊拆线;通过与出入院管理中心、基层服务科等部门联动,解决效益/床位比、效益/人力资源比偏低问题;严密科学随访;创新诊疗模式和路径并进行示范推广;全力优化医疗服务结构,以党支部的组织优势推动学科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一套“组合拳”下,党支部所覆盖的心内一、心内三两个学科的病区平均住院日缩短至5.3天,出院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37%。
以服务优化打造“效率医疗”,流程再造是其中关键一步。
泌尿外科党支部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背景下,成立日间诊疗中心,将原先预约检查、预约会诊、预约手术、术前谈话、术后随访等诸多步骤化零为整,进行“一站式”管理。通过压缩流程、加快节奏、完善各项环节,向时间要空间,以管家式服务提升日间病房效率,学科输尿管结石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排名从第12位上升至第7位,平均住院日和抗生素使用强度下降明显。
妇科党支部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将破难方向锚定在“提高日间手术患者预住院率”上,通过专人管理、软件应用、加强术前宣教和术后评估等方式,为患者加装“就医新引擎”,最大化利用资源,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在院时间。目前,该学科日间手术患者预住院率达95%;2020年,日间手术量排名居全院第3位。
“效率医疗”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看患者满意度。
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的时代重任下,健康管理中心党支部引入信息化和多学科融合的健康管理理念,内培外引健康管理人才,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学科建设和适宜技术组之间的横向联络、纵向联动,将支部团队力量、软硬件资源等集中到项目内,打造出后疫情时代的健康管理新模式。项目攻坚期间,对1.5万例受检者进行了随访和干预,开展了对近百例超重受试者的干预,全方位延伸医疗服务受众面,提高患者体验感和满意度。
4月2日,宁波市第一医院党支部“项目式工作法”擂台赛决赛举行。图为该院党委书记阮列敏在决赛启动仪式上讲话。于 弢|摄
数字赋能智慧与资源共享的新路径
“我们是市内首家推行‘实名全预约分时段就医’的医院,开始时这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尽管多项门诊管理案例在国家级医院质量管理大赛中折桂,但门诊综合党支部书记谢浩芬仍称这次支部的项目攻坚行动是“摸着石头过河”。
为减少聚集,推进错峰诊疗,从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门诊综合党支部主动领题“构建实名全预约分时段就医管理模式”。
在市民缺乏全预约理念,门诊患者预约率仅为52%等情况下,支部攻坚团队从“人、方法、制度、环境”四个角度解析问题,排摸出无全预约分时段管理流程,医务人员缺乏主动宣传意识、预约挂号知晓率低,社区、家庭医生缺少为老年人主动预约上级医院门诊意识等7条主要原因,并通过跨学科合作,以数字赋能,构建门诊实名全预约制度流程与评估模式,创建多渠道精准预约途径,多角度宣传、引导实名全预约分时段就医。
攻坚破冰下,“看病先预约”的理念逐渐被市民接受,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率上升至86.3%,门诊患者满意度从去年2月的86.62分上升至90.61分,意见和建议不满频次下降近62.4%。
如果说“实名全预约分时段就医”改变的是患者的就医理念,那么“数字就医”则为患者拓宽了就医渠道。
“我们支部攻坚克难项目最大的亮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群众和临床有所呼,我们就有所应。我们将传统的就医流程进行了信息化改造,线上线下服务流程深度融合,实现了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闭环管理。”行政第三党支部项目负责人李征说。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行政第三党支部领题“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扩大医疗服务受众面”,并将攻坚命题拆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项目,即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和线下门诊流程的优化,实现诊疗行为网络化、诊疗流程一体化、诊疗管理同质化。支部合力攻坚下,“数字就医”模式推广取得良好成效,互联网医院日均接诊率显著提升,线上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30分钟内完成接诊比例超80%,互联网医院与线下门诊高峰时间错开,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
在全院整体智治体系下,学科内的“智慧引擎”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通过不断革新和进步,做好新时代下的药学服务,是我们这个项目的初衷。”药学部党支部项目负责人周旋说。
搭乘数字化改革的快车,药学部党支部成立5个创新小组,以信息化助力药学服务及精细化管控为切入点,开发药学管理软件,1年来编写超过10万条代码,成功开发上线《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信息管理》《药物咨询信息管理》《实验室试剂耗材管理》等9个软件,获得4项软件著作权,实现2项成果转化,并向4家托管医院推广,进行同质化管理。软件上线为药学管理工作带来了质的改变。2020年以来,各应用领域成效凸显,如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承接数指数级提升,药学咨询操作不规范率断崖式下降,较2019年同比减少77.42%。
创新驱动技术与科研并进的新优势
“我是一名支部书记,同时也是一名科研秘书和科研管理者。我既要关注学科长期发展,也要协助解决学科短期内遇到的问题。学术创新是当前心身医学科发展瓶颈,而科研团队培养则利及学科未来。”心身/传统党支部书记楼忠泽说。
攻坚克难专项行动推进后,支部将领题方向锚定在“多途径扩大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学科影响力”,而科研创新亟待提升成为攻坚之路上的问题导向。
支部组建科研创新小组,从“如何写标书”这类基础问题开始“扫盲”,逐步延伸至“论文撰写”“标书、课题申报”“开展临床研究”……“每次召开会议,我们都会邀请行政科主任及学科骨干参加,全方位了解支部所覆盖学科存在的问题,当场确定解题方向。”楼忠泽说,将支委会常态化地开成支委扩大会议,是支部特色。
支部引领下,学科合力攻坚。项目启动至今,心身医学科获批浙江省医学继续教育项目1项,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申报宁波市重大研发项目征求意见项目2项,开展临床研究项目1项,学科临床思维理念全面革新。
在专项行动中,将科研创新作为破难支点的支部不在少数。
检验科党支部同样在支部所覆盖的检验科、输血科内组建科研小组,制定小组制度,邀请院内专家进行授课,组织成员集中阅读文献,并在学科内创办“党员读书角”……在集体科研学习活动中,学科科研氛围逐步增强。项目实施以来,组内成员在一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论文8篇,获浙江省医药卫生计划项目立项3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项,创学科历史新高。
除科研创新外,技术创新同样为百姓健康提供了可靠保障。
泌尿内科党支部将“新技术新项目”作为破难的落脚点。为精简新发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流程、减少操作风险,支部引领学科,发展可视化经皮穿刺置管术在急诊腹膜透析中的应用。项目实施后,腹膜透析住院床日下降45%,患者住院费用下降35%。攻坚克难项目的推进使得学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核心技术显著提升,为学科培植了“发展硬核力”。
“医院中心工作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到哪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就到哪里,通过运用‘项目式工作法’,我们致力于实现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将党的工作优势转化为医院的发展力、职工的成就感、社会的满意度。”市一院党委书记阮列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