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蛟龙号深潜母船的十年老轨岁月

2021-07-19刘军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6期
关键词:轮机科考船机舱

文/刘军

我是1984年到科考船上工作,至今已经在科考船上工作了38年。我在中国7000米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深潜母船“向阳红09船”上担任10年轮机长职务。

老轨不是外号和绰号

作为蛟龙号深潜母船上的老轨(轮机长),责任重大,因为当时向阳红09船是中国唯一一条深潜母船,它的机械设备状态直接影响蛟龙号每次下潜任务的执行,而且向阳红09船是一条近40年船龄的船舶,船龄40年的船舶相对一个人来说也是近百岁了。对船舶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船上分两个部门,甲板部和轮机部。老轨是轮机部的部门长,轮机是船舶的心脏,轮机人员就是维护船舶心脏的“医生”,只要船舶心脏出现任何毛病我们就会及时地对其进行医治,以保障科考船在海上各项科研调查工作的正常进行。

老轨不是什么外号和绰号,而是船上比较熟的人对船上机电长或轮机长(外轮称CHIEF ENGINNER)的尊称。老轨的由来说法很多,其中一个说法就是轮机人员工作在船的最底部,也是船最脏、噪声最大的地方,早期的轮船都是蒸汽机,是烧煤的,由于轮机人员从机舱出来时满身都是油腻,满脸乌黑,于是联想到了“鬼”字,开玩笑说我们是机舱“鬼”。反正在文字表达上都是“轨”而不用“鬼”,这也是对轮机人员的尊重。

唯一一个在船上却从未见过下潜的人

刘军,任职于自然资源部北海分局

2008年,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调拨各路精兵强将组建海试保障团队,我被任命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保障母船向阳红09船轮机长。

为了保障蛟龙号每一次深潜任务的顺利进行,蛟龙号的布放和回收就像飞机起飞和降落一样关键,这时我都会坚守在机舱里,保障船舶的动力、电力和舵率正常工作,我深知如果三者出现一点差错,对蛟龙号都会造成重大伤害。

我在向阳红09船上工作10年期间,蛟龙号已顺利安全完成了158个潜次。我参加了全部158次下潜,但一次都没看见过蛟龙号下潜,因为我永远坚守在机舱里,保证船舶的动力、电力和舵率正常工作,可以说我是唯一一个在船上没有见过蛟龙号下潜的人。10年来,蛟龙号创造了一项又一项震惊世界的深潜纪录,而我的轮机团队,正是中国追寻海洋强国梦最强有力的保障。

讲一件在向阳红09船上印象比较深的事情:2015年2月3日,中国7000米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正在西南印度洋上做第100个潜次,当地时间下午5点左右潜器正常浮出水面准备回收到母船时,突然船上起吊潜器用的大A架的油马达出现破裂。如果油马达故障无法修复,潜器在海里就无法回收到母船上,潜器一直漂在海面上,对潜器里三名人员和潜器都会造成很大的威胁。当时蛟龙号潜器绝对是国之重器,作业海区离最近港口毛里求斯的路易港有1000多海里,用母船拖回港口要近50天的时间,因为潜器最大航行速度只有2.5节(约每小时5公里),太快就将拖坏潜器。另外大A架属于调查部门主管的设备,不是我们轮机部主管的设备,在调查部门无法修复的情况下,我带领轮机部人员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抢修,将大A架油马达修复,确保潜器里三名人员和潜器安全地回到母船上。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精神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精神。我们深潜也有深潜精神: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做轮机,一定要有“工匠精神”。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

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差一点都不行,都可能导致船毁人亡。做水下机器人也是如此,必须坚持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才能有所作为。

我们还做了很多事情,获得了很多国家奖励,比如: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我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

2016年4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新华社记者 潘洁 摄)

猜你喜欢

轮机科考船机舱
船舶轮机主要故障与应对策略分析
船用柴油机的选型和动力系统机舱布置优化
船舶机舱镍铜合金海水管系的管理与维护
海洋星探组
中国制造的科考船有多牛
海洋星探组——超级科考船
悬臂式斗轮机俯仰故障分析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