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八一起义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
2021-07-19张勇徐隆林宋韬
本社记者 张勇 徐隆林 宋韬
南昌市西湖区中山路,是南昌市最繁华的中心地带,也是最有名的商业区。中山路上,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进销量大,号称“日进斗金”之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前身为江西大旅社)就坐落在这里。聂荣臻元帅曾为八一起义纪念馆题词“南昌起义精神永放光芒”。
作为江西人,记者曾十余次入馆参观。此次,值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记者同北京赴赣采访的领导、同事一起走进八一起义纪念馆,虽史实依旧,“大旅社”依旧,但是,那段峥嵘岁月显得更鲜明而难忘,那一声划破夜空的枪声更振奋人心。
枪声鸣夜幕,豫章烽火扬。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了南昌起义的故事。
南昌位于江西省中部,因“昌大南疆、南方昌盛”而得名,被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称赞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南昌制造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中心、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
回首往昔,反革命迫害革命志士、人民群众之罪行令人发指,人民军队以鲜血和生命唤醒广大中国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
风云突变
1924年,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合作,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然而仅仅过了三年,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就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
继“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等控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召开分共会议,决定同共产党决裂,彻底背叛了孙中山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随后,汪精卫集团同蒋介石集团一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
至此,由共产国际倡议的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正式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神州大地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
>>著名雕塑家陈允贤1997年创作的一组人物雕塑《一代英豪》,纪念南昌起义的五位领导人:刘伯承、叶挺、周恩来、贺龙、朱德。 宋韬摄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截至当年11月,党员数量由中共五大召开时的5.7967万人,一下子降到11月时的1.765万人,损失的幅度达70%左右。
严酷的事实表明,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被敌人瓦解和消灭的严重危险。但彼时,我们的武装力量极其弱小,甚至没有真正掌握一支有力的武装,致使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束手无策。
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旬,刚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会,毅然决定对反动派的攻击进行坚决的武装反击,将党所掌握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最终,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下称前委)决定,于1927年8月1日对国民党反动派开展武装起义,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正式拉开。
烽火岁月
每年建军节前后,在南昌,都会举办形式不同、规模不等的纪念活动。让大家重温峥嵘岁月,感悟革命精神。
回眸历史,烽火岁月历历在目。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正式开始。
按照前委的作战计划,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
战斗打响后,面对枪林弹雨,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组成的先锋突击队勇往直前,边打边喊:“我们是铁军!”硬是冲破火线,攻占了敌营阵地。
经过4个多小时激烈战斗,至拂晓时,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经清点,共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
起义成功后,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这次起义仍用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的指示精神,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新旧军阀的斗争决心。
8月1日上午,召开了由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决定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
次日,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民众积极筹集1万元用于起义军扩充补给,各界青年则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当晚,南昌缝纫工人迅速组建一支队伍,连夜“鏖战”在脚踏式缝纫机上,以确保新士兵穿上军服,又不影响部队行军计划。
一名来自浙江的游客在参观完后回到雕塑前,要求记者给他拍照留念。攀谈中,他说:“听父辈多次讲起八一起义,一直没有时间来看看,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这才坐高铁专门来参观。”“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肯定也会报名参军。”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1927年8月3日起,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陆续撤离南昌,南下广东。
史料记载,南下广东是准备同广东东江地区的农民起义军会合,进军广州进而占领整个广东,并夺取出海口,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重新北伐。遗憾的是,10月初,起义军在广东潮州、汕头地区失败。
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军会合;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入粤赣湘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
>>《南昌起义》大型铜塑 宋韬摄
精神永存
南昌起义后的第六天,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紧急召开“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世纪伟人毛泽东在会上首次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著名论断,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史实表明,“八七”会议确立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在该会议召开之前就逐步形成并付诸实施了。邓小平曾说:“虽然八一南昌起义在八七会议之前,但八一南昌起义也是体现八七会议方针的。”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建立了自己正规的军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其次,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为后来红军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后,确定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开始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南昌军分区原司令员、现任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执行会长、江西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周根保认为:“南昌起义,不仅是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而且是党政治上一次重大觉醒。”
“南昌起义不仅创造了革命史和建军史的奇观,而且铸造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周根保介绍,2014年,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在深入研究、探讨和广泛交流、吸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对“八一精神”提炼出了“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文字表述。历史告诉我们,“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宝,是我们永志不忘的红色血脉,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出决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948年2月,中央军委提出全军统一军旗,向全军征集军旗式样,500多个样式,但均无“八一”二字。周恩来后来回忆这一经过时,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定军旗的图案的时候,正是解放战争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候,我和毛主席在一起工作,各种图案都选不上。毛泽东同志说,何必另选呢?把‘八一’两个字写上就是一个图案了。”
正因此,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二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此后,南昌被誉为人民军队的摇篮。
1927年至今,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
如今,八一起义孕育的八一精神已深深地融入到了南昌这座英雄城中,成为这座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南昌起义形成了“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八一精神,铸就了党的绝对领导的铁血军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八一精神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据讲解员介绍,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馆为此准备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今年初组建的红色故事志愿宣讲百人团,会去到学校、机关单位等地,宣讲革命故事,将94年前的那一声枪响,重现在这座英雄城的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