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从这里走出
2021-07-19宋韬张勇徐隆林
本社记者 宋韬 张勇 徐隆林
永新,是一块红色热土,也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
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看永新一县,要比一国还重要。”
永新,位于江西西部、罗霄山脉中部,毗邻湘东,南接井冈山市、西邻湖南省茶陵县、北毗安福县、东连吉安县。古称楚尾吴头,地理位置优越、群众基础深厚、自然资源丰富,为兵家必争之地。
自上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在永新这块土地上,发生了三十多件重大兵事以及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甚至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历史事件,如“三湾改编”成为“党指挥枪”的首创举措;“龙源口大捷”成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永新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永新人民也热衷于中国革命运动。
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江西人努力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为红色文化绽放新时代光彩积极助力。
一次奠定军魂的三湾改编
从南昌出发,驱车5个小时,记者一行到达位于永新县三湾村的三湾改编纪念馆。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而路过三湾村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对我军影响深远的大事——“三湾改编”,这也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当时,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毛泽东的率领下,从浏阳文家市出发,寻找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合适地点。9月29日,部队到达三湾村时,原有5000多人的秋收起义部队只剩下不到一千人,士气十分低落。
“那时,背叛革命、逃跑变成了公开的事情,投机分子会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要往哪去’。部队减员严重、战斗力锐减,官多兵少、枪多人少的现象在当时极为突出。如果不及时地去对这支部队进行改编,那么,这支部队即使不沦为流寇,也无法承担起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三湾改编纪念馆讲解员陈洁向记者介绍道。
此时,毛泽东忧心如焚:“如果再无力挽狂澜之举,便有万劫不复之灾。”为了改变这一情形,他一路上多次深入部队开展调研。他发现,擅长做思想工作的第一团党代表何挺颖带领的连队竟然没有一个人逃跑。于是,毛泽东找何挺颖谈话,听取他对部队的看法。何挺颖回答道:“部队接连打了一些败仗,军力锐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支队伍失去党的领导,最重要的问题是党对队伍的领导权问题。”
何挺颖的回答犹如一个思维引信,点燃了毛泽东为人民军队植入魂魄的灵感。
1927年9月29日晚,在三湾村泰和祥杂货铺,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上,通过总结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分析部队的政治思想情况,毛泽东找准了根本问题,作出了“三湾改编”的重大决定。
次日清晨,毛泽东在三湾枫树坪向部队宣布了改编的决定。毛泽东神情坚定地说:“同志们,现在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都有两条胳膊两条腿。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了军长。我们都是暴动出来的,一个人可以挡敌人十个,十个可以挡他一百个。我们现在还有近千人的队伍,还怕干不起来吗?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和胜利!”毛泽东的话,像一束闪亮的火花,把即将熄灭的火苗又点燃起来。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是党组织建在连上。设立党代表制度,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三湾改编之前,已经诞生达六年之久的中国共产党人,刚刚拥有一支独立的军事武装。我们党整合和影响了一些国民党军队,并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但党组织(支部)都是设在团一级,因而政治工作没有群众基础。连一级没有党的组织,就难以直接掌握士兵,团一级即使设了党的组织,也难以掌握部队。可以说,我们党掌握或影响的叶挺部队、贺龙部队等之所以在三大起义中被逐次击溃,缺乏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一个主要原因。“当年,创造性地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在班排设立党小组,营团设立党委。当时,重要的事情都是根据党委研究讨论决定的,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就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陈洁讲解道。
同时,部队缩编。把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去留问题上,尊重士兵们的选择。毛泽东宣布了“愿留者留,愿走者则走”的原则。毛泽东对官兵说:“我毛泽东干革命,一不图升官,二不图发财,三不图养家糊口,只图天下劳苦大众得到解放。此行前去,山高水长,任重道远,可能很苦,很危险,但也很光荣。人各有志,有愿意跟我走的,请站到左边来,我热烈欢迎;有愿意回家的,请站到右边,我热烈欢送,并发给路费!”
毛泽东的话刚刚讲完,宛希先第一个站到毛泽东身边,带头举起右臂,高呼“坚决跟着毛委员干革命”等口号。在宛希先的鼓动下,一大批工农出身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战士争先恐后地站到枫树的左边,高举手中的武器,“跟着毛委员打天下,坚决革命到底”的口号此起彼伏。
最后,是设立士兵委员会。让士兵群众参与军队的民主管理,实行官兵平等,确立新型的官兵关系。“三湾改编之前,军官的饮食讲究‘四菜一汤’,而普通的士兵则没有这种待遇。改编之后,军官和士兵同吃一份伙食,这就是一次了不起的变革。”陈洁介绍。
会上,一些军官表示不能理解,毛泽东就耐心地一一解答。在回答党代表制度问题时,毛泽东以叶挺独立团把支部建在团上的成功经验为例,说明发挥了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军队在艰苦条件下就拖不垮、打不烂,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就这样,在一盏微弱的油灯下,大家讨论到天亮,尽数释疑,“党指挥枪”的理念开始站稳脚跟。
当时,到达三湾之时,部队不足一千人,改编之后,部队仅剩下700余人,人数虽然减少了,但是,留下来的人却摒弃了军阀陋习,面貌一新,使革命的队伍更加纯洁,这些人也成为之后革命队伍中的中坚力量。经过短暂休整,毛泽东带领这支部队奔赴井冈山,陷入绝境的中国革命从此柳暗花明,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1:贺子珍纪念馆
>>图2:龙源口大捷纪念碑
>>图3:龙源口桥 以上照片均由宋韬摄
史料记载,从“三湾改编”中,走出了罗荣桓元帅、谭政大将以及5位上将、5位中将及2位少将。
“三湾改编”为建设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人民军队创建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从此之后,部队以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开始了新的革命历程。
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党支部
从三湾改编纪念馆出发,伴着绵绵细雨,我们踏上了寻找秋溪党支部的旅程。
经过一小时的盘山公路,循着导航路线,我们终于抵达了秋溪村民兵连。但到了以后,才发现并没有见到之前已经联系好的“戴书记”。几经询问老乡,才明白,原来,这里是新址,秋溪党支部已经更名为“支部学堂”。
“革命战争年代,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党支部,是党的斗争力量不断壮大的基本保障;和平发展时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是确保党的事业不断取得发展的根本途径。”谈起为何将秋溪党支部旧址升级为“支部学堂”,龙源口村党支部书记戴花梅向记者解释道。
1927年9月后的湘赣边界各县,经过了“4·12”“马日事变”的血洗之后,党的组织在各县只剩下若干避难藏匿的党员,党的组织差不多全被破坏,“红军每到一处,群众冷冷清清。”只有宁冈县在袁文才农民武装的拱卫下,损失较小,但也导致了不少党员变节和脱党,坚定的同志不能出面工作,随时有被捕被杀的可能,只能躲入深山坚持斗争。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就必须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健全党的组织,而农村党支部就是根据地党的组织的基础。毛泽东深知,当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以后,如何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党的领导,就成了革命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了创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毛泽东非常重视农村党支部的建设工作,并亲自在永新的秋溪等地建立党的支部。
1928年3月,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从拿山过枫木坳,经绥远山来到龙源口,开展打土豪闹革命,全力推进党建工作。在取得了乔林乡党支部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两度到永新县秋溪乡,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当时永新县秋溪乡(现龙源口镇)的明心寺,毛泽东发展了李松林等5名农民入党,建立了秋溪乡党支部——这是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亲手创建的第一个党支部。
秋溪乡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展活动,等到毛泽东离开秋溪时,支部已发展到13人。革命先烈李松林、彭六俚等人,是秋溪乡党支部的重要骨干。
秋溪乡党支部在后来的斗争中表现十分出色,他们负责递步哨,先后建立了宁冈、绥远山、汗江3个地方的交通站。在后期开展土地改革试点、组建秋溪乡暴动队、配合龙源口战斗等工作中,秋溪党支部一直站在前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毛泽东高兴地称赞:“秋溪乡党支部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党支部。”
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从“支部学堂”出门右转,在戴花梅书记的引导下,记者一行六人拾级而上,在经过数百台阶的路程后,来到了位于“支部学堂”后山山顶的“龙源口大捷纪念碑”前,也走进了90多年前那场一战定乾坤的战役之中。
1928年6月中旬,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奉蒋介石之命,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剿”:湖南国民党第八军吴尚部,由平江调防攸县,欲经茶陵、酃县(今炎陵县)向井冈山推进;江西国民党军以第九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加上第二十七师杨如轩部,从吉安向永新进攻。于是,在当月23日,朱毛红军成立以来进行的最大规模、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以龙源口为中心地域正式打响。
据史料记载,龙源口战斗的主战场——新、老七溪岭相距约5公里,紧靠龙源口村拔地而起,横在永新与宁冈两县之间,山高林密,流急谷深,地势十分险要。两座山岭各有一条小路蜿蜒上下:西边老七溪岭的山路从永新的白口村通往宁冈新城;东边新七溪岭的小路从永新的龙源口通往宁冈新城。这两条小路上下三四公里,是接通宁冈县与永新县的咽喉要冲。国民党军和朱毛红军对龙源口阵地均志在必得。
从兵力对比来看,与之前国民党军数次“进剿”相比,龙源口战斗中的国民党军参与进攻的兵力大增,而且分为赣、湘两路分进合击,东西推进。江西方向是杨池生第九师和杨如轩第二十七师共五个团,湖南方向是第八军吴尚部三个团(八个团均得到了加强),再算上反动的“挨户团”和“靖卫团”,国民党军的总兵力达3万余人。“朱毛红军中朱部2000余人,毛部1000余人,袁文才、王佐部各300人,共3600多人”,国民党军近十倍于红军。
从武器装备来看,朱毛红军号称四个团,却有将近一半的部队用梭镖、大刀做武器;而国民党军参战的部队使用的是步枪、机枪,还有迫击炮。
综合来看,“敌二十五、二十六团为江西军队之最狠的部队,战斗力最强,都系老兵,技术熟练”,且准备充分、兵力集中,加上之前两次吃过朱毛红军的亏,在国民党军官长的蛊惑下“复仇心切”,国民党军官兵在心理上、技术上占有很大的优势;朱毛红军攻克湖南酃县后还未得到休整,旋即投入龙源口战斗,部队异常疲劳。
驻守永新的红四军部队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方式,主动撤离,退回宁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经过商讨、研究,认为湘敌战斗力要强于赣敌,因此要对湘敌取守势,以小部力量钳制;对战斗力相对较弱的赣敌取攻势,集中力量打击永新来犯之赣敌。
毛泽东、朱德、陈毅在宁冈古城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详细制订了迎敌方案。会议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略战术,由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主力红军,在迎敌主战场新老七溪岭一带,利用有利地形,攻打来犯的敌人;其他部分队伍则佯装进攻湖南酃县以牵制湘敌或发动群众对敌骚扰。
最终,红军以不足3个团的兵力,歼敌1个团,击溃敌1个团,缴枪1000余支,取得了朱毛红军会师以来重大的军事胜利。
戴花梅书记向记者介绍道,“永新至今还流传着赞颂‘龙源口大捷’的民谣:‘五月里来是端阳,七溪岭下摆战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
为纪念龙源口大捷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与意义,1953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发行以龙源口为背景图案的叁元人民币,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行的唯一一张面值叁元的人民币。
一串跨越90年的“信仰密码”
三湾改编后,数以万计的永新儿女参加红军,包括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贺子珍,涌现出王恩茂、王道邦、旷伏兆、张国华等41位开国将军,以及现存最早的中国共产党人入党誓词的主人公贺页朵。
为了探寻这段跨越近百年的“信仰密码”,我们陆续前往贺子珍纪念馆、三湾广场、中共永新县东南特别区委地下交通站旧址一探究竟。
4月19日上午,记者一行首先来到位于永新县三湾公园内的贺子珍纪念馆。
纪念馆分上下两层。第一层为井冈山第一个女红军、毛泽东夫人贺子珍生平陈列,分“革命家庭”“投身革命”“井冈烽火”“转战苏区”“浴血长征”“离别延安”“异国蹉跎”“回归祖国”“情圆北京”“永远的怀念”十个部分,通过照片、实物、场景、蜡像、油画、雕塑以及声光电等现代化的展示手法,全面再现了贺子珍同志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第二层为永新籍将军馆,展示手法以照片实物为主。第一部分展出的是永新籍的41位开国将军(其中中将4名,少将37名);第二部分展出的是永新籍42位未授将军衔的副省(部)军级以上老红军干部;第三部分展出的是永新籍8名解放前和解放后参加工作,后被提拔为副省(部)军级以上的领导干部。
>>贺页朵书写的入党誓词 宋韬摄
走出贺子珍纪念馆,映入眼帘的,则是永新县开国将军雕塑广场。看着眼前这一尊尊雕塑,想象着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有的驰骋于炮火纷飞的战场,浴血拼杀,能攻善守,威震敌胆;有的运筹帷幄,多谋善断,指挥千军万马南征北战;有的肩负特殊使命,战斗在敌人心脏,在极其艰险的条件下进行随机应变、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在几十年的艰苦革命斗争中,为人民的翻身、民族的解放而出生入死,英勇奋斗,历经血与火的考验,不禁为之动容。
下午,记者一行驱车前往“榨油坊”。导航显示即将到达终点时,我们却发现面前是一片工地,已无路可走。几经确认后,眼前的这片工地正是我们的目的地。
天空飘着细雨,于是记者一行下车步行,在永新县才丰乡党委书记刘后秀的引导下,我们一前一后、低着头、走在红土地的泥泞中,不时拨开用于固定新树苗的铁丝,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摸索。
10多分钟后,待抬起头时,眼前却是一片开阔之景。是的,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榨油坊”(现为中共永新县东南特别区委地下交通站旧址)。
90年前的1931年1月25日,贺页朵正是在这间“榨油坊”昏暗的油灯下,参加了庄严的入党仪式。他拿出一块早已准备好的土布,在顶端写下“CCP”(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3个英文字母,并庄严地写下自己的入党誓词。
“牺牲个人,言(严)首(守)纟必(秘)蜜(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
由于文化程度不高,贺页朵24个字的入党誓词中,有6个错别字。然而,这并不影响他对党、对革命的忠诚。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他以榨油职业为掩护,积极为红军搜集情报,运送食盐、粮食和弹药,并投身于红军攻打永新县城的战斗。
红军长征后,贺页朵留在家乡坚持斗争,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写有入党誓词的布条用油纸包好,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
直到1951年,贺页朵才将这份珍贵的入党誓词取出,亲手交给党组织。也是直到此时,家里人才知道,他是一位坚守了20年秘密的共产党员。
资料显示,这是目前收集到的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原件。
2021年6月7日,以“誓言永恒,终生不渝”为主题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发展暨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理论研讨会在江西省永新县召开,此次研讨会致力于充分挖掘入党誓词背后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教育价值以及时代价值,深化理论研究,让党员干部深刻感受到贺页朵的入党宣誓书的强大真理力量、信仰力量和实践力量。
这份跨越90年的“信仰密码”,见证了一位普通农民党员对党的赤诚之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硝烟却初心不改的珍贵品格,对于今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有着特殊的意义。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苦斗争面前不退缩。”
江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留下了先烈先辈的战斗足迹,都记录着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们共同构成江西鲜红的底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