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爱生命,活出精彩

2021-07-19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1年11期
关键词:莎莉文凯勒海伦

胡善恩

整体把握

“信心是一种心境,有信心的人不会在转瞬之间就消沉沮丧。”生活中,许多人面对失败,面对挫折磨难,往往会丧失信心,失去斗志。当你了解了海伦·凯勒,相信你会把“灰心丧气”这个词从你的人生中剔除,从此越挫越勇,一往无前。海伦·凯勒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走进《再塑生命的人》,了解她是如何用努力改变自己一生的。

资料助读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个月时,小海伦被疾病夺去了视力和听力,在黑暗而寂寞的世界里,她没有放弃,而是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掌握了五国语言,还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学业。

海伦·凯勒学识渊博,思想深刻,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跨越了身体的障碍,克服了疾病的折磨,以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感染了世界各地的读者,其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安妮·莎莉文

安妮·莎莉文,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毕业。10岁时母亲去世,之后她在孤儿院里生活了4年,直到14岁才被送进盲童学校学习了6年,给海伦·凯勒做教师时还不满21岁,尽管莎莉文老师没有学过任何教育理论,也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但这些都不妨碍她最终成为一位出色的教育实践家。她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在摸索中成功地将海伦从一个心智未开、任性的小女孩儿逐渐培养成一个知书达理、才华横溢的少女,直至进入大学。

美点赏读

《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由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所写的记叙散文。该文主要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课文以海伦·凯勒为第一视角,回忆了自己与莎莉文老师相遇、相处的过程,形象地展现了“我”在莎莉文老师的引导下,逐渐从绝望与黑暗中走出,重新发现爱与希望的生命转变过程。想读懂这篇文章,要注意以下三点:

1.高超的教育艺术。莎莉文老师是个富有爱心、耐心、慧心的出色的教育家。初次见面,她就通过拥抱表达了对“我”的关爱。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布娃娃。”让“我”玩了一会儿布娃娃,老师才开始单词“doll”的拼写。孩子的天性就是热爱游戏,高明的教师能发现天性、利用天性,在仿佛没有目标没有负担的情景下,一步一步向前,接近教育的目标。这,就是慧心。而当“我”失去兴趣,进行反抗之后,莎莉文老师极富耐心,领着“我”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散步”让“我”从刚才的坏心情中解脱出来,从而赢得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然后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了井房,创造了良好的教育契機。在井房,“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盲聋人只有通过触觉来感知事物,当水从主人公的手上流过的时候,莎莉文老师则在她的另一只手上写着“water”这个词,时机抓得这么准确,教学方法也是这么巧妙。正是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才开启了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2.细腻的心理描写。作者几乎很少用笔墨直接描写莎莉文老师,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细腻的心理感受和心路历程来实现生命“再塑”的。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懂得了不少知识之后,我“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这些心理描写,展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我”教育的影响,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再来看井房旁拼写“water”——“水”的情景,“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这样一段心理描写,既是对莎莉文老师抓住时机教授知识的肯定,也写出了“我”内心神奇的感受。也正是这样的心理描写让我们认识到海伦不单是用感触感知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着事物。正是这些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我们认识了莎莉文老师,认识了一个悟性极高的海伦·凯勒。

3.独具匠心的环境描写。文中环境描写并不多,仅有两处,且都极为简洁。第一处是在“我”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我”的情况是“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第二处是“我”在学习“杯”和“水”的区别时遇到了挫折后“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两处自然描写都是在海伦心情低落的情况下出现的,所描绘的景物也都十分集中:前一段出现了“阳光”“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而后一段有“暖和的阳光”“屋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金银花又叫“忍冬”,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植物;而“阳光”能给予人温暖,又同海伦“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是对立的。这两部分环境描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作者有意呈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而设的。在生命的低落期,自然能给予自己最好的精神上的安慰。在作者眼里,大自然里有温暖的阳光、盛开的金银花,是暖色调的。这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她对外界美好的事物采取的是一种积极开放的姿态,这也是她能够体会学习乐趣,最终学有所成的前提和基础。

知识把握

1.说说标题中“再塑生命”的含义。

2.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类文阅读

海伦·凯勒的故事让我们感动,然而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人并非只有她一位。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位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李柯勇 李春惠

初见刘芳,很多人不相信这是个盲人。

在家,她扫地、洗衣服、倒开水、冲咖啡、炒菜、在跑步机上锻炼,动作熟练得几乎与常人无异。借助盲人软件,她发短信比很多正常人还快。在学校,她可以独自走近百米,下两层楼,转五个弯,轻松找到公厕。

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年她是怎样挺过来的。

2008年初冰雪灾害发生时,小区停水停电,她拎着大桶,摸索着下六楼去提水。巨大的冰坨子在头顶摇摇欲坠,天寒地冻,一步一滑,最后她累得晕倒在地……

不知多少次绊倒、磕伤、撞墙、烫出水泡、碰碎杯子,现在她的小腿上还满是伤痕。沮丧、灰心、绝望,她想过放弃,但转念一想,又释然了: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如果生活不能改变的话,那就改变生活的态度。

更令人称奇的是,她带的班成绩不仅没有退步,中考时反而有两名学生考出了语文单科最高分,在白云三中至今无人超越。

有人建议她病退或休息,她婉拒道:“那样我的生命就真的终止了。”

一个盲人要想留在讲台上,无疑要付出超出常人几倍的努力。

写板书,她有时会写歪,有时会重叠到一起。一次,她没留意走到了讲台边缘,一脚踏空,摔在垃圾桶上。学生奔过去扶她,告诉她最后两个字都写到墙上去了。

多年以后,她的学生说,刘老师歪斜叠加的板书,是自己青春记忆里最美的画面。

眼睛沉入了黑暗,唯有心能抓住光明。

她尚未全盲时,有一次学生们发现,刘老师把课本拿倒了,照样侃侃而谈。他们这才知道,她根本没有看书。

为了教好书,刘芳把初中3个年级的文言文全部背了下来,把其他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一一记牢。她把几大本厚厚的讲义全都装在了脑海里。视力虽然越来越差,但她的课却讲得越来越精彩。

说、学、逗、唱,她几乎变成了相声演员,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眼睛不好,上课就一定要生动,这样,才能把几十双眼睛吸引到我这儿来。”

她用耳朵批改作文。作者本人朗读,她和全班其他学生一起即时点评。

“感情再充沛一点儿。”“他这个角度大家想到没有?”她像个乐队指挥一样调动着全体学生。

“该我了!”“我有不同看法!”学生们热烈响应。

听、说、读、写多种训练同时进行,比单向的教师批阅效果更好。

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她。听说她可能不再担任班主任,学生们跑去求校长,哭着要求一定要把刘老师留下来。毕业了,他们把自己的弟弟妹妹领来,点名要进刘芳的班。(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读后一思

和海伦·凯勒一样,刘芳也是身体有缺陷的人。但是,伟大的生命都有共通之处,都有着相似的精神内核。她们坦然接受生命的挑战,用坚强、勇气和乐观战胜困难,活出了异常精彩的人生。想一想,本文和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知识把握

1.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愛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中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和艺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海伦自己去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理解。并且,她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

读后一思

示例:《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侧重于叙述,而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则侧重于描写。

猜你喜欢

莎莉文凯勒海伦
心别失去方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爱是黑暗中的光明
作家死亡之谜
海伦·凯勒的故事
爱之声
意识形态和海伦.凯勒的另一面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