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有穿花拂叶手,守住波平浪静心

2021-07-17陈丽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维

陈丽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它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简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

传统教学,偏重考纲、考点和解题思路,很少抵及精神与情怀,是缺乏“人的视角”下的赏读。使原本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变成只见字词句篇不见形象意义的碎片,陷入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全然被考纲牵着跑的虚无。而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的发展,不重视“人的视角”,谈核心素养便失去价值和意义!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怎样在新的形式下形成语文教学的面貌,是中学语文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1、领会精神,改变观念,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

本次改革从祖国语言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提出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现在初中语文课程由教材、同步阅读和作文训练三部分构成。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技能逐项训练,不是培养学生的刷题能力,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語文教学中我们要重点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读、多思、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初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和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仅仅只是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而语文学习决不能只限于课堂内,语文学习的材料范围比较广,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实践等都是学习的对象,如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练习时,可以将人的渺小与自然界的伟大进行对比;可以将高山的景色与平原的景色一年四季的不同进行对比描写;还可以将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荒凉进行对比,这样学生的写作就灵活了,可任意扩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就不再受课堂的限制了。

2、精心运用教材,合理延伸至课外,强化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在一堂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体现。学生除了梳理实词虚词,积累一词多义等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依据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根据个体情况积累新的字、词、句,让学生摸索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体悟阅读文言文的感受,以提升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在课内外阅读中,可以让学生积累汉语独特的成语、典故,观察其特殊的表达作用,并可适当地运用文言词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在教材中也可以得以实现,比如教学《爱莲说》时,一般的教学都会总结归纳莲花代表的君子特点,如洁身自好、豁达正直、声名远播等,这时执教者抛出一个问题:文中写出了几种生命状态?你怎样看待这几种生命状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分析讨论后得到“陶渊明选择远离红尘保持内心的洁净,周敦颐选择在红尘中生长,更体现出生命的智慧和坚守”等结论,这就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然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周敦颐:俗世中的洁净之花。从而延展了课堂,更有了文化的积累。

3、阅读写作教学中还可以注意到重视“人的视角”需要做到“三个读懂”

读懂作者(作者的写作意图)语文学习需要用心去触摸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只有我们的心和作者的心交融在一起,才能感受到震撼人心的东西,从而提升语文素养。比如:教学曹操的《观沧海》时,让学生站在渴望建功立业的立场上,来感受曹操的波澜壮阔的内心,“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读懂形象(借助形象进入作者内心)比如教学刘禹锡《陋室铭》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陋室”的形象,感受那个幽僻清净的环境,陋室中那个交往不俗,生活情趣高雅的形象。

读懂自己(反省自己,浸润灵魂)阅读是人与作品的对话。读屈原,感到自己卑琐;读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势利;读李白,感到自己狭窄。这里“卑琐、势利、狭窄”的自责,正是读者在感知了屈原、陶渊明、李白的高尚、淡泊、飘逸之后的反观效应。语文阅读,就是要让这些美好的情愫滋润,感化读者的心灵,点点浸润,滴滴沉淀,使人走向睿智,走向成熟。

4、以“三个自问”开展“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重视思维训练了吗?

训练学生思维,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让阅读成为“质疑--解疑---质疑----解疑”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例如《贾生》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可怜夜半虚前席,为何为“可怜”而不是“可叹”?“不问”和“问”中到底有怎样的情感密码?

写作教学重视文格与人格合一了吗?

应试教育中不少教师沉溺于对所谓得满分作文技法的崇拜与盲从,对固定技法的讲解和示范乐此不疲。注重学生写出的文章结构,而忽视了他们真性情的表达。长此以往,终会演变为胡编乱造,陷入“为文矫情”的泥淖。这种只见作品不见个性的写作造成文格和人格的分离,这意味着文章失去灵魂,也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蔑视。核心素养下的写作教学要重视学生性灵的抒发和表达,让“我手写我心”成为现实。

语文教学的“立德”指向有误吗?

歌德说得好: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说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那么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学用两种视线,一种关注语文本身,另一种则要涉及“立德树人”“创新思维训练”等指向。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更注重教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成为引导者。教什么,怎样教,考量的是教书人的智慧和手段,教学中当有穿花拂叶的手段,更要守住波平浪静的心绪。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思维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