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解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2021-07-17胡杨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死观夫子人生观

胡杨

最近一次跟老妈视频,镜头里满面红光的她说:“我跟你老爸商量了,等到99岁,我们俩一起走!”我当时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还故意开玩笑说:“那你得问老爸,愿不愿意和你一起走?”老妈说:“你爸说,你走你的,我走我的。”

印象中这是80多岁的老妈第一次跟我提“走”这件事。多年前她曾不经意地告诉我:“你爸说了, 如果他得了癌症,就跳河,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当时我就泪目。虽然爸妈都是80多岁的人了,我们确实未曾谈过“死”这件事,我甚至还没接受他们“老了”这件事。

有人说:“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谢天谢地,目前我面前的这堵墙,还依然坚实有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去碰触死亡这个严肃话题——回避死亡,其实活得也不会尽兴。正如米奇·阿尔博姆在《相约星期二》里说的——“变老是有价值的”“当你学会了怎么死,你也就学会了怎么活”。

对于死亡,我接触的第一本书是《西藏生死书》,那是我40岁遇到的冲击力最大的一本书,可以说它轰然开启了我对另一个世界的探索之门,了解到——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其实对待很多事情都有一个跳出问题本身的视角,跳出很难,但一旦跳出,就能触碰到生命新的质地,也慢慢能够甄别,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而这些年我是在庄子的文字中,找到了符合自己期待的对死亡的理解。庄子的死亡观犹如“沧海一声笑”,让在人生疾风骤雨中的我們,看到彩虹般的天空。庄子最著名的关于死亡的桥段要数——妻子死了,他鼓盆而歌。有首纯音乐《庄子鼓盆》很好听, 每当我有敬爱的人去世,我都会反复播放这首曲子,默默送别……

在《养生主》里有“老聃死, 秦失吊之”一段。大意是:老子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丧,大叫几声便离开了。老子的弟子疑惑道: “你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讲了一段道理:“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意思是

说:“你们的老师应时而生,现在他顺时而死。这是自然的造化,你们要学会哀伤和欢乐都不入于心怀,这样就是自然的解脱。”最后一句是:“指穷于为薪,火传也, 不知其尽也。”也就是成语薪火相传的由来。这是不是类似于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的“爱永远是胜者”?

如果年轻时,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那么中年之后就要着力打造圆融的人生观,人生观也是生死观。这就像45岁之前,我特别注重生命之树上的枝叶、花朵、果实,而45岁以后渐渐深入生命之树的根部,深深扎下去。了解死亡, 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庄子告诉我们:看破生死, 方得逍遥。如果前半生是直叙, 那么后半生就是倒叙——“倒着活”。正如台湾作家张曼娟所说:“看破‘死这个中国人最大的禁忌谜题,再来过自己的中年,在这承前启后的时刻整理好自己,自然能抛却包袱,清爽地老去。”

猜你喜欢

生死观夫子人生观
Dancing for theDead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弑他”与“自戕”
人生观(一)
心通长宇,道贯广宙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试析日本人的生死观及其成因
夫子亦“愚”
阅读理解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