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巫尚祀”信仰对楚地乐舞文化艺术形态的影响

2021-07-17孙义涵

锦绣·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楚文化乐舞楚国

孙义涵

摘要:楚文化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文化形态之一,其具有“信巫好祀”的特性,楚地巫风盛行是楚乐舞成型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推力,也是楚乐舞艺术特性的来源,通过对“崇巫尚祀”信仰和楚地乐舞形态的联系研究可以帮助舞蹈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楚地乐舞。

一、前言:

楚文化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其成型于楚国统治时期,不同于中原文化中的“敬鬼远神”,楚地险峻的自然地理风貌以及丰富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使得楚人对巫神、自然有着极高的信仰,这一信仰也充分地体现在楚地音乐、纹饰、舞蹈、文学等艺术文化中,并形成了其独有着“奇幻瑰丽、浪漫张扬”的美学特性。“乐舞”作为常运用于宫廷宴乐、祭祀活动中的艺术形式,其不仅充分融汇了歌、诗、舞的艺术形态,更直接地体现了楚地的原始信仰,体现出了楚地人民传统的生活风貌、精神态度和艺术想象力,从楚地“崇巫尚祀”的思想特性去看待楚地乐舞文化艺术形态将大大地提升乐舞艺术研究的广度和地域性。

二、楚地文化风貌的特性及其乐舞文化的发展:

1、楚文化的起源与特征:

楚文化成型于楚国建国到覆灭的数百年间,其历经了奴隶制社会、封建政权建立、周礼乐传承与崩坏的重大历史变革,继承了华夏文明的内核;同时,在楚国鼎盛时期, 楚国统治了包括湖北、江浙、湘赣等南方近五千公里的广袤土地,楚文化受其地域特性(多丛林、山地,自然灾害频发)和少数民族信仰的影响(土家族、苗蛮文化等),融入了敬畏自然、信仰神明的“蛮夷文化”元素,并最终形成了其独具个性、洋洋大观的文化脉络。

从楚地艺术文化的总特征来看,其主要涵盖了三个层面:

崇巫尚祀:“信巫而好祀”是楚地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核心所在,《汉书》有云:“楚人信巫鬼”,而楚文学集大成者《楚辞》中就有极为明显的体现。

体制宏大: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国力最为强盛的大国之一,依托于社会发展的兴盛,楚国的艺术文化也具有庄严大气的特性。楚国在礼乐制度上很好地延续了商周文明。而在崇尚祭祀的楚国,巫师作为楚人与其信仰的神鬼之间的联系者,其在国家政治和文化层面都有较高的地位,统治者时常通过宫廷巫舞来娱神和祈福,形成了其庄严大气的艺术特性。

崇尚宣情:对于神鬼的信仰使得楚人在艺术文化上有着极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同时,楚国作为历史上我国南方地区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中心,其也有着最为丰富的民歌遗存,无论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楚地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相互碰撞,形成了其浪漫自由、开放共荣的精神品质,也使得其在艺术呈现上更注重自身情感、生活态度的表达。

2、楚地乐舞文化的起源与后续发展:

在我国的上古传说中,是神农创造了五弦琴,并根据音乐编排了乐舞《扶梨》,并最初用于部落的祭祀傩舞的活动中,从乐舞这一概念的起源上来看,其本身就与“巫”有着密切联系。对在尚巫的楚国,乐舞一直是极为盛行的艺术活动,“崇巫尚祀”成为了楚地乐舞艺术的“源头”。而乐舞与“巫”的密切关系也为楚地乐舞在楚国覆灭后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播奠定了基础。汉代、唐代是楚地乐舞后续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在汉代,其注重从诗歌舞三个角度去阐述乐舞,汉代乐舞艺人将楚文学对于乐舞典型意象的描绘(例如祭祀鼓乐、长袖细腰等)进行了艺术化,在保留楚舞“娱神”功用的基础上,更注重乐舞技艺和观赏性的发展。

三、“崇巫尚祀”对楚地乐舞主要艺术类别的影响:

楚地丰富的巫神崇拜和祭祀活动为楚地乐舞的诞生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太阳神、水神的信仰对楚地乐舞主题的定位:

楚巫作为楚乐舞的源头,其为楚地乐舞贡献了大量的舞蹈主题,包括了宫廷祭祀舞、民间祈雨舞等,舞蹈者往往会装扮成楚地典型的神话形象、巫师形象或是着有神兽图腾形象的配饰已达到“娱神”的目的。因此,也有不少楚乐舞是以此为主题创作的。

2、“長袖细腰”与楚地乐舞飘逸灵动的舞蹈语言:

受巫术祭祀活动中乐舞对于灵兽呈现以及“亲水”的艺术主题的影响,楚地乐舞追求华美灵动、浪漫飘逸的舞蹈形态,偏好对于腰、长袖的运用,呈现出了诡谲奇美、婀娜多姿的大风格,最为典型的就是“三道弯”、“长袖”、“偃蹇”、“连踡”等舞蹈语言的运用。

3、祭祀文化对楚地乐舞多元化类别的影响:

对不同神灵的祭祀特性、宫廷与民间祭祀文化的差异性也让楚地乐舞形成了多元化的风格,这些风格的差异性体现在乐舞伴奏器乐的运用、乐舞种类风格等多个层面。楚乐舞有几个较为常见的类别:第一,鼓舞,这类舞蹈在祭祀活动中最为常见,以鼓为主要乐器,一人击鼓、一人依据鼓点起舞,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演化出了“盘鼓舞”这一舞蹈类别;第二,文舞:文舞多是面向于宫廷贵族表演的舞蹈,其象征祈福,多会运用鸟羽来模拟神兽,伴奏也多用钟鼓竽笙、八音等体制较大的器乐,具有恢弘端庄的艺术特性;第三,民间巫舞,楚地丰富的民俗文化使得楚文有了更加丰富的艺术形象,民众在节庆活动、家族祭祀、神明崇拜等场景中多以乐舞表达情感,诞生了例如“跳丧鼓”(祖先崇拜、民俗传说的运用)、“踏歌”(楚地民俗场景的呈现等)、“巫舞”(水神、火神祭祀)等艺术形态。

四、结语:

楚乐舞是我国古代舞蹈中极为重要的舞蹈艺术类别,也是我国长江流域民风特征、信仰文化的体现,其灵动婉转、开放自由的艺术形态体现了我国舞蹈艺术中浪漫、充满想象力的一面,具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志啸. 论楚文化的分期、特点与地位[J]. 中州学刊, 1992(02):81-84.

[2]杨梅. 翘袖折腰之美——汉代乐舞的音乐文化特性简论[J]. 中华文化论坛, 2016(04):170-174.

[3]董柳莎. 原始巫风对楚地乐舞的浸漫与影响[J]. 民族艺术研究, 2017(03):225-232.

[4]董柳莎. 原始巫风对楚地乐舞的浸漫与影响[J]. 民族艺术研究, 2017, 30(003):225-232.

[5]杜鹏. 论楚舞历史文化成因及其艺术特征[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5(01):100-104.

[6]黄中骏. 荆楚乐舞型态特征论析[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7(04):30-35.

猜你喜欢

楚文化乐舞楚国
韩邦奇《苑洛志乐》的思想来源与乐学诉求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自相矛盾》扩写
小燕子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浅析楚文化中的丝绸植物纹样
老莱子娱亲
美玉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