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2021-07-17古力努尔尼加提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古力努尔?尼加提

学习语言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将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融为一体,不能割裂开来。学习语言如果只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跨文化之间的差异,就会导致很多句意理解出现偏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现阶段,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目标还停留在掌握了多少单词、语法、句型等方面,没有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教学内容中,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熟练自如地运用英语这门语言。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教育的现状,总结自身教学经验,提出英语教学开展跨文化教育的途径,以供参考。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有多位语言研究学者开始关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研究,其中不乏一些较为经典的论述。卢西尔将跨文化交际能力总结为三方面,即知识、认知、解决问题。他认为这三方面的能力具有强大的关联性,并没有将宗教、道德等因素纳入其中。我国学者文秋芳则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理解为语言基础知识、思维认知水平、社会实践能力这三要素的综合能力。总而言之,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和扎实的语法功底,而是在语言运用的基础上能够客观地表达出西方文化的独特性,真实而准确地传达英语文化内涵。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

(一)思想上不重视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教学大纲的编排强调学生的词汇量、语法知识和应用文写作等,对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视程度不够。有些英语教师认为学生以后只要能看懂与專业有关的英文文献即可,没有多少机会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不涉及跨文化交际的运用。正是这种狭隘的教学思维影响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跨文化教育的引入,导致学生在阅览英语报刊时,经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不能结合实际应用教学。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需要积极寻找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创新和改革教学思维,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基础不扎实

高职院校学生多数高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高考发挥不是特别出色,进入高职院校后,求学积极性不高。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语言运用经常出现词不达意或者是语言不连贯的情况。这时开展跨文化教育,学生难以领会,达不到教学目的。教师在课上聚焦于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没有闲暇顾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教学仍然以讲授词汇知识和句型语法为主,布置作业也是与英语等级考试有关的试卷,旨在希望学生顺利通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这种为满足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学生毕业后虽然手里拿着英语四级证书,却无法开口说出流畅的英语。

(三)经验不丰富

跨文化教育对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有着一定的要求,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考验。要想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教师必须拥有一片知识的海洋。因此,丰富的教学经验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开展跨文化教育的必备法宝。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内容涵盖面较广,不仅有风土人情、时政评述等,还包含文化交流,每一篇课文都能引申出很多英语文化内容。然而,很多刚入职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思维,教学框架结构的构建难免遇到各种问题,缺乏实践经验,不懂得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跨文化教育,即便能够意识到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具体引入工作也无从开展。

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任何一门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独立存在,每门语言在发展中都被烙下文化的印记。如果高职院校学生只知道背单词、背句型,却没有认识到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的重要性,那么,就成了考试机器,而不是英语运用能力卓越的高职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通过开展跨文化交流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比如创设英语交流情境、定期开办英语读书交流会、举行英语演讲比赛等,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

(二)启发学生英语文化思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呈现出国际化趋势,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加广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优秀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工作,英语成为他们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为了避免在沟通时出现交流障碍或者引起不必要的误会,高职院校学生更要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宗教信仰、交流方式、习惯用语等,逐步形成英语文化思维。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创新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英文文化思维,从而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英语交际技巧,让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英语交流场合,都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使他们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增强文化教学意识

传统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为主,没有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目标相结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没有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忽略了跨文化背景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的现有情况。基于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单词,课堂教学内容也以语言模仿训练为主,教学停留在语言知识点上,教学成效不佳。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修养,从增强跨文化教学意识入手,积极创新跨文化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将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打造成跨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陈旧的教学观念阻碍着跨文化教学观念的融合。传统的单一教学法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盲目地听课,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发言不积极,课堂上只能听见教师讲课的声音,师生之间互动性不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散思维得不到锻炼,不利于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开展。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扬长避短,将全新的跨文化教育理念引入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设定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让学生通过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习惯,逐步建立跨文化思维模式。

(三)培养学生求知兴趣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弱,学习基础不扎实,不能很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四)适当营造文化氛围

精通一门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置身于语言和文化兼具的语言环境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精心设计,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营造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影视、声音、图片等资料制作成课件,让学生直接感知语言文化背景和交际要素,更直观地感受异域文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的习得不仅是习得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理解该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唯有如此,才能产生跨文化思维。因此,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和敏感性,有的放矢地引入跨文化知识,促进跨文化教育的顺利开展,为学生日后可以胜任跨文化交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秋花.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99-102.

[2]朱瑶瑶.试论大学英语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2(8):77.

[3]房艳.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3):152-155.

[4]潘文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学园,2014(28):42.

[5]张翠波,牛洁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新挑战:跨文化教育[J].海外英语,2013(2):71-72.

(作者单位 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