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与长效机制的构建
2021-07-17郑丽萍
郑丽萍
摘 要:高职思政课与党史学习教育相融相通,是党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要在理论课堂教学中讲好党史故事,在实践体验中学党史悟真理,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并从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党史教育实践基地、协同育人机制、成效评价机制几方面构建党史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职思政课,实践路径,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1)02-0014-04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1]。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1]。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应当主动作为,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这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义。
一、党史学习教育与高职思政课相融相通
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1]。思政课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相融相通,有内在的一致性。
(一)二者在教育性质上是相同的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政治奋斗史,是党不断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反映了人民的政治选择历程和党的政治建设历程。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强调唤起人们的政治认同,提高其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此,党史教育不仅是历史教育,更是政治教育,与思政课一样,都具有政治属性,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二)二者在教育目标上是相通的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能够担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我国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价值观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激荡冲击,出现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出现诋毁英雄、抹黑英雄的不当言论,更有抗日“神剧”戏说历史等。00后的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党史知识缺乏,不能对各种思潮进行准确辨析,容易受历史虚无主义的迷惑。在这样背景下,对大学生加强党史教育,能够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深刻理解党的奋斗历程,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成长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意主动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有用之才。
(三)二者在教育内容上是相融的
根据高校思政课程“05 方案”,目前高职院校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三门思政课程,虽然没有开设专门的党史教育课程,但党史教育的内容已融入了高职这三门思政课程之中。比如,“概论”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讲授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史,贯穿其中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这正是百年党史的发展历程。“基础”课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表面上看似乎与党史关联不大,但其实不然,重大的党史事件、重要的党史人物都是讲好人生观问题、讲好理想信念问题的鲜活素材;讲好中国精神需要联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比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讲好中国革命道德需要联系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讲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问题也离不开讲清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史脉络。“形势与政策”课主要讲授最新的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及国际国内形势,也需要联系党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叙事中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讲深讲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胸怀两个大局中科学把握党和国家的发展态势。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由于中學文理分科及高考应试压力,没有进行党史知识的普及教育;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党史课程,大学生现有的党史知识缺乏,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党史知识更为薄弱,也缺少学习党史的兴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因势而新,主动担当起对大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任务,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找准内容切入点,讲好党史故事,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在课堂教学中讲好党史故事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坎克说过,人类生来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逻辑,但是能很好地理解故事。通过故事说理载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根据高职思政课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讲好党史故事。
1.找准教材内容切入点讲党史故事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重大的党史事件,重要的党史会议、重要的党史人物、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都是思政课堂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要找准党史故事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自然融入而不是生硬说教,在历史故事的叙事中,以情感人,既普及了党史知识,又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以“基础”课为例,在第一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教学中,可以讲述中共一大13个代表由于不同人生目的,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性。在第二章“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的教学中,可以讲述红军长征路上的典型故事,让学生领会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是克服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取得成功的保证。在第三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学中,可以讲述红船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苏区精神等。在第五章“中国革命道德”的教学中,可以讲述张思德的故事以及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2.用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讲党史故事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探索历程中所形成的极其宝贵的文化成果,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精神品质,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史诗。全国各地都有丰富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党史故事,不仅仅是讲好全国性的党史故事,还要深入挖掘各地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当地的党史故事,使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具有乡土气息,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提升教育效果。以福建为例,福建具有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最为突出的是闽西,这是红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获得二十年“红旗不倒”的赞誉,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闽西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闽西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一系列重要著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闽西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长汀中复村是“红军长征第一村”……。笔者曾在讲授“理想信念”时讲述了长征路上那场最为悲壮的湘江战役的故事,那六千闽西子弟血染湘江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学生。事实证明,这些来自自己家乡的党史故事,有吸引力和感召力,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红色文化洗礼中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政治认同感,培育文化自信。
3.开设系列选修课专题讲党史
根据高校思政课程“05方案”,目前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思政课程,也没有开设专门的党史教育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存在党史知识的空缺,许多大学生对党史知识不甚了解,只是通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影视剧,或者是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党校学习中获取碎片化的知识。因此,可以通过开设相关思政选修课,完善思政课程体系,来弥补高职学生党史知识学习的空缺。比如,开设《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XX(地方)红色文化》等系列公共选修课,以专题形式讲党史,让学生系统学习党史,理清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脉络,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
4.创新教学方法讲党史故事
在课堂教学中讲好党史故事,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打动学生,将党史故事以案例、讨论、音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呈现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分享、课堂对话,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增加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和感染力。当然,讲好故事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首先,要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讲故事。学习历史的意义在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要关照现实,向历史寻经验,鉴往知今,将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与新时代的建设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要将党史中蕴含的智慧和精神力量传达给学生,揭示历史背后的道理,向史而新,引导大学生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担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其次,要在历史叙事与问题导向结合中讲故事。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述党史故事,而是要将问题意识始终贯穿其中,要直面学生心中的困惑,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用真实的史料叙说背后的理论逻辑,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
再次,要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结合中讲故事。党史学习不能仅靠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教材内容与党史教育的结合点中设计议题,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并以PPT、小品、微电影等形式汇报探究成果,全体同学就此议题与小组成员进行对话、争锋,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达成共识,收获知识,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二)在实践体验中学党史悟真理
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党史知识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学习。思政课教师要联合学工部、团委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式的红色资源育人空间,深化大学生对党史知识的认知,增强红色基因的传承。
1.线下线上沉浸式体验学习
充分开发当地的红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党史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实现线下育人资源和线上育人平台的深度融合,打造行走党史课、情景党史课、实景党史课等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品牌。
一方面,利用线下红色资源进行现场教学。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实地参观本地的党史遗址、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在历史现场讲述党史故事,学生在客观真实的史迹文物面前去亲自感知和体验,代入感强,感受真切。以福建为例,福建党史遗址丰富,对于开展实践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福建革命歷史博物馆、古田会议旧址、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等。
另一方面,利用线上育人平台进行虚拟仿真教学。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将革命遗迹和文物进行数字化展示,创设云参观,并运用VR、AR技术,打破时空限制,综合运用情景模拟化展示、交互投影等方式,真实再现历史场景、人物,如模拟红军过雪山草地、体验飞夺泸定桥、古田会议VR互动、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对话等,这种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体验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在虚拟世界中感受战争的洗礼,与革命先辈促膝长谈,在历史情境中体悟真理,深刻认识党的艰辛奋斗历程,感悟红色精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红色文化入耳、入脑、入心。
2.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学习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学党史。一要依托校园网站、校园广播、校内宣传栏、展板、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每周推荐一部红色题材的电影或相关的视频片段,推荐红色经典阅读书目,开设“百年党史天天读”专栏等,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普及党史知识。二要结合重要纪念日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或以赛促学,如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家书朗读、红色歌曲、红色微视频制作大赛、党史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思想和情感的激荡中受到洗礼。三要依托学校思政讲坛,邀请党史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邀请老红军老战士讲革命传统故事,等等,让大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发思考。四是要依托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开展党史研究、专题调研和主题宣讲。学生组成调研实践队,对本地区或自己家乡的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情况进行调查,对本地区的红色资源进行整理,写出调查报告并在班级、系部进行主题宣讲,使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以点带面,增进学生对党史知识的理解,从中受到教育。五是要结合专业特长,引导艺术专业的学生开展红色话剧创作展演、党史主题绘画书法创作展、党史主题沙画展、党史主题舞蹈创编、党史主题剪纸作品展,等等,使大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厚植爱国情怀。
三、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2月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1]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能落到实处,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一)做好顶层设计
高校要做好党史学习教育顶层设计,认真谋划,协同推进。一是要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组织领导,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工部、团委、学工部、教务处、各系部及其他有关部门协调落实的管理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党史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二是要完善制度,抓好责任落实和过程管控,在人员安排、经费投入、职责要求、学习督导、考核奖惩等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予以保证。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要从提高思政课教师自身知识素养入手。教师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导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党史专业知识、扎实的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还要政治站位高、有信仰、具备正确的党史观。为此,高职院校要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引进相关专业人才,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培训与严格考核。
(三)建立党史教育实践基地
党史学习教育离不开实践基地的滋养。一是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与当地的党史遗址、纪念馆等合作,建立校外党史教育实践基地,一方面使其成为学生参观考察、调查研究的基地,另一方面培训学生志愿者,成为这些场馆的讲解员。二是创建党史学习教育网络实践基地,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教学软件,如建设党史学习教育数字展示馆、数字资源库、专题网站等。当然,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四)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对大学生的党史教育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一是要建立思政课、专业课及通识课协同育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专业课和通識课要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挖掘其中的党史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使专业课的隐性教育与思政课显性教育相互补充,充分发挥不同课程的育人优势。二是建立学校与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抓好理论课堂的教学,而实践课堂的教学就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当地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革命遗址的保护、修缮、开发和利用,加大经费和人才投入,建设融互联网技术的党史教育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注重收集、整理民间收藏的革命斗争史料,挖掘、研究民间流传的革命故事。
(五)建立成效评价机制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成效如何,需要建立成效评价机制予以评估。一方面,可以通过撰写学习心得、考试、竞赛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党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是否将党史知识内化于心。另一方面,通过访谈、观察、志愿服务等考评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担当意识和责任感,评价学生是否将党史知识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3]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打造有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情感温度的思政课,使新时代思政课成为以史鉴今、以史育人的主阵地,是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N].人民日报,2021-02-21(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EB/OL]. (2013-06-26)[2021-03-0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26/c_116299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