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琉球教育研究中的“官生”研究

2021-07-17陈蕾

锦绣·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琉球体制留学生

陈蕾

摘要:本人在对国内“琉球教育”研究进行分期之后,对“琉球教育”中的“官生”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官生”这一类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琉球教育;官生

以“琉球教育”为主题在知网上进行搜索,结果共有101篇论文,其中,“官生”类共10篇论文。通过整理“官生”类中的论文,我们可以大致将其细分为以下七类:“封贡体制”2篇、“第四批官生”1篇、“东国兴诗”1篇、“中国教育”3篇、“琉球动因”1篇、“勤学生”1篇、“国际教育”1篇。从数量上看,其中数量较多的两类分别为“封贡体制”、“中国教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琉球官生中最重要的还是研究中国(体制、教育)对其的影响。具体而言,对于琉球官生的研究,有研究琉球官生的批次人数的;也有研究琉球官生来华后的学习、生活、待遇以及归琉球后的待遇及之后的成就等。接下来,我将对这10篇论文进行详细介绍。

黄新宪在《封贡体制与琉球来华留学生教育》中,首先将琉球官生进行了分期,琉球向中国派遣留学生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另外,他还指出琉球官生与明清封贡体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鲁宝元的《琉球国第四批派遣留学生北京学习生活调查》中,对1760年(琉球国尚穆九年、乾隆二十年)琉球国尚氏王朝派遣的第四批留学生在北京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了详细、具体的介绍。首先对第四批官生的派遣过程进行介绍,其次对四个官生个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第四批官生来到中国后的入学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成绩、生活待遇、遭遇的不幸、课余生活以及学成归国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王海贝在《琉球官生东国兴诗作及点评研究》中主要对道光二十一年(1841)的官生东国兴的诗作与国子监教习孙衣言对其诗作的点评进行研究。从该学者在文中的具体表述中,我存在以下疑问:1.王海贝认为亲方是琉球士族中的最高称号,那么法司呢?2.作者在文中提到了王族、士族与贵族三个概念,但并没有对其进行概念界定;3.作者提到親方的起源是拥有特别功绩的黄冠士族被赐予戴紫冠的荣耀,首先,作者并没有对“黄冠”与“紫冠”的含义进行解释;另外,我认为这种用颜色进行区别的行为像中国的官僚制度,那有没有可能亲方的诞生与中国文化的传播有关呢?

潘铮铮在《乾隆时期中国教习对琉球学生教育之探微》中,以乾隆年间中国教习(国子监教习、<福建琉球馆,又名柔远驿>福建教习、福建师傅)为切入对象,分别探讨官学与私学两种教育模式下,不同教习对琉球学生的教育及其影响。其中,他在陈述琉球明朝琉球官生的身份时写道“王子及寨官子弟(大臣子弟)、官生——在本国学习优秀的在校生”,那么“官生”是否是琉球国的一种身份呢?而且与王子和寨官子弟是相提并论的。在乾隆时期琉球官生的身份记载为“寨官子弟(久米村籍人士)”,我认为“寨官”应该是琉球统一前的用语,统一后应该没有这个词汇了(《中山世谱》中从尚巴志开始就没有“寨官”这个词了)。

张明明在《清代琉球官学教育的嬗变与革新——以潘相<琉球入学见闻录>为中心》中,以《琉球入学见闻录》为例,研究潘相的教学理念。潘相在此书中认为教育理念要从学习周礼到尊崇儒学;主张学习中国的书院制度;推崇教程设置从“尊经”到“崇文”。

张逸舟在《明清琉球官生派遣制度之研究》中将琉球派往中国的官生分为四个时期,并具体介绍了每个不同时期代表性官生的详细事件,如当时琉球国王请求派遣官生的申请文书、官生实际到达情况、以何缘由请假等。

许可在《琉球对华派遣留学生的政治动因与作用探析》中认为,琉球向中国派遣官生,虽然也有“感慕华风”、“远人向化”的文化因素,但更多地是处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求。换言之,一方面是出于维护本国封建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巩固封贡体制的需要。

文圆在《清代琉球赴华勤学生之研究》中指出其他学者将琉球派向中国遣留学生的关注点集中于琉球官生,而忽略了勤学生的规模的作用。在这篇论文中,该作者勤学生赴闽的人数规模、在闽学习内容及经历、勤学生与当地文人士大夫的交往、勤学生的历史贡献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研究。

林少骏,章敏在《略论明清琉球来华留学教育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教育交流的启示》中写道“明清时期琉球来华留学教育的开展,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意识、主动地招徕来华留学生,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将来华留学教育纳入到国家战略决策层面”。(不是中国主动招徕的)该作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吸引琉球派遣留学生来华是一次成功的经验,我们现在的国际教育也可以从中受益。

陈县樑,金国平在《明清官学对琉球学子的教育及影响》一文中,首先对琉球国派遣官生进行了阶段分类:明代洪武至永乐年间,为琉球国派遣官生的第一分段期(以琉球王室及寨官子弟为对象) ; 成化至万历为第二分段期(以久米村人为对象) ,清朝为第三分段期(以久米村人和首里人为对象)。接下来,对琉球官生在中国学习的主要课程进行了整理。明朝时,琉球官生在中国学习的课程主要有: 《大学》《中庸》《说苑》《大诰》《四书五经》、律令、数、章表、策论、判语、写作和书法、《大诰续编》《大诰三编》。指出琉球官生的课程、入学教育、课本等方面都与中国官生无异。并简单提到了“勤学”。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琉球官生与封贡体制的关系、对第四批官生的具体研究、官生中的代表诗人、中国教育对琉球的影响、琉球向华派遣官生的政治动因、勤学生相关研究以及官生对国际教育的借鉴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我认为目前在“官生”研究中还存在以下两大课题:

首先,对于“官生”的概念界定不清。一般认为官生是琉球派往中国的留学生,本人认为“官生”的“官”不仅指官方,还指官职。琉球官生指的是(琉球)官方派遣;(中国)官方接受、出资、教育;且官生本身就是中国的一个官职,是中国官僚体制的一部分。上述“官生”类的10篇文章中,并没有学者对官生的概念有正确的认识。

另外,有学者对琉球官生进行了分期,琉球官生派遣的分期究竟应该如何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这些也是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猜你喜欢

琉球体制留学生
中国琉球语研究现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琉球王国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悲愤琉球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