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
2021-07-17
编辑总监 孙信喜
sunxinxi@hearst.com.cn
2021年,我们无可避免地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疗愈疫情所带来的创伤的同时,也开始面临诸多因疫情所触发的社会、环境问题。20岁的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以“新·生·活”为主题再次归来,设计师将后疫情时代所催生的地理空间限制问题推向了视觉焦点,人们日趋习惯了安居家中的隔离生活,如何减少无效社交,如伺趋向向内求索。初夏时节的上海新天地商圈,《ELLE DECORATION家居廊》携手弄设计NONG STUDIO设计师汪昶行打造了全新Apartment Store——“无界之岛”,借一场独特的沉浸式购物体验,与来访者一同探讨居家生活里的社交距离,找寻符合时下生活方式的居家解决方案。
我有幸作为设计上海@新天地设计节的8位策展人之一,通过本期《ELLEDECORATION家居廊》的特别报道《再造“新生活”》,向你呈现在这为期18天的设计、艺术狂欢节期间,20位国内外设计师和设计团队从“生活再生新”、“传承再创新”和“可持续再循环”三个角度出发,反思疫情时期所促发的一系列生活方式转变,借助设计的语言,重新描绘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新的相处模式,探索未来生活的多种可能,绘制出一幅未来“新·生·活”的图景。
7月,恰逢建党100周年,也是《ELLE DECORATION家居廊》创刊17周年。李大钊曾说:“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这17年来,我们陪同大家见证着中国的日新月异,随着“美丽乡村”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次推进,“新生活”的发生场域已不再只限于城市,而是已然拓展到了更广袤的农村天地。
“近十几年来,政府、社会资本、个人和机构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广大的乡村,各种社会力量综合交织,形成了—股前所未有的社会潮流”,由景德镇第一家国营陶瓷企业“建国瓷厂”改造而来的江西画院美术馆首展《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的策展人左靖如是说。本期《乡建新浪潮》走入这一首次综合展示近10年乡村实践成果的大型系统性展览,22组参展人涵盖了近十年中国乡村建设的探路者、专注乡土与社区营造的实践者,以及数位致力于手工艺与乡村艺术的艺术家。藉由这次系统性的梳理回顾,我们在宏大叙事之下聚焦了几位“个案”人物:《何崴的乡建与乡愁》讲述了这位建筑师始于2013年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西河村大湾的乡村公共空间建筑设计探索之路,始终坚持自己理解的乡村建筑特性——一是容器,二是酵母,三是灯塔;2018年,山东鲁商集团委托line+在山东泰安做一个类似于东梓关(line+于2017年进行的一个回迁安置房项目)影响力的乡村振兴项目,line+尝试跳出传统建筑设计范畴,摸索一种以设计为引擎的创新模式,让建筑师成为各个领域间的枢纽和链接,从“空间创造者”转变成为“空间赋能者”;打造了《世外银杏源:百美村宿·高岭宿集》的建筑师王求安,一直遵循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希望能够让建筑隐匿于自然,用谦和与敬畏实现建筑和自然的平衡,同时,与当地居民深入沟通合作,积极引入村民在改造中的角色;《大地还乡,艺术浮梁》将孕育了瓷都景德镇的最初母体土壤浮梁带入了读者的视线,为期32天的展览聚集26位国内外艺术家22件作品,以装置、声音、影像等多种形态出现在废旧老屋、茶山深处、竹林中、田野旁,以艺术之名,以推动地区发展、追求永续为准则,对乡村进行系统化的再造……
“怎样的生活可以叫做新生活呢?”一个世纪以前,胡适有过这样的自问自答:“我想來想去,只有一句话。新生活就是有意思的生活。”他所谓的“有意思”并不仅仅停留在“有趣”的层面上,而是“有意义”且“有思考”,即一种“自我觉知”的生活。继五四之后,眼下新一轮的“新生活,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经历了数次与乡野的交会,华黎更多的感想是“无谓乡野,终归诗意”,他说“不管在哪终归要创造诗性,创造一种有意义的体验,其实无所谓是乡村还是城市”。
7月,刚刚以“肖鹤云”的身份进入正午阳光团队《开端》剧组的白敬亭也搬入了新家,这位在“前店后住”的门店里长大,常年睡在床和墙之间搭的木板上的男孩终于拥有了自己宽大舒适的床,自由乐享的盥洗室,拥有了小时候梦想的“明亮、简约、干净”的公寓。就让本期《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的“封面故事”给到你编撰自己“封面故事”的力量与灵感吧:迈入“终归诗意”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