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三链互动”模式研究
2021-07-17饶品样耿亚新
饶品样 耿亚新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1)
伴随着文旅融合的快速发展,传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旅游产业在新的消费环境下对人才标准的要求。而创意成为进一步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力、融合力、创新力的强大动力。文旅产业与创意相结合,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纽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新动力。在此背景下,培养出适应文旅产业发展趋势的文旅创意型人才迫在眉睫。以学生能力为本,培养学生创意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强调学生快速适应文旅产业融合下相关岗位的职业需求,并以此为依据构建能力本文主导下“三链互动”式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
1 文旅创意型人才发展的现实需求
1.1 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与人才供给的结构型失衡
在我国,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文旅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究其原因是目前高校教育体制是依据学院派、基础理论、学科之间的关系来建构的,而文旅产业是多融合的产业,人才的培养没有跟上产业的发展。改变传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文旅创意型人才符合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下对人才需求的现实需要。
1.2 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撑
以满足游客新体验需求为导向,通过文化创意设计,打破原来文旅产业思考的边界构建文旅新场景,文旅创意型人才是重要支撑。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知识链、实践链及产业链的创意型文旅人才培养模式。
1.3 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竞争力,提高就业率的主要途径
目前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在旅游企业从事一线工作的比重只有11%,旅游业缺乏高素质专门人才状况长期得不到解决,主要问题在于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质量提升未能与规模扩张相适应,一定程度上落后于产业实践。在大学教育走向职业化的今天,基于文旅产业发展的需求,强调学生能力培养,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国际化发展战略中人才竞争力的提升。
2 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现状及素质结构
2.1 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现状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已培养出产业链各个环节不同层次的人才。然而,能力本位化、人文素质化理念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去文化趋势明显,学生创意创新能力薄弱。同时,由于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专业课程设置同质化严重,教学模式和培养结果的创意创新不强。因此,探索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理性选择。
文旅融合时代下,伴随着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不断涌现,对传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迫在眉睫。文旅创意型人才是旅游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高级旅游人才,强调学生基于人文素养的多元化综合能力的体现,符合文旅产业发展的本质,也是对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但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文化创意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学生缺乏创意实践场所限制了创意思维空间及文创产品的呈现,教学体系缺乏文创型大师带动及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制约了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
2.2 文旅创意型人才素质结构分析
创意人才研究以理查德弗罗里达的创意阶层理论为理论基础,指出创意阶层以“创造有意义的新形式的工作”为显著特征,并提出创意人才掌握创意资本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现有关于创意人才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化产业,我国学者厉无畏等人指出,“完整的创意人才链包括创意的生产者(文化内容的提供者即原创人员)、创意生产的引导者(创意生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和创意产品的经营者(如项目经理、经纪人、中介等)。”孟琦指出在文化产业领域创意人才应具备“知识经验、岗位能力、思想道德和身体状况”四个要素基本素质。王刚构建了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素质模型,该模型认为创意人才素质由创意基础、创意能力和创意人格三个维度构成。综上,创意的不同阶段对创意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不相同,在产生阶段,需要高度的创新思维、在实现阶段,需要具有合适的平台和载体、在接受阶段,要求有合适的接受群体,以在大众中产生文化和经济影响。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赋能学生的创意思想、创意文化、创意知识、创意技能及创造力等方面的素质要求。
因此,顺应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势,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中有效融入创意能力的培养是未来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与提升空间。本研究旨在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际,凝练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明晰专业定位,以创意为导向,融合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基于赋能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文旅创意型人才,从而促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3 “三链互动”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文旅产业发展对创新创意的需求,从理论知识通识教育及实践培训两个方面展开探索旅游管理专业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理论知识通识教育主要包括经济、管理、旅游、文化、历史、地理、艺术、外语等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实践培训主要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及相关文化价值内涵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意思维的培养及知识转化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当前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旅游管理专业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的“产业链—知识链—实践链”三链互动模式(见图1)。该模式主要以文旅创意型人才创新创意思维、素质、精神及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构建产业链、知识链及实践链动态互动、三重螺旋上升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1: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三链互动模式
3.1 结合文旅产业发展需求,定位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新产品、新业态大量涌现并进一步产业化发展使文旅产业成为一种新的产业模式。然而,当今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整体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定位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时缺乏对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业态的实际调研和预测,大都基于旅游管理专业传统的资源模式来定位,从而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文旅产业链上企业的现实需求。
在大休闲浪潮下文旅产业呈现出内外对流、城乡对流的新趋势,新业态,产品制造从传承文化到创造文化、从创造文化到消费文化、从消费文化到升华文化三个过程的轮回,创意创新满足大众对生态、文化及健康的需求。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应从创意、创新、创业三个方面树立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具备文旅产业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又能适应文旅产业动态发展实践需求。
3.2 以培养文旅创意型人才为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各种类型的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一心、三块、三双”的旅游管理专业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心”指以各类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三块”指围绕文旅创意产业链发展需求设置“知识输入、实验设计、产业化输出”人才培养功能模块;“四双”指“双纲协同、双师培养、双向课堂、双元考核”的人才培养实施手段。
3.3 创意教育理念植入专业知识体系构建文旅创意知识链
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需要以系统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大文科培养为指导,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创意创新渗入下文旅融合的知识链。文旅创意知识链构成以包括“基础、核心及技能”逐层递进式阶段。第一层基础阶段,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文化创意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第二层核心阶段,建立在第一层基础上传授学生文旅产业相关核心知识及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和分析能力;第三层技能阶段,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在文旅创意知识链中,不仅包含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教育,也包含创新、创意、创业的系统化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3.1 组建文旅创意专业群,优化旅游管理课程体系
将旅游管理专业与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文化演艺设计等五个专业组建文旅创意专业群(见图2),以适应文旅产业岗位人才需求。基于文旅产业对创意人才的需求,结合传统旅游管理专业衍生的相关联专业组建的专业集群。专业群聚焦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对接“文旅创意设计”“文旅体验传播”岗位群,推动文化符号和文化理念向旅游产业延伸渗透,以“文化创意”能力为核心,培养复合型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引领文旅产业发展。以专业群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构造融合多元专业知识的基础课、核心课及技能课,并将多层次化的课程体系贯穿整个培养阶段逐步提升学生创意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
图2:文旅创意产业链
3.3.2 以融合为理念创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
基于在“一三四”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在文旅创意型人才知识链构建过程中,首先,应按照“专业知识输入、创意思维及实验设计、创意实践参与及产业化输出”三大功能模块设计“教学—实验—实践—产业”四个渐进式环节。教学内容包括旅游管理专业性知识体系学、创意型文旅教学及文旅创意实操性教学(景观空间设计、旅游民俗创意设计、动漫衍生品、旅游产品包装、文旅品牌推广、旅行项目规划、休闲度假创意设计、文化演艺产品设计、文化体验产品设计等),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逐步搭建大文化旅游专业平台。其次,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方法多元化,既包括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又可以通过项目化带动、创意大师引领、任务驱动等授课模式。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开发设计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创意虚拟实践教学模式及以学生为主导的探讨式、研发性创意模式,推行“教、学、做”合一的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注重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在整个过程中创新意识的植入和整体能力的提升。第三,教学手段“四双”化,即“双纲协同、双师培养、双向课堂、双元考核”的人才培养实施手段。即专业理论教学大纲与创意实践培训大纲的协同整合教学目标及内容;教师队伍自身重视创意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素养,又懂得产业实践行情。鼓励教师到行业中挂职、聘任行业大师、精英或直接引进双师型教师等方式组建双师队伍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资源,授课模式包括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双向课程;教学质量考核与学生质量管理相结合,强调教学质量考核的过程化、项目化开放性评价标准,完善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监控管理措施、标准及数据信息。
3.4 创意理念植入专业实习体系,构建文旅创意递阶式实践链
文旅创意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理论,还需要具备创意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在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链的构建同知识链构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文旅创意培养实践链包含“认知阶层、训练阶层及实践阶层”三个层次(见图3)。
图3:文旅创意三阶层实践体系
3.4.1 文旅创意的体验式认知阶层
认知阶层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化创意活动的价值、活动及规则的认知,包含两个阶段的体验性认知。第一阶段,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一系列文旅创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文旅创意体验馆、博物馆、创意产业园、文化演艺活动等,让学生对创意活动的基本流程及运作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体验,并完成相关调研报告;第二阶段,主要针对二年级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开设认知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可通过在校内建立文创工作坊、文化创意与旅游规划虚拟实验室,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大数据资源,开展乡村景观规划创意、文化演艺规划、文化产品包装、动漫演艺设计、旅游规划设计等仿真模拟实验,让学生对文旅创意产业链流程、商业模式进一步认知。此外,学校可与企业共同开发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创新创业教学模拟项目,通过对企业部分实际项目进行开发改造,将其设计成教学模拟项目,引导学生体验实操,了解实际项目的运作流程。该阶段的实践可以采取学校和行业内企业联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验式认知过程中逐步培养对文旅创意的兴趣和意识。
3.4.2 文旅创意的项目化训练阶层
项目化训练实践阶段主要是基于专业知识学习和文化创意的认知进行大量的实训练习,以提高学生在生活态度、行为毅力、敏感性、合作性、自信等方面的创造个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精神、质疑精神、发散思维等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判断能力、信息收集记忆能力、审美能力等整体创造力。在实践课程设置中以文旅创意项目为指向与企业共同搭建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文旅创意项目的参与机会,让学生自发组建项目团队参与到文旅创意项目中,在整个过程中由行业内人士及校内教师联合提供专业性指导。另外,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如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学校组织的各类沙盘模拟大赛等,以赛促学、以赛提能。
3.4.3 文旅创意的实战阶层
文旅创意实战阶段主要指鼓励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文旅产业创意活动中以提高自身的创意实践能力。实战阶段包括文旅创意项目社会化服务及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三大块主要内容(见图4)。(1)教师带领或引导下学生参与文旅产业社会服务,实现文旅创意项目社会化运行;(2)学校与文旅企业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毕业实习机会,并制定质量监督制度以保证学生的实现效果;(3)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文旅创意项目来完成最终的毕业设计,毕业生按照文旅行业产业链的运行要求来确立主题,选择设计方案。
图4:文旅创意实战阶段培养路径
4 结语
在文旅融合战力深入推进下,文化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对文旅创意型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都不断提高,因而,培养适合于休闲时代下文旅创意型人才是满足社会需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文旅创意人才培养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链—知识链—实践链”三链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链和实践链的互动螺旋式上升为驱动引擎,对接文旅创意产业链,形成文旅产业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文旅创意项目产业化价值、完成文旅创意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