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自深山的布中之王

2021-07-17王小饵

北方人 2021年13期
关键词:傈僳族米线布料

文/王小饵

徒步去哲蚌寺送成都来的捐献物资,背着个大包走了半个拉萨城区,逛下来的时候饥肠辘辘两眼发暗,跑去八角街,找到一家白族人的米线摊,痛快地吃了一大碗,顿时满血复活,和卖米线的白族夫妻天南地北地唠起嗑儿来。

夫妻二人是云南鹤庆人,便说起了鹤庆的大麦酒和木雕,以及民间构树皮造的纸。

男主嘿嘿一笑,说在金沙江流域彝族与傈僳族山区还有一样古老的土特产,名为火草布,一般人是难得一见的。

想起了谚语云:抽烟不忘带火草,打水不忘背竹篓……这火草,云南山区漫山遍野都有长,取其绒搓成团,一点点火星便可持续很久不灭,在旧时是烟民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彝族、傈僳族人怎么会选择这样的材料做布呢?追问之下才有了答案,是因为以前的少数民族山区村落高远,物资运输困难,人们就地取材,发明了这种布料。

时光流转,若干年后,我终于和朋友相约骑着两辆摩托车,在白梨花盛开的季节里,一路奔驰在山野间路基塌陷开裂的盘山公路上,辗转在各个彝族与傈僳族的山村。裸露的脖子和脸活生生被晒伤,又被风尘吹上了一层细细的沙,汗水流淌之处,刺辣刺辣的疼。

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靠近朵美乡附近的彝族山头,找到了传说中的火草布。

乍一看这布灰不溜秋、黄不拉几相当不起眼,阳光下用手一拍飞尘四溅,怎么拍也拍不完。彝族阿妈笑了,原来此为火草的特质,本来就是草背上的绒,这样的飞絮并非灰尘,所以怎么拍都像是有飞尘,而颜色发黄则是因为存放了许多时间。

最古老的火草布,当是以手撕的麻线为经,水洗手捻的火草线为纬,用古老的织布机纺织成宽幅仅手掌大小的布匹,再缝合起来做成传统的彝族、傈僳族服装。

据说每逢六月火草旺盛收割之季,壮年的男子入山八天才能取得一斤火草绒,善织的女子一天只能捻织成不到一米的布料,做一件衣服则需要数月之久。更有传言说,在日本纯的火草布价格相当昂贵,什么蚕丝、麻布、羊毛之类通通不可比拟,简直是布中之王。

现在的山村都通了公路,火草织布也便混纺入棉和其他纤维。然而与现代的火草布相比,传统的火草布轻盈而保暖,柔软而耐磨,可能因为火草布比较透气的原因,炎热的夏天穿着也不会觉得热。

购得少量样品,要带给开布店的朋友。择路返回,狠狠地洗了个澡,搓一搓脸,竟是被晒掉了一层皮,撕开脱落便露出了黑红新鲜的新皮肤,也像是敷了层阳光做的面膜。

猜你喜欢

傈僳族米线布料
预制构件混凝土布料机自动预标定应用
云南省傈僳族儿童乳牙龋的唾液微生物研究
小伙重现福州非遗“高楼米线”
樱花浪漫迎阔时,刀山火海任尔闯 怒江傈僳族阔时节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洗水soft fabric
小裁缝
挟布黑板擦
肠胃不好者少吃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