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适切课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2021-07-16杜艳泽
杜艳泽
[摘 要:以笔者的参赛阅读教学课例,从备课、教学流程、反思、再设计等环节阐述在引导学生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难易度不同的任务。此外,就本课的实施时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进而再设计,以期探索切合学情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阅读课例;个性化教学]
一、课例背景
1.背景
本堂课是笔者参加呈贡区第一中学青教赛决赛并获得一等奖的阅读教学课。在教学中,笔者努力契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趋势,尝试密切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切实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流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展开。本堂课基于核心理念“个性化教学”对阅读教学的层级设问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主要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来设计教学流程。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教版必修模块1第五单元的Reading部分,Eliasstory, 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中心话题是“伟人的品格、几位伟人的生平”,伊莱亚斯的故事是围绕英雄曼德拉展开的系列故事之一。教材借助穷苦工人伊莱亚斯的口吻,叙述发生在他身边的纳尔逊曼德拉的故事。
二、课例片段描述与反思
阅读是读者主动接收信息,并进行推理和评判的过程。Crawlay和Mountain应用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将阅读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字面阅读,解释性阅读和评判性阅读。字面阅读、解释性阅读和评判性阅读构成阅读过程的整体,三者相辅相成,循序渐进。基于阅读的三个层次,我们将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也相应地分为三类: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性问题。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从课堂中截取了两个片段加以描述和说明,并从中反思可改进的地方及再设计的思路。
片段一:导入部分通过呈现伊莱亚斯和曼德拉的图片,简单请两个同学描述照片中的两个人物,然后请同学们猜测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为了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猜测中,我通过提供四个选项降低难度,四个猜测的选项是:陌生人,朋友,父子和师生。
[设计说明] 采用guessing game 作为导入,既能引出文本的人物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
[存在的问题] 请同学描述两个人物的环节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背景,所以出现了不知道如何描述伊拉亞斯的问题,也对猜测两个人的关系设置了障碍。
[反思与再设计]针对此环节在实施时出现的问题,可以把描述两个人的环节重新设计为:你认识图中的两个人吗?为什么大家都认识曼德拉?而不认识另一个人?以此可以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避免了学生的挫败感。
片段二:在最后的归纳环节中,设计了以下问题:
(1)Whats the change of Elias?
(2)What do you know about Mandela during the change of Elias?
(3)Do you think Mandela is a great leader? And why?
[设计说明] 本环节的意图是感悟曼德拉在过程中对普通人的帮助和影响,最终为了归纳总结出伟人所具备的关键品质。
[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这一环节的挑战是最大的,也留下了最大的遗憾。第一个问题到第二个问题太过突兀,造成了学生手无从回答的局面,给出的答案也基本上是重复文本信息,没有升华和提炼。
[反思与再设计] 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层次性,从表层到内涵,从具体到抽象,从理解到分析、归纳、总结,循序渐进。在问题的层次之间还应该搭建足够的支架。再设计时,每一个问题可以再具体一些:
(1)What about Elias life before 1952? What about Elias life in 1963?Can you conclude the change of Eliaslife?
(2)What did Mandela do to help Elias? If you were Elias, what would you think about Mandela?
(3)What did Mandela do to change black people life and South Africa?
(4)Do you think Mandela is great? And why?
通过这样的再设计,每一个问题都是从事实理解在到评价,学生能更清楚每个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最重要的是,兼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从找到事实再到尝试着表达自己的观点都有据可依,有话可说,切实关注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成长。
三、小结
基于“适切”课堂的教学主张,即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本堂课就阅读的层次性设计不同层次性的问题以切合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本堂课留下的最大遗憾就是:设置的问题梯度不够,高层次的学生勉强能应付,稍微薄弱的学生只能望洋兴叹了,没有落实到真正的促进每个层次学生的发展。但每堂课都是“有缺憾的艺术”,贵在遗憾之中给予我们诸多启示,让我们能不断调整理念,在反复的探索中明晰方向。本堂课让我意识到最宝贵的启示就是:若想要教学真正的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实际,真正的落实设计问题的有效性,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性和开放性。
参考文献
[1]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评判性思维:阐释与评鉴[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