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生命的接力者

2021-07-16刘佳敏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孩子

刘佳敏

在短暂的一年教学工作中,我有些迷茫和退缩,有些不知所措。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有效组织课堂?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将善意的目光投向教室的每一个地方?一位亲切的老教师推荐我读《给教师的建议》。我初读这本书,只是浅尝辄止。但随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看着这一条条切实可行的建议,我虔诚地开始了阅读。

如今的教师,已经不能用“传道授业解惑”来一言概之,更多的是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以及价值观。学生好比上好的璞玉,经过一系列打磨、雕琢才能变得价值非凡。因此,我们所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

作为一名班主任,无穷无尽的各种杂务似乎已经磨掉了我所有的耐心。我们要将心比心,想学生所想,难学生所难。苏霍姆林斯基无疑有这样一颗对学生真正关爱的心。还记得他曾在书中这么形容费加:“她根本无法记忆所有关于概念的题目和条件,在她的思维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这不就是被我们平常定义的后进生吗?想想我对待学生的态度,训斥、批评,而真正冷静下来分析她们成绩差的原因的时间微乎其微。作者充分利用想象力为费加编写了一本独具匠心的练习册《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册》,从而让费加一点一点进步,进而成功地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机床调整工程师。无疑费加是幸运的。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我像一只愤怒的母狮怒吼,而不是认真地分析学生的不足?

班里有个学生,行动迟缓,听写总是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就是我眼中的“后进生”。在一次听写中,我一改对他的批评,悄悄走近观察,他正努力地握笔疾书,他仿佛感受到我的靠近,我看到他的身体在颤抖,笔尖已经将纸划破了,仿佛他已经知道我的批评下一刻就会降临在他的身上。我轻轻地说:“孩子,如果实在跟不上,就拿出书来抄吧。老师不会批评你的。”他愣了一下,却没抬头,而是更加认真地开始写字。我暗中观察,他只是中途翻看了一次。之后的每一次听写,他都会偶尔翻书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不再翻书本了,正确率也逐渐变高。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在他的桌子上发现了一本练习本,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抄写和家庭听写的痕迹。他的母亲告诉我,很感谢老师能够给他一个进步的空间和机会。当他得知他可以翻开书本的时候,他并不是窃喜,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进步来回报老师的这一份期许。

是的,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会送给你双倍的惊喜。对老师来说,这名学生仅是50多名学生中的一个,兴许容易被忽视,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个孩子便是整个家庭的全部。当家长不能按老师的要求教导孩子时,不代表家长不爱孩子,不关心孩子。也许,家长也是力不从心,疲于生活,奔波生计,又有何精力谈教育与情怀?多些理解,多些耐心,多些关怀,足矣。对于教师来说,爱是必须条件,有一颗爱心,才能将学生看作自己孩子一般的存在,如果只是当成学生,就会满眼不耐烦,无法全心全意去引导一个相对迟钝的学生,但如果换一种想法,如果我的孩子面临这种困境,我会如何做呢?想必是耐心地引导,谆谆善诱。我尝试用这些方法去融化我们班相对落后的学生,也要学会用有温度的语言多夸夸他们,鼓励他们进行尝试。作为教师需要有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去倾听学生,切勿让繁杂的班務蒙蔽了自己,变成一个没有情感的工作机器。培养学生,教师的语言和观点应当成为美妙而令人迷醉的音乐,责备、愤怒、斥责……所有这些情感都应渗透着真实和理解。

结合日常语文教学,虽说我们应注重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但一学期下来,或多或少会听到“过分重视基础训练听和写,而疏忽了说和读”等一类的总结,也反映了我们总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偏向于让学生多背诵、多抄写,尽量做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然而却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几乎压缩到无。结果出现了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可是实际运用时只知道照本宣科,无法做到灵活迁移。甚至导致学生养成惯性思维,养成不动脑、随意回答的习惯。

我常在课堂中进行提问:“词语积累中,你还能说出类似‘白花花的词语吗?”我心想如此简单的ABB式词语,学生可能会说出几十种答案。但回答却令我大失所望,有些学生大喊“绿油油”,其他学生跟着大喊。而有些学生喊“黄金金”,随着也引来了一批拥护者,至于是否正确似乎并不在他们的思考范围里。他们习惯性地不经过大脑思考而吐露答案,无法将学过的这样的词语(类似“胖乎乎、阴沉沉”)进行迁移应用。他们大多只会照搬,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想,更不要说创造性的思维。总而言之,每一节课上,我们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哪怕只是一分钟的头脑风暴,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而不是局限于必须记牢的材料,否则只会让他们的思维越来越迟钝、僵化。我们应该尝试运用高效的引导方法,多给予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由吸收到消化再到运用的过程,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完成了知识间相互迁移的目标。

让你的课堂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作为教师,自然希望每个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促进自己更加投入地教学。而事实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上课表现不够积极主动,态度冷漠,让人烦恼。刚开始,我心想着也许这孩子确实学习能力相对差,反应差,我还耐心地引导、帮助,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耐性似乎逐渐消耗殆尽,没有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积极地想尽各种方法寻找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唤醒他,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哪怕取得向前一小步的进步也对这个学生大有裨益。特级教师于永正就非常注重课堂的情境性与趣味性。在《惊弓之鸟》一课中,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一把弓和弦,问学生这是什么。接着画了一只箭,问学生又是什么。于老师说:“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到鸟。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们来学习《惊弓之鸟》一课。”学生们兴趣盎然,兴致勃勃,自然能够集中精力体会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

有趣的课堂才能营造高效的课堂。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我也不禁跃跃欲试。教学《司马光》一课,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我总想在课文之余,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诵读的魅力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我尝试营造课堂的氛围,课前回顾《姓氏歌》,学生对所学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唤醒学习的自信与兴趣,接着引入单姓,进而点出“司马”这一复姓,接着出示三幅图片,分别代表司马光砸缸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生跃跃欲试,小手举得一个赛一个高,嘴边的话也似乎呼之欲出。这时,我将文言文引入课堂:“同学们,这个故事你们讲得真生动,你们知道吗?早在一千年前就有这个故事了,那么古人是如何讲故事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当简短的文言文与较长的白话文一对比,学生自然能够发现文言文简短意丰的特点。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如“一儿登瓮,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等,相对迟钝的学生对这些动作高明之处的体会也是迟钝的,甚至上课时根本没在听。但是如果你让他们上台表演,他们会立马两眼发光,情绪高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在表演当中,他们就能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有趣,也开始思考司马光动作的意图是什么,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这样,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就更深刻。

古人云“开卷有益”。苏霍姆林斯基那种令人信服、十分独特的叙事风格,使我们对书中内容的领悟更加多样化和多义化,书中的材料对我们日常的教育工作给予实质性帮助。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做生命的接力者,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工作方法,让教育教学在爱中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课堂孩子
文言文阅读专练
欢乐的课堂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文言文阅读练习
写字大课堂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