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的力量

2021-07-16王鑫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例句嫦娥导图

王鑫

最近我执教了五年级《月迹》一课。课堂上,在品味文中乐之外,我还插入了一处小练笔,以加深学生对景物的描写,对月的感悟。

学生动笔之前,我先组织他们进行了小组间的交流,以课文“满院子的月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经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为例来说说心目中的月亮。一个学生说月亮圆圆的,又有学生说那是皎洁的月光,还有的说看到月亮就能想起月饼,可美味了……学生的回答虽有趣,却也比较零散。也有个别学生说得较完整:“天上的月亮散发出银色的光,凉凉的。”但仅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完整地表述出来,大多数只能用零散的语言回答。看着课文例句,仅有一小部分学生有话可说,总的来说,这对他们还是有点抽象,学生放不开思考,无头绪表达。

为了使情境能更加贴近学生生活,降低学生思考、说话和练写的难度,我便增加了素材,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模仿。“近了,更近了。朦胧中,我仿佛感觉到月儿抚摸着我的脸庞,轻轻的,柔柔的。鼻息之间似乎也萦绕着淡淡的香气,大概是那一树的桂花开了吧……”我先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好在哪儿,有没有什么章法可循,然后让学生展开小组分享与讨论,开始头脑风暴,接着利用课堂5分钟时间进行想象和练笔。

初次小练笔是用了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看—说—写。看,看例文,看它好在哪里,哪里是可取之处;说,说自己的想法,小组沟通交流,打开思路,班级分享;写,把想法转化为文字。其实,让想法从大脑里想出来,再用笔写下来,是一个很重要又很艰难的转化过程。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之后,再在小组内碰撞与启发,进行口头输出。在充分说话练习之后,再进行练笔,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渡,但效果却不理想。

经统计,全班54个学生中有13个学生写得不错,语句表述完整,且内容较丰富;31个学生表述完整,中规中矩;6个学生未写完;4个学生没有什么头绪,空白着交上来。我在想,难道是我给学生们指导和写的时间不够吗?学生们怎么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呢?于是,我便做出以下尝试。

针对大部分学生写话无头绪和内容不充实的情况,我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了辅导。首先我选出个别学生写的例句进行分享与品味,尝试着给予更多方面的写作引导。从学生身边的同学出发,也许更亲近些。

例句一:

傍晚(改:晚上),我在阳台,我看着窗外的月亮。那天的月亮是弯弯的,弯似一条小船。等我仔细看的时候,好像有一个老爷爷坐在上面,像一根长长的香蕉在我眼前摇动。

我问:“同学们认为这段话好在哪儿呢?”很多学生抢答:“这里运用了比喻!”接着一名学生补充评价道:“他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弯弯的月亮比作香蕉。这样既生动又形象。”我追问:“这比喻真贴切。那写出了月亮的哪个方面呢?”学生们恍然大悟,这是写出了月的形状,弯月时像香蕉,于是我在“月”的思维导图上添加了“形状”,以此来作为练写的出发点。

例句二:

月光如一滩牛奶一样洒了下来,这时好似一股美麗女子的香脂味扑鼻而来,我想着可能是嫦娥的香味吧。

学生们展开热烈讨论,纷纷进入“夸夸群”。有学生说把月光比作牛奶,写出了月光的颜色和滑滑的感觉,有的说闻到了月光的香味,有的说是想象嫦娥就住在上面……我便又依着学生的总结,在思维导图上添加了“颜色”“香味”“想象”。在大量分享与夸赞之后,学生们就更大胆了。我追问:“月光还可以有什么颜色?”“透明的、黄白黄白的、淡黄色的。”“月亮还有可能是什么味道的?”“芝麻馅汤圆味的、月饼的甜腻味的、板栗味的……可香了。”学生们积极讨论了起来。

在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我进行引导,学生总结描写景色可以通过眼睛去看物体的形状、颜色,可以通过鼻子闻味道,还可以用手去摸,用耳朵听。通过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手等,去感受周围景物的一切,并加以想象,与景物合二为一。随后,我在思维导图上添加了“感官融入(看、听、闻、尝、摸),添加想象”。在学生们的互相学习下,写作思维导图逐渐丰满起来了。

例句三:

走在洒满月亮的路上,踩着轻柔的白纱,渐渐地,白纱成了地毯。它离我越来越近了,我好像嗅到桂子的香气,为我驱散黑暗。

“这和前两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我问。有仔细观察的学生发现:“这句话用了很多的动词,有走、踩、嗅。”另一位学生补充:“这样感觉是我们也在走也在踩一样。”是的,通过“走着、踩着、嗅到、驱散”等动作,我们发现动态描写能让文字更加生动,让画面更加真实。原来写景不一定都是静态描写,还可以适当加一些动态,学生们又学到了一点。

接着,学生们总结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写月,如何才能写得更形象、更丰满。坐在第一排的梓轩,似乎明白了什么,点点头。一名脑筋转动很快的学生立刻说:“我们还可以引用诗句。”我接着问:“那你能想起哪些诗句呢?”梓轩马上接话:“有《古朗月行》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他的回答真让我惊喜,这一思路很好地引发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大家纷纷补充起来。我抓住机会,追问梓轩:“通过上面的学习,知道了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描写月亮,那你会怎么写呢?”梓轩按照思维导图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会写月亮的形状,像白玉盘一样。月亮上的阴影就是住在里面的嫦娥,她香香的,也非常美丽。”

趁热打铁,我们进行了再次创作。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梓轩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是从四年级开始教他的,一开始他只能写一些“流水账”,400字的作文也仅能勉强完成。在学生们的启发和老师的引导下,他写道:“今晚的月亮是圆的,就像一个玉盘。这让我想起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光照在我们的身上,有一丝丝的温暖,月亮的光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光可以比得上它。我想着,月亮就是用白玉做的,里面住着个美丽的女子,就是嫦娥。月亮是有香气的,这香香的味道一定也是嫦娥散发出来的。闻着闻着,我仿佛就在月亮里了。我脚踩着这冰冰凉凉的地面,一睁眼,一切又都消失了,都没有了。去哪儿了呢?哦,这是我的想象。有很多关于月的故事,也是古人想象出来的。比如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请同学们掌声鼓励五秒钟!表扬梓轩第二次的小练笔有很大的进步,谁来夸一夸他?”学生们一下就兴奋了起来,有的说:“引用了诗句,还介绍了关于月的故事。”有的说:“这里用了比喻,也用了拟人,好有想象力。”有的说:“还写了闻到月亮里的香气,感觉是冰冰凉凉的,感觉很真实”……在一片掌声和夸赞中,梓轩的眼神似乎更加坚定了。

原来,同伴的夸奖有这么大的作用。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也得先磨“利刃”:重视例文学习,重视学生之间的头脑风暴与相应的语言表达与再组织,这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抓手,如果一次不够,那就再进行第二次扎实前行。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相互批改,互相表扬与提出建议,用学生的语言去表达,更贴近学生的内心,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练写。老师们要谨记,要把课堂的评价权下放到学生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中悟,写中得。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例句嫦娥导图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好词好句
第6章 一次函数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