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精准提问”之桨 推“生动课堂”之舟

2021-07-16王建军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

王建军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展开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时空有限的课堂上,教师应精心选择问题,把握提问原则,进行适度评价。实践证明,聚焦主题、结构良好、容量合适的提问会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小学科学;精准提问;生动课堂

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精准的提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精准提问,点燃学生的课堂激情,为生动课堂增加成色。

一、精心选择问题,发挥提问的效果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语言形式之一,问题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优劣。精心选择问题,可以启发每个学生思考,提升教学效果。

(一)问题要着眼于营造生本童趣的情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营造生本童趣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执教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寻找生活中的磁铁》一课时,教师提问:“你们玩过磁铁吗?”“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磁铁?”“你们知道最古老的磁铁是干什么用的吗?”……这样的问题设计贴近生活、富有童趣,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经验与知识有机融合。

(二)问题要着眼于获得学习效果反馈

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如“动物的栖息地是指什么?”“什么是溶解?”“油菜花的花瓣有几片?”“气室在鸡蛋孵化成小鸡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一般都能比较正确地得出结论,且答案大多时候是唯一的。又如“这两片树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人类适应(气候)环境的能力和动植物有什么不同?”这类问题的答案一般在一定范围之内,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多样性的回答。因此,这样的提问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三)问题要着眼于进行教学进度的调控

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对某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初始阶段,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全被激活,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讨论的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效率低下。此时,教师可以巧妙地用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合理调控讨论的进度。如“你看到了什么?”“还有别的观点和意见吗?”“谁还能设计出另一个实验来解释这个现象?”等问题,让没有参与到讨论中来的学生能尽快进入状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思维出现“短路”时,教师应巧设不同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找到知识的逻辑关联,或者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或素材,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

二、巧妙把握提问原则,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把握精准提问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优化课堂的提问环节和表述方式,会对整堂课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的提问应把握提问原则,关注问题的启发性、新颖性、开放性和层次性,促进师生互动,提升课堂效果。

(一)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要深浅适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常呈现两个极端:一是问题大而玄,学生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答起。二是问题细而明,学生不假思索,“是”与“非”脱口而出,且一语道破。这两类问题都无法起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总体而言,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让多数学生“跳一跳,摘到树上的果子”,由此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如教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当学生说出马铃薯会浮起来是因为盐水的缘故时,教师不要急于陈述科学结论,可以启发性地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请说说你的理由。”“你将如何验证你的猜测?”像这样提出问题或进行启发性引导,自然会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引领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研究身边的科学知识。学生由此明白科学结论不能建立在简单的猜测之上,而是要建立在实验论证的基础上。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新颖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角度新颖、富有新意,同时要让学生易于联想、易于接受,用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获得探究的欲望,使其体验学习的乐趣。如在执教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观察动物》这一课时,教师在上课伊始就提问:“假如有个人特别喜欢你,把你抱在手里,不停地抚摸你,给你喂很多食物,你的感觉怎么样?”学生不知道教师提问的意图,纷纷表示不愿意被这样对待。接着,教师举例某学生小A在家里玩弄小乌龟的真实事例,他的理由是“我喜欢小乌龟”。至此,学生意识到喜欢小动物不代表能够随意玩弄它们,而是应该尊重它们的成长习性,温柔地对待它们。

(三)提出的问题要有开放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只是一种纯粹的手段,许多教师追求的是问题后面的答案。为了得到预设的答案,教师在提问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限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少用应答式的知识性提问,多采用开放性的问题,如“如果……那么……”“你认为应当怎么做?”“对于这个问题,你还有其他看法吗?”等。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形成。

(四)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课堂中的提问应当由浅入深,有一定的层次感,以一定梯度进行,由此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摆的研究》一课时,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推测摆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对哪一种推测的验证感兴趣?”“你打算如何验证你的推测?”“从实验数据的分析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教师通过上述四个阶梯式的问题,启发学生溯踪寻源,寻求答案。这样的层次性的问题自然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效果明显。

三、注重提问评价,提升提问效果

在提问过程中进行即时评价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唤醒或激励作用,有意识地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应泛泛评价,而要有針对性,寻找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即时指出学生回答中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表扬或批评。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要抓住其回答中的亮点进行肯定,鼓励其多发言;对于性格比较外向,思考不全面的学生,应适当地给予“打击”,提示其注意思考的全面性,强调在回答前要把问题想清楚,鼓励学生建立逻辑性思维。同时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认真听、仔细想,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

另外,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也会使评价变得顺畅自然。由此,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捕捉到学生思维的误区和亮点,针对其中的不足“对症下药”。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够提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呈现出灵动、精彩的课堂。

总之,精准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学会捕捉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及时调整提问的策略,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行释疑问难。这样的科学课堂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然也会成就科学课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丁邦平.英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实地考察与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8(9):66-71.

[2]吴举宏.试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3):53-55.

[3]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刘静波.探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7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6]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浙江省磐安县文溪小学   322300)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让有效交流彰显小学科学课堂的精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