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1-07-16王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词句诗句思维能力

王伟

训练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是开展教学的基础环节,同时,这些能力的训练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统编本三年级教材中设计了“词句段运用”的新板块,其与一、二年级教材中的“字词句运用”板块有很大的关联,但功能与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可立足这些板块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语言素养。

一、立足单元联系,发展思维能力

一、二年级四册统编本教材的“字词句运用”中涵盖了识字、组词、说话等语言练习内容,综合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辨析形近字、音近字,将句子表达清楚,并与生活实际有机联系。除此以外,还要为学生布置适量的书面表达练习。在学生步入三年级以后,“词句段运用”涵盖了词语积累、句子品析、辨别词义、情景仿写等内容,其难度提升到了新的层次。三年级是学生由低年级跨入高年级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应明确该学段的教学定位,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过渡。同时,教师应在立足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明确单元编写意图

将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上册与下册中的“词句段运用”板块对照,可以发现三年级上册中没有练笔的环节,而下册中仿写或练笔的练习则有五次之多,并且都对语言表达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不是较为简单的仿写。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板块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思考《海底世界》开头中的问句,尝试着仿照该问句自己说出一段话。教学《海底世界》后,教师又引导学生重点思考问句与第2~6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完成思考后便可以发现:设问起到了引出后文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吸引读者阅读。深度挖掘三年级下册的“词句段运用”板块,可以发现编者十分重视句、段的仿写练习,意图是通过这些练习帮助学生深度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而使学生拥有更强的思维能力。

2.明晰单元目标定位

把单元内的各个语文知识点渗透到“词句段运用”板块之中,可以使教师对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和清晰。三年级上册中的“词句段运用”板块中,出现了四次与本单元语文知识点有关的内容,而下册教材中则出现了五次,甚至其中的部分内容体现出阅读、表达等多重知识点。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词句段运用”第1题,该题要求学生“读一读,说说括号中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这恰恰与边读边在头脑中构建的画面类似,一位教师在教学时便借助教材中的泡泡提示“因为是水面,所以……”来引导学生思考。因此,该题的教学目标并不局限于简单的选词填空,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题目时,着重强调学生阅读时的想象过程,能让学生在所构建的情境之中感受词语搭配是否得体,同时积累更多的美词佳句。学生完成该板块的学习,既能够有效地练习到每个语文知识点,还能够巩固单元中每个语文要素所注重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技巧,更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想象中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引发学生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1.引导挑战性阅读思考

在實际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的教学并不到位,只是先提出问题,随后给出答案,将语文课变成了教师专门讲,学生专门听、专门记的报告会。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小池》进行教学时,首先在课的开始提问学生:“这首诗是按什么样的排列顺序写的?”“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景物的存在?”“在整首诗中,你最喜爱哪个形象?”这些问题不但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随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供学生思考、讨论,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渐渐产生更多开放性的答案。在教师的这种引导下,学生会获得学习的真实感受,思维会被渐渐激活,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答案有一定的价值后,其高阶思维能力会在不同程度得到提升。

何为高阶思维能力?根据特级教师黄国才的“阅读能力”模型图可以窥见一斑,该模式将阅读能力划分为检索、理解、运用、评鉴、质疑创新五个方面。其中运用、评鉴、质疑创新都属于高阶思维能力的范畴。目前,学生最缺乏的便是质疑创新以及评鉴的能力。评鉴指赏析文章的结构以及表达方式,思考文章应用某种表达方式的价值所在,寻找使用该方法的具体优势,评鉴文章中技巧的有效性以及不同表达方式的各自优势以及缺点,而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点关注的。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应该对教材展开深度的挖掘,立足于教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着重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确保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引导参与性阅读思考

阅读思考的参与程度是衡量一堂课能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具体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联: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有一定的紧张感,是否愿意转动自己的大脑思考;学生是否感受到突破思维限制的喜悦;学生是否经历了恍然大悟的思维进程;学生是否勇于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统编本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江南春”进行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创设学习矛盾,碰撞学生的认知。首先,让学生寻找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中与实际有出入的地方。然后,为学生引入杨慎(明代大学者)的观点“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使学生对诗句产生疑惑。最后,让学生想一想,其他诗句与实际存在出入吗?学生说出“手可摘星辰”“黄河远上白云间”等诗句。此时,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与实际有出入的诗句?”助推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感悟,揣摩古诗的写法。这位教师继续抓住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引导学生思考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红”与“绿”与实际颜色的差异,让学生考虑诗人杜牧此种写法的意境。“红”与“绿”都和春天的色彩有关联,绿草红花相映,充分体现江南的春天生机勃勃。(3)提炼其中规律,教学写法的技巧。这位教师仍然抓住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将教学上升到更高的高度,提问道:“作者在诗中写与现实有出入的句子,好在哪里呢?”此时,学生产生头脑风暴,发散自己的思维:现实总是不够丰满和生动;红色和绿色较白色、黄色和紫色更有意境;此种写法能够充分体现作者的情感……接着教师总结:“此种写法具有美感,能够更好地传递作者的情感。”这便印证了一位教育学者的话:“诗人不会完全描绘出事物原有的特征,必然会在其中注入了一定的情感,使现实事物产生一定的变化。”教学至此,学生已经了解到古诗中与现实有差异的原因,课一开始时的疑惑也随之迎刃而解。学生自行解释“手可摘星辰”是为了表达气势宏伟;“黄河远上白云间”是为了表达黄河的长度难以直接测量;“千里莺啼绿映红”是为了表达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如此教学,既能使学生的思维突破限制,也能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能使学生的理解不是浮于文字上,而是深入到思维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注:本文系山东省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小学‘智美语文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ZJZ010)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贾黄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词句诗句思维能力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