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互联课堂”助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新变革

2021-07-16韩荧郭紫威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探索意义

韩荧 郭紫威

关键词:意义;探索;问题与发展

0 引言

近年来,信息互联成为了社会的热门话题,大数据、云计算等,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何更好地利用移动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师和学生交互的学习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1]。

1 创建“信息互联课堂”的意义

手机可以说是移动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和处理信息的工具,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它,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第五器官”。然而对于大部分职业院校的老师们来说,最头疼的已不再是学生上课睡觉、说话、迟到和早退等问题,而是学生上课玩手机已经成为课堂上的常态。课堂上,这些“低头族”们听课的专注度严重下降,学习效果堪忧[2]。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对外部的信息保持着排斥的状态,教师课前准备教学内容,课堂上把准备的内容灌输给学生们,大部分的同学是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们渴望新鲜好玩的东西,不喜欢封闭、乏味的知识,于是我们的课堂传授形式和学生们的诉求形成了对立,甚至是矛盾。所以,才有了学生一味地玩手机,老师一味地授课加管教的课堂现象。

那么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我们需要建立“信息互联课堂”,把管教变成疏导,把手机引入课堂,让各种APP 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知识是不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和表达知识的方式。用信息互联的手段服务课堂,为我所用。

在课堂上,老师只是个“主持人”,学生们都是“信息员”,课堂会变得更加开放、轻松、活跃,教学的质量也会相应的提高。所以“信息互联课堂”解决师生矛盾的同时,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创建“信息互联课堂”,在实践中的探索

2.1 长春捷豹路虎培训项目无纸化教学

在我校捷豹路虎培训基地的课堂上,巨型屏幕取代了传统的黑板,老式的白墙让位给了玻璃幕墙。学生们已经不再使用纸质的教材,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和同学们都使用ipad。长春捷豹路虎培训项目全程无纸化教学,老师和学生们的知识搜集、传输完全是信息互联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工具和手段,做到信息学习的资源系列化,传输网络化,教学过程智能化。学生们接受知识更全面、更快捷,课堂也变得更加轻松。

特别要提到的是,课后学习往往更为重要,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消化,最终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然而课后往往是传统教学忽略的地方。我校通过卓越网,让学生们在网络上复习所学知识,扩展新知识,并且可以网络答题,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这大大方便了学生们获取知识,检验自我。

与此同时,学生们在网上的学习情况是有记载的,老师可以获知,并通过互联网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信息互联课堂”、“无纸化教学”等新形式,逐渐在校园里推广,从教师和学生们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非常显著。

2.2 将手机APP 引入课堂

手机APP 是否能够进入到课堂,为我们的课程、学生和老师服务呢?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选择出一些很实用很方便的APP 为课堂服务。

例如,通过微信群或者QQ 群和同学们进行课前、课上以及课下的互动,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交流。课前可以通过微信或者QQ 群给同学们布置作业,或者把要讲内容的相关资料传给同学们,供同学们预习或者完成课前所布置的任务;课上,同学们完成的课堂作业也通过网络传给教师,并且直接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现给同学们;课上也没有了举手发言,取而代之的是弹幕,学生可以随时发表意见,老师们可以及时获知学生的想法和知识接受的程度;在课下,老师布置作业,以学习页的方式通过网络传递给同学们,并且支持网上提交,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再比如,用“微信红包”取代了传统的课前点名;在“学习通”上建立课堂,实现传输资料和课堂提问,拍摄微课供同学们课上、课下随时随地学习;“问卷星”取代了传统的试卷,学生答题方便,不需要老师批改,直接系统出分,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重复答题等。

2.3 網络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非常适合在职业教育中发展,由于它的开放性,以及它能够与时俱进并不断更新完善,所以它可以让老师和同学们终身受益。但是,网络课程建设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学生、老师、软件开发商和制作公司共同完成。由于内容较多且复杂,而且都是全新的,对于校园网络的要求也会比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完成[3]。而且网络课程建设完成以后,后期还要进行更新维护,依然要持续投入更多。

基于尽量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我们在建设网络课程时,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分布开展,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例如可以先以一门课程为主,组成团队进行建设,然后不断增加新的课程,最后所有课程实现网络化。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目前国内不少的本科院校在网络课程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比如吉林大学的网络课程建设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课程内容详实充分(图1)。

3 信息互联课堂面临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

3.1 穿“信息化”新鞋,走“传统授课”老路

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更好地服务我们的课堂,而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目前有许多学校尽管声称运用了信息技术,也引入了一大批的信息化设备,但结果是只是用大屏幕代替了黑板,用投影仪播放着PPT, 用手机APP 收、发作业,这显然不符合信息互联课堂的特点,也称不上是“信息互联课堂”。这种只追求形式、而不去设计课堂的情况普遍存在。真正的改革在于“破”和“立”,未来的课堂,应该是打破传统的模式,建立信息化的、科学的新型课堂。

3.2 信息互联课堂与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们在教育事业上的崇高追求;是我们想要努力达到,却受限于现有条件而无法实现的一种教育境界。人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同特点和能力的人,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形式等方面也应该是有所差异的。但是这些在我们传统课堂上是很难实现的,毕竟老师只有一个。

目前信息互联课堂也很难实现因材施教,毕竟信息不会自动识别不同的人,所以未来信息互联课堂会朝着“智能课堂”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那么将人工智引入课堂,通过人脸识别每一位同学,自动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和考核内容,做到因材施教,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将变成现实。

4 结束语

我们应该正视信息互联课堂的重要意义,把多种信息化手段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去,转变传统的授课思路、授课形式,不断总结、完善。同时,也要努力参与到网络课程建设中来,拥抱信息互联,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人才。

猜你喜欢

探索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