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淬炼师德师能,践行育人使命

2021-07-16区妙琼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9期
关键词:第一课德育工作思政

区妙琼

当一名教师是多少莘莘学子的梦想,而笔者通过新会区“代转公”考试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教师的确是非常的难当,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更担负着学生的管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家长关注的对象,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生行为规范习惯培养的主力军。教育,这是一项用爱浇灌的事业,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年来,我校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把注重知识传授和品德教育两项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注重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致力于培育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少年。结合班级的工作实际,笔者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德育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重视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树立远大志向、形成正确价值观、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019年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中小学阶段重在德育。在这一文件下发之后,广东省教育厅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不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以“大德育”的宽广视野,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育与新时代同心同向同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贯彻文件的精神要求,9月初,笔者和年级各个学科教师一起学习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立足本校德育教学实际进行了研究计划制定。我们得出一致的结论:目前,很多学校德育课程欠缺体系化,校内外德育脱节,从而制约了德育课程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必须不断调整创新德育课程体系,聚焦德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笔者和很多教师决定立足班级实践开展一系列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回顾以往的德育工作,我们认识到只有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具有了思想的保障,我们的德育工作建设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为此,各年级成立了德育工作小组,级长任组长、班主任为主要成员、各学科教师为辅,坚持把中央办公厅以及广东教育厅针对德育工作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今后,我们班级工作的方向就是:品德教育为先导,学科教育人为中心,素质教育为根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开辟工作新平台,加强德育传播力

除了传统的思政教育课,我们还积极开辟新的工作平台,将德育工作与其它各项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加强了德育的传播力。

落实思政“第一课”的制度,扩散德育影响力。今年1月,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在期间他以孙中山先生为例,激励当代青年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的意识,把自己的理想信念植根于国家民族的命运。早在2015年春季学期,广东率先在全国开展思政“第一课”的制度,一般由校长在每学期开始,在开学典礼上为在校学生进行致辞。整个开课无论主题的确定、讲稿的撰写和润色,还是演讲风格、形式等,校长都会亲自把关,希望通过“第一课”来为当代的青年学生传递正确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为此,我校积极落实思政“第一课”的制度,班主任教师随后再组织学生们学习校长思政“第一课”,从而开辟德育工作新平台,扩散德育的影响力。

倡导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让德育润物无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认真贯彻落实思想素质教育,联系我国的国情和学生实际,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策略,挖掘教材中思想性强的材料,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潜移默化地将素质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落实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探索德育信息化新途径,提升学生对德育接受度。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形势,广东提出“众智育人”理念,着力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德育。自广东高校新媒体联盟建立之后,我校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开设校园官网官微,参与省区学校新媒体矩阵,实现资源共享、教育合力。在班级内部,我们开展网络说课和视频点播,建立在线学习群便于学生们更方便去观看相关德育动漫、微视频、公益广告、文章、创新作品等,讓德育工作更加适合00后学生的特点,提升他们对德育的接受度。

三、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提高德育效果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就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发挥好自己立德树人的使命,引领学生实现健康成长。为了增强德育工作的效果,在传统德育工作之外我们积极开设多样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展现学生青春风采。班级文化作为展示学生青春风采的一个重要窗口,是我们进行德育渗透很多的一个载体。无论大到班级的整体活动,还是具体在每个小组的合作活动,都可以在其中无形渗透德育,引领学生的道德实现成长。这学期,我们开展了“我来装饰班级”活动,邀请学生们去为设计班级装饰方案,群策群力去改变教室的环境布置,打造一个温馨、整洁的班级,从而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潜移默化塑造人。

开展成长手册活动,记录学生成长轨迹。为了引领学生的不断发展,笔者和学生们一起去制定成长手册。评比的内容包括发言、纪律、卫生、作业、礼貌、阅读六项,既有学习方面的考核,也有品行方面的养成,学生们日常的一些作品也可以记录在其中。这样的成长手册记录了学生们的点滴进步,也是学生们高中生生活最美的一个回忆,这一活动旨在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让他们都能在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树立坚定的道德意识。

开展“每月一星评比”,激励学生互相学习。为了展现学生们的学习成果、特长和进步,笔者设计了“每月一星评比”活动,鼓励学生们一起评出学习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本活动旨在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除此之外,我们还注重家校合作,努力打造教育合力。本学期,我们一共为家长提供了三次教育培训,定期印发文化读本免费发放给家长,为家长推荐一些比较好的书籍等,目的是传播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家长一些错误的观念减少,多数家长都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参与共育的能力。

从以上各种成果,笔者发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经验,融合生硬;探索德育信息化新途径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升,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德育工作开展中继续钻研,不断创新。

责任编辑  汤炎忠

猜你喜欢

第一课德育工作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上好“开学第一课”
毕业第一课:钱钱钱钱钱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科学第一课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