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曲阜孔庙的文化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2021-07-16李翠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8期
关键词:孔庙传承创新文物保护

李翠芳

摘 要:孔庙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加强孔庙文物保护,做到保护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孔庙;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传承创新

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虽历尽沧桑,但是唯一没有中断过文化传承的文明古国。在岁月的长河中,古代人民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文物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宝贵财富”。孔庙作为综合体现儒家思想的载体,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

1 孔庙建筑的历史沿革

2500多年前,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和他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其博大恢宏的思想学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孔子“吾从先进”的进步观点,包含了在先进文化基础上实现大一统的思想。当时,以礼乐、仁德为主要内涵的华夏文明,不仅是中国的先进文化,也是世界上一种伟大的文化体系,是我国传统思想的主要内容,更是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和各民族的融合。孔子与他的思想学说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积极作用,其思想和精神不断被后世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凝聚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500多年来,孔子的思想学说何以能被继承、发展?这与历代构筑尊崇奉祀孔子、宣扬孔子思想的基地—孔庙密不可分。

1.1 儒家思想与孔庙发展密切相连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表彰六经”之后,儒家学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学说,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自此孔子成为被尊崇的偶像。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宋代封其为“至圣文宣王”,明代尊其为“至圣先师”,清代尊其为“大成至圣先师”。伴随着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孔子给予崇高的称号,历朝历代相继在京都及各地修缮孔庙。虽因朝代更替,为都之地多有变迁,但孔庙之设相沿不断,且建制规格越来越高。隋唐时期,唐太宗曾下诏“州县皆特立孔子庙,四进致祭”,一时州、县两级兴建孔庙为盛事。宋元时期,地方孔庙规制完善,分布地域扩大,为府(路)、州、县三级,各级治所相对稳定。明清时期,全国各地孔庙约建有1560座。孔庙建设随着历史的延续,逐渐形成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分布格局。千百年来,孔庙成为信仰中心,百姓长期受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尊孔崇儒”深入民心,历朝相承,世代相传。儒家思想和文化伴随着孔庙的兴起也不断发扬光大,得以继承和发展。

1.2 孔庙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景观

经过历代发展,孔庙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千年古庙,创造了特有的孔庙建筑文化。孔子受历代王朝的尊崇,皇帝亲临祭祀,所以孔庙建筑宏伟壮丽,整体格局像是皇宫的缩影。以曲阜孔庙为例,“孔庙南北长达1130米,东西最宽处约168米,占地面积约14公顷。孔庙建筑总体上分为两大部分,即引导性庭院和祭祀庭院两部分。全庙前后有九进院落,贯穿在南北纵轴线上。形成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双重院落,居中对称的建筑布局。前几进院落为整个庙群建筑的引导部分,古代设计匠师大胆创新,将主体建筑集中建在后部,而前边很长距离的留白用来进行系列空间的塑造,利用一些门亭石坊,将纵深很长的空间分隔成大小不同的横向院落。在正中线上有牌坊,有门道,有石桥,逐渐向内导引深入。奎文阁后的十三碑亭院,实际上是引导部分和北边祭祀部分的衔接。在这里孔庙被分为左中右三路,中为大成门,主体建筑有杏坛、大成殿、东西两庑、寝殿、圣迹殿等,为祭祀孔子及先贤先儒之所。东为崇圣门,原是孔子故宅,有诗礼堂、故井、鲁壁等,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之所。西为启圣门,有启圣王殿、启圣王寝殿等,为祭祀孔子父母之地。这是中国大建筑群一般的处理手法。孔庙是具有纪念和宣传性质的建筑,在布局上采取了导引深入的手法,在功能上利用了门、坊、题字作宣传和纪念的标语,如金声玉振、太和元气、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牌坊等都是充满了宣传纪念的内容。”

1.3 孔庙是封建社会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庙宇和教育机构

孔庙是传播儒家思想的圣殿,又是培养儒家人才的学宫,也是凝聚文人进行儒学文化交流的场所。西汉以来,封建统治者大多实行儒家独尊的文教政策,儒家学说成为学校教学的内容、培养和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为推广儒家文化,把专司崇奉孔子的庙宇与独尊儒学的学校合二为一。庙是学的信仰中心,学是庙的存在依据,设庙是为了推行儒家教化,设学则是为了完成建庙的任务,“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所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师之庙”,各州县以曲阜孔庙为蓝本,以“庙学合一”为规制,建庙修学,孔庙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风格自成体系的孔庙建筑群模式。经过历代的发展演变,创造了特有的孔庙建筑文化。

永平二年(59),汉明帝刘庄下诏“上始帅群臣躬养三老、五更于辟雍,行大射之礼。郡、县、道行乡酒于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牲以犬”,这就是国家教育机构祭祀孔夫子的开端。永平十五年(72),漢明帝东巡狩过鲁时,专程到孔子故里祭祀孔子和七十二弟子,并且在讲堂说经。皇帝在孔庙用礼乐讲学,进一步确立了孔庙具有“庙”和“学”两种功能。至魏黄初二年(221),魏文帝曹丕下诏:“令鲁都修起旧庙,置百石卒以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在孔庙外建置室屋容纳学者,“莘莘学徒,爱居爱处”,于学中传道授业,入庙内祀奉孔子。南北朝时期,北齐文宣帝即位后,诏令郡国修立学校,广延生徒,以“敦述儒风”,并令各地郡学,皆于坊内建孔庙,学官博士以下每月一朝,每新立学亦行释奠礼祭先圣先师。此后祭孔成了学校定时举行的一项重大礼仪,这为各级学校内普设孔庙开了先河,各地兴学立庙之风渐起。隋唐统治者实行崇儒兴学的文化教育政策,促进学校的发展。隋文帝杨坚一面崇儒,一面兴学,自京都到县均设学校,并亲至国子寺参加释奠礼,奖励国子生,考选国子生为官。开皇三年(583),隋文帝下令劝学,强调设学施教是国家的首要任务。唐朝采取崇儒兴学的政策,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武德二年(619)恢复国学和州县学;次年又在国子学立庙祭祀孔子;武德七年(624)在《兴学敕》中宣布,现今崇尚儒宗,治国以学为先;贞观时期(627—649),唐太宗李世民在“偃武修文”的治国方针指导下,积极推行崇儒兴学的文化教育政策。贞观四年(630),唐太宗号召州县学都修建孔子庙。从此各州县多依托学宫修建孔庙,逐渐形成了“庙学合一”的定制,以后历代相袭。宋朝时期,实行“兴文教”政策,“尊严先师,推广教育”,庙学并重成为社会风气,无庙便无以成学校。科举考试对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具有根本的引导作用。自隋唐至清末,学校教育是科举的预备教育,尤其是在明清两代实行科举考试必须是从学校出身的士子选拔,他们有资格参加考试,考试合格了,才能得到一官半职。学校、科举、铨选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日益发展。学校—孔庙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流。

2 孔庙的现实价值

孔庙是我国现存的丰富多彩的文物遗迹之一,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的一个见证。2500年来孔庙不断发展演变,不断积淀、拓展、传播中华文化,逐渐成为思想、道德和传统构成的有机整体,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2.1 孔庙是一种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忠恕仁爱、谦恭质朴、好学上进的传统美德,一方面与儒学博大精深、积存丰厚和历代文人志士发扬光大有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孔庙的教育功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孔庙这座庄重、充满文化气息的古建筑内,我们实地、实物、亲眼看到孔子和七十二弟子的生平事迹,在孔庙里亲身体会孔子五十岁而学《易》,“韦编三绝”“学而不厌”的学习精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的符合规律的学习方法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科学学习理论,都会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

2.2 孔庙是一部教科书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荟萃之所的孔庙,以宏大精美的建筑、丰富的文化遗存成为研究古代建筑、研究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孔庙是一部不分年级的教科书,一所没有假期的学校。孔庙依托一脉相承、历久不衰的儒家思想,它是一部史书,记载了我国的历史变迁和儒家文化的兴衰史;它是一本古代教育学,记载了儒家教育史,记载了儒家祭祀制度和古代庙堂文化;它是一册古代建筑史,记录了我国古建筑的科学、艺术风采;它是一集艺术经典,记下了碑刻石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典范。它保留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门类之全,底蕴之深,令人叹为观止。它留给人类的太多了,称得上是一座“考察东方文明的天然博物馆”。孔庙建筑群宏大精美,所藏文物丰富,是人们了解历史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最佳场所。

2.3 孔庙是一所社会学校

孔庙成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振兴中华民族。专门用来祭祀孔子和先贤的孔庙,是孔子思想、华夏文化的重要象征,其内容博大精深。孔子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道德、教育等重要思想通过释奠反映出来。释奠活动和瞻仰孔庙就是一种自然的施教过程。

2.4 孔庙是一条文化纽带

孔庙作为儒学思想文化的载体,已成为人们开展文化活动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理想场所。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数量多,学员多,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等平台,孔庙加强了与全国文庙单位和儒学单位的交流与合作联系,目前成功举办了曲阜孔庙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海派名家书画展、尼山春季祭孔大典、海峡两岸孔子后裔恳谈会、海峡两岸三地孔子后裔孔林祭祖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孔庙作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培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3 进一步加强孔庙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

以孔庙为载体的儒家学说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在中华文明史、文化史、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要切实发挥好孔庙的教育功能,需在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上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3.1 切实加强孔庙文物保护

围绕孔庙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着重从规划编制、本体保护、安全防护、利用发展等方面下大力气,确保孔廟的有序管理和永续发展。制定孔庙保护规划与实施,重点围绕古建筑、馆藏文物、石碑石刻、古树名木等方面,严格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真实性修复原则进行保护,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孔庙碑刻文物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有效保持和延续文化遗产地的原真性,更好地传承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防范系统,不断加强以“人防、物防、技防”为构架的安防体系建设,实行24小时值守和安全巡检制度,全方位地加强孔庙文化遗产的安全防范工作。有效发挥现代科技对文物本体的防护作用,织就严密的防护网。构建三孔监测体系,开展定期监测,构建监测预警体系。

3.2 推进研究成果转化

继续与大学、各类文化科研机构开展孔庙保护研究,为科学保护提供依据;通过编撰相关书籍,扩大社会影响;以孔庙保护协会、曲阜孔庙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依托,加大同各地文庙及文博单位交流合作。

3.3 充分发挥孔庙的现场教学功能

继续深化以孔庙祭拜、孔庙祈福、经典诵读、孔子研学旅游节为主的研学游品牌内涵,运用孔庙这个最佳的现场教学点,通过媒体传播、现场教学等形式,深入学习其蕴含的思想精神和道德规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接续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孔庙传承创新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几处孔庙争暖树
中英茶文化的传承创新比较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论中国古诗词吟唱在音乐中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