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2021-07-16王金龙
王金龙
临沂市兰山区义堂中心卫生院,山东 临沂 2760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主要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阻塞冠脉血管,造成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坏死。目前,临床对该病症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治疗目的是预防心肌梗死,减轻症状,改善缺血药物等。常见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但不同药物疗效存在一定争议[1]。本研究对使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146例冠心病做观察对象,分析以上药物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146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中相关诊断标准。将146例分为两组,各73例。对照组中,男52例、女21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1.4±4.5)岁。观察组中,男48例、女性2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2.0±4.8)岁。对比两组患者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入院后,两组接受相同护理干预。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抗凝、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对症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407),采取口服用药,20mg/次,每日1次,持续治疗8周观察效果。观察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0008)治疗,口服用药,10mg/次,每日1次。持续治疗8周观察效果。
1.3疗效评价 显效:治疗8周后,患者心绞痛分级<2级,心绞痛消失;有效:治疗干预后,患者心绞痛分级降低1级,发作次数明显下降;无效:患者病情与治疗前对比,无改善,甚至加重。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如:肾损害、味觉障碍、皮疹过敏、神经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等。
2 结 果
2.1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分析,观察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94.52%;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9.4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0)。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疗效(%)
2.2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统计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5.48%,低于对照组8.22%,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加,临床冠心病发生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临床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对于冠心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生发展与血清总胆固醇高、高血压、吸烟、年龄等存在相关性。冠心病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生,需尽早接受治疗;若患者未及时接受治疗,虽病情恶化加重,可诱发其它心血管疾病,脏器功能紊乱,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
目前,临床对于冠心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阿托伐他汀作为一种还原酶抑制剂,是治疗冠心病常用药物,对细胞内代谢具有显著抑制效果,进而降低细胞胆固醇合成速率,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同时可阻碍合成肝细胞载脂蛋白过程,进而对人体内脂质进行调节,发挥治疗效果[4]。
瑞舒伐他汀是临床治疗冠心病常用药物,其能够与HMG-CoA发生竞争性结合,进而对HMG-CoA还原酶活性起到抑制作用,对甲羟戊酸合成进行抑制,进而调节胆固醇水平。且该药物可促使细胞表面肝LDL受体水平增加,进而对LDL的分解代谢、摄取等进行调节,对肝脏VLDL进行抑制,降低机体LDL与VLDL水平。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比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更好。两组不良反应对比(P>0.05)提示,以上两种药物治疗安全性均较好。
综上,对冠心病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前者疗效更好,可作为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