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预防

2021-07-16李杰飞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654399

兽医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耳病猪只猪群

李杰飞/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54399

1 猪蓝耳病的特点

猪的蓝耳病是生产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蓝耳病毒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发病快、死亡率高、病程短等。该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接触感染,患病猪就是一个流动的传染源,病猪与其他猪群接触、配种及其排泄物都会导致蓝耳病大面积蔓延。

蓝耳病的传播方式有两种,垂直传播和平行传播。常见的垂直传播为妊娠母猪感染蓝耳病毒后会通过母体胎盘将病毒传递给仔猪,这样一来仔猪出生后便成为一个病毒携带体;公猪在配种前染病若没有及时发现,在交配或人工授精时都会将病毒随之带入母猪体内继而再由母体传播给胎儿。平行传播主要表现为不同猪群间的传播,从外面引进的猪群若有一只携带蓝耳病毒没有及时发现将会迅速殃及全群,并在场区内的猪群中传播开来。因此,蓝耳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猪群内部的传播,传染源与健康猪群接触会迅速导致病毒的扩散蔓延。

2 发病原因

一是现代养猪生产上养殖者为充分发挥生猪养殖业生产效益,增加饲养密度,导致养殖环境受到很大的威胁,为蓝耳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猪种引进时隔离和检疫工作不充分,不慎将病原物带入猪场,也容易引起场区内健康猪群的感染;三是消毒管理措施未能有效执行,没有切实履行相关规定执行消毒管理,不慎将病毒带入生产区;四是圈舍内卫生环境未达要求,产生的粪污废水处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舍内舍内阴暗潮湿,通风不畅等,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五是生猪在出售过程中,防疫检查不达标,使得病毒远距离蔓延传播,增加了不同地区病毒的流动性;六是猪场兽医的疾病诊断性失误,未能及时发现蓝耳病毒,抗生素滥用导致猪群整体免疫力下降,容易被病毒侵袭;七是免疫程序不完善,生产上对妊娠母猪和仔猪的免疫工作不足,生产上对病死猪只处理不当,导致蓝耳病毒的蔓延扩散。

3 流行病学

猪蓝耳病的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可发生本病,呈地方流行性。蓝耳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是猪,不同品种、不同年龄段的猪都有可能感染本病,但在生产上本病最易感的猪群是妊娠母猪和1 月龄的仔猪。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以空气为介质进行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和精液进行垂直传播。带病猪群的远距离流动易引起不同地区猪群的大面积染病。猪的蓝耳病表现出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点,死亡率可达50%以上,妊娠母猪的流产率超过30%。蓝耳病毒可在猪的血液和内脏组织器官中长期存活,通过病原体的粪便可将病毒传播到空气中也能存活较长时间。本病毒的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是持续性感染,病毒在生产区内的长期滞留可使该病呈一定流行性。

4 诊断

该病可通过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进行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5 防治

5.1 加强饲养管理为有效预防蓝耳病的发生,生产上应加强对饲养环境的监控,改善和饲养条,做到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猪场严格执行封闭式管理,对进出生产区的人员做好严格消毒,拒绝外来人员的参观。保证猪舍内环境清洁,做好通风管理工作,保证猪舍内温度适宜。严格防疫,对引进猪只做好检查工作,防治病毒携带猪的流入。

5.2 严格消毒查杀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工作是生产上做好预防疾病的必要步骤,能使猪染病的机率降低。因此,生产上为了有效做好猪蓝耳病的预防工作,在生产区内与猪接触到的生产工具以及进出猪场的车辆都要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管理,猪的排泄物也要及时处理。

5.3 科学免疫生产上猪蓝耳病预防使用最多的免疫手段是疫苗免疫,可根据不同地区病毒流行趋势和本厂内猪只的具体生产状况选择合适的蓝耳病毒防疫疫苗。保证疫苗合格,来源渠道正规,在保质期内。避免因药物问题导致的预防效果不佳现象。养殖户应根据当地疫情特点结合当地有关部门的规定和专家建议选择高效的疾病免疫程序。免疫结束后应观察猪群,对其抗体进行检查,保证疫苗免疫的有效性,减少猪患病几率。

5.4 有效预防蓝耳病的发病原因复杂且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危害严重。在生产上应制定总和防疫程序,做到防重于治疗,预防为主的原则。确保降低蓝耳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同一个厂选择同种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到每个圈舍配备固定饲养员,拒绝外来参观人员,加强场内健康猪群的保护工作,引种时要加强检疫,杜绝疫区猪种的引进,非疫区引进的猪种也应做好消毒管理和隔离观察。确保猪群健康后才能允许进入生产区。

5.5 实行全进全出制生产上一般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减少应激因素。猪出栏后,对圈舍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空舍2~3 周后再饲养下一批猪群。

5.6 坚持自繁自养妊娠母猪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是该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一般建议养殖场做到自繁自养,保证源头供应,建立稳定的生产猪群,非必要情况下拒绝引种,可有效切断外来带病猪只的进入,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出现必须引种的情况要保证对引入后的猪群做好隔离监测工作,经隔离检疫4~5周确定猪只健康后可进行混群饲养。

5.7 病猪处理养殖生产上若出现患病猪应及时隔离销毁,严格控制病猪的流动性,对病猪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其圈舍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防止病毒蔓延扩散。及时停止生猪的出售和引进外来猪种工作,并严格控制场区内部健康猪群的流动,有效控制疫病的传播。

6 结语

猪的蓝耳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目前生产上针对猪蓝耳病并无特效药物,在养猪生产上加强饲养管理是基础,强化环境监测,定期卫生消毒,保证营养水平,减少猪群应激,坚持自繁自养,实行全进全出,合理免疫接种,减少蓝耳病毒给养猪业带来的危害,为生猪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耳病猪只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的国内外评估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