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化护理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

2021-07-16谭凤玲代成刚黄世伟谢继群汪云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饮食血糖情绪

谭凤玲 代成刚 黄世伟 谢继群 崔 倩 汪云芳

1.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强制医疗所,广东广州 510430;2.广州开发区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 510730

当今社会,糖尿病无法根治,需长期接受治疗,许多糖尿病患者深受疾病困扰,在忍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折磨的同时并发焦虑或者抑郁,据相关报道指出[1],糖尿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也有一定关系。据WHO的统计显示,在慢性糖尿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达33%。本次研究选取 2017 年 3 月至 2019年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分别给予常规化护理和系统化护理,探讨系统化护理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在焦虑抑郁情绪中的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 6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7~ 55岁,平均(47.87± 6.03) 岁,病程(3.30±1.02) 年;体重指数(BMI)(29.62±1.05)kg/m2、空腹血糖 (FBG)(7.81±1.69)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13.97±2.93)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11±0.96)%;对照组患者中男 13 例,女 17 例,年龄 34 ~ 55 岁,平均(43.44 ±5.87)岁,病程(3.53±1.25)年。BMI (29.02±0.94)kg/m2、FBG(7.44±1.32)mmol/L、2 hPG(13.50±2.48)mmol/L、HbA1c (7.24±0.90)%,两组患者分别在年龄、性别、病程及血糖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体重指数BMI≥28 kg/m2;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依从性较好,言语表达正常,自愿接受此次量表问卷调查。②排除标准:急性糖尿病并发症者(如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心、脑、肝、肾功能损害或继发性肥胖症的患者;以往诊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护理方法 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护理时,需了解患者病情及生活情况,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督促其合理安排饮食,适量活动,按医嘱服药。

1.3.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实施系统化护理,依照以下研究方案进行。①组建糖尿病康复小组。临床主管医师、主管护士作为小组核心成员,其中三名主管护士为白班机动人员,保证小组活动能每天按时按计划执行。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熟悉患的病情、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能洞析患者情绪。将拟纳入观察组患者加入该小组,并告知该小组成立目的、目标、计划、实施方法等。②实施饮食连续护理。着重为患者讲解饮食调整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每周为糖尿病患者开展一次饮食讲座,宣传健康的饮食文化及饮食注意事项、如何科学饮食等,逐步提高患者对健康饮食的认同与接受,每天按配餐量摄入相应的热量,使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告之患者健康饮食的总体规则是:吃干不吃稀。通过饮食护理让患者了解科学饮食,不因担心饮食不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③实施运动护理干预。在医生指导下制订运动计划,如健身操、太极拳、步行三项需氧活动,护士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每天在上午9点进行,三项活动每天选择一项,每次活动时间为30 min。通过适量运动让患者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配合治疗。④转移患者注意力。每天下午安排患者自由选择参加听音乐、阅读书报等活动,以此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⑤实施睡眠护理干预。合理制定作息时间,选择舒适的床铺,保证患者睡眠时间,发生不良情况时,及时给予疏导和干预,保证患者有良好睡眠[6]。⑥针对性减压。小组核心成员需对患者的身心需求充分了解,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干预引导,使患者宣泄内心的压力、焦虑及抑郁情绪,使其尽量保持身心舒畅。⑦引导小组成员积极正面性互动,鼓励患者分享正性体验,正面评价自己,以引导其采取积极正向的态度面对、认识和接受疾病,对于所发表言论显示抑郁、焦虑言语的患者,或者沉默不语者,可一对一进行沟通,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⑧教导患者采用深呼吸、冥想、肌肉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两组干预时间持续1个月。

1.4 评价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方面进行评价:HAMD分值>35分为严重抑郁,20~35分为中度抑郁,8~19分为轻度抑郁,<8分计为无抑郁[2]。HAMA的分值为0~68分,分数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3]。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FBG、2 hPG、HbA1c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引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问卷(GQOLI-74)对患者在心理干预1个月后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包括对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总分5项进行评定,前4项的分值均是100分,总分为400分,分数值高低与生活质量成正比,测评使用统一表格、统一的指导语,患者需独立完成,填表过程中不能使用暗示性语言[4]。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差异比较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HAMA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HAMD评分及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 HAMD 评分和 HAMA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的 HAMD 评分和 HAMA 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HAMA HAMD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对照组 30 22.18±4.07 19.86±3.95 2.240 0.029 21.47±4.47 18.56±5.05 2.363 0.021观察组 30 21.75±4.29 16.02±3.72 5.527 0.000 21.33±4.34 14.77±4.13 5.997 0.000 t值 0.398 3.876 0.123 3.182 P值 0.692 0.000 0.902 0.002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观察组的 BMI、FBG、2 hPG、HbA1c等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BMI及血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BMI及血糖情况比较()

组别 n BMI(kg/m2)HbA1c(%)对照组 30 29.46±0.20 7.56±1.72 12.02±2.81 6.92±0.91观察组 30 29.02±0.93 6.01±1.42 9.52±1.98 6.31±0.77 t值 2.533 3.806 3.983 2.803 P值 0.014 0.000 0.000 0.007 FBG(mmol/L)2 hPG(mmol/L)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n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状态 总分观察组 30 62.02±5.10 88.03±9.00 68.15±5.54 40.54±3.11 258.74±6.85对照组 30 40.23±4.86 63.28±8.58 51.36±4.87 29.58±2.2 184.45±5.71 t值 16.941 10.902 12.467 15.758 45.628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疾病发生后,很多患者会出现负面情绪,甚至会增加治疗成本,且容易导致睡眠障碍,影响睡眠与心理状态[5-6]。传统的医疗护理模式注重改善疾病症状,较为关注血液生化检查是否正常,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状态。相关文献指出[7-8],疾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程度受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影响。了解患者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对疾病的影响,抑郁与高血糖显著相关,抑郁情绪影响糖代谢,使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降低[9],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有数据统计显示,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占比约为90%[10]。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会降低对治疗的依从性,影响病情和预后,进一步使情绪恶化,导致恶性循环[11]。通过建立糖尿病康复小组能使患者获取来自医务人员、其他患者之间的精神支持及生活上有益的指导性建议的帮助,利于患者坚定治疗决心,恢复生活信心。

本研究通过系统化护理,对对照组患者从以下五点进行重点分析,并行心理护理。①认知了解。因小组里患者处于不同的知识层面,而且既往有一定情绪障碍者,更不愿意与人沟通。负面情绪导致患者对疾病看法比较悲观,对此,护理人员应耐心给患者介绍糖尿病的起因及防治措施,在患者知晓该疾病的认识基础上,调整自身生活习惯;评估患者心理状况[12]。通过观察记录小组里每位患者的行为及发言反馈情况,大致评估患者当前状态,根据情况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②加强心理护理。糖尿病无法根治,需长期用药治疗,甚至每日多次针刺采血监测血糖,且肥胖糖尿病患者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肥胖可能更具负面情绪,加之病情的转归程度慢,焦虑、抑郁等情绪会随之加重。因而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此类患者沟通,理解与接纳患者,给予关心与鼓励,组织团体活动进行互勉,指导如何有效调整情绪,从而提高自我维护能力[13]。长期保持良好心态,一步一步稳定的控制病情。护理人员亦需多多鼓励患者,讲述成功励志案例,及时提醒患者努力配合治疗达到的良好治疗效果,增强患者信心,并鼓励患者之间积极分享[14]。③鼓励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建立家庭支持系统来减轻或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愉快轻松的接受治疗。④定期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知识、指导科学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15]。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基于系统化的护理能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水平。观察组患者在HAMA及HAMD评分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在此次的研究实验中,观察组的BMI、FBG、2 hPG、HbA1c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通过系统观察及护理,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6]。我们尚不能明确心理护理对改善糖尿病及抑郁状态的确切机制,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系统化护理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因此,对此类人群组建康复小组进行系统化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饮食血糖情绪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