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反馈练习,提课堂效率

2021-07-16福建省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陈亚晶

亚太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分数数学课堂

福建省厦门市金林湾实验学校 陈亚晶

教学反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对各种信息进行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它的输出和回授、增强和减弱、顺应和调节全部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必然结果和客观需要。如果只有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将信息“填鸭式”地输出给学生,没有从学生那里回授有效的反馈信息,这将是一种单边的、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整个环节中不仅要专注于教授知识,还应设计清晰有效的反馈练习,并且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在教与练的过程中调节原定的教学设计,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反馈实践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反馈练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注重个体差异,加强训练,有针对性、分层次、趣味性和生活化地引导学生运用他们已经尝试学习的知识和能力,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前反馈练习,让学习有基础

第一个反馈练习可以在新课程开始之前进行。课前练习时,因为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整体的了解和把握,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使与本节内容关联性较强的知识形成互通互联,让学生各自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题目,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尝试性的学习。在学前练习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学习方向,及时提出必要的知识和方法,督促学生,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练习时间通常安排在课程的前十分钟,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前练基本扫除学习新课时可能遇到的障碍。这个学期笔者新接手一个班级,这个班的乘法口诀掌握得不是非常扎实,计算能力不高。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前,笔者利用短短的五分钟让学生熟背乘法口诀表,直到每个学生倒背如流为止。背熟后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如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开火车背熟等。口算是数学教学中较常用到的一种复习和检测手段,与新课程下眼花缭乱的各种“处女秀”现象相比,口算显得更实在,一直被一线教师使用,也更容易实践操作。这种针对性强的课前反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是通过前练展开新课难点,有效地逐一突破,更好地突出重点。例如,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连续进位)时,笔者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4×4+2”“29×3”类型题,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这样的练习形式使学生愉快地获得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在设计习题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因此,练习不仅要有基本问题,还要有发展思维的问题,使之适合不同的学生,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通过前练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旧知识孕育新知识,新知识在旧知识中诞生,使学生的思维不被打破。以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设计作业做铺垫。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授新知识之前,我们应该安排一些与新知识有关的练习,为知识迁移做好准备。

课前反馈的目的在于引旧探新,铺路架桥,它虽然重要,但毕竟不是主体,复习量过大有喧宾夺主之弊,过小又达不到目的,所以必须适量。

二、课中反馈练习,让课堂有实效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我们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探索和发现的主体,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放手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的课堂才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课中反馈作为第二次的反馈练习主要在讲解完新课后进行。要做好教学工作,就要做好课堂反馈练习。学生水平有高有低,反馈练习也要有延伸,设计要面向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反馈中,要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一是知识转化,通过一些基本的、单项的、模仿性的题目进行实践。这是刚学完新课后的集中反馈,是学生刚获得概念、性质、法则,首次应用于个例之中的模拟性练习,必须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牢固掌握获得的一般道理,并将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成为后面的“发展”“发散”等练习以及向新知迁移的基础。例如,在教完“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笔者设计了以下练习:(1)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2)读出下面的分数。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所进行的模仿性较强的简单练习,是巩固知识和进行更深入练习必不可少的。

二是知识同化,在不改变知识本质特征的前提下,通过消化理解知识,设计综合性、变式性的练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转化为认知结构。通过变式练习“固本”,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共同的本质特征;通过变式与反例的分析,提高对本质特征的认识。同样是教学完“分数的初步认识”后,笔者让学生动手折纸,每人用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1/4,出现下列情况,让学生思考:最后一种是1/4吗?

从看图写分数、读分数,到动手折出几分之一,课中反馈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没有学生的完全独立思考,不着急交流;学生没有发现学习障碍,不着急解释,而是让学生在尝试、提问、讨论、合作及自我展示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学习。这种课堂反馈实践,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有效的课堂。

三、课后反馈练习,让知识有延伸

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组成部分,享受数学、享受课堂、享受学习理应成为师生共同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吴正宪老师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结束时,讲了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又热又渴,唐僧便派八戒去找个西瓜。不一会儿,八戒找到了一个大西瓜。悟空提议:‘咱们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到四分之一,怎么样?’八戒一听就急了:‘我找来的西瓜,只能分到四分之一,太少了。不行,我要八分之一,最少也得要六分之一。’听了八戒的话,大家都笑了。你们说,大家笑什么呢?”这样的结尾把学生带入快乐的数学王国,通过讲故事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在一次听课中,有个老师上的是“圆的认识”,最后一个环节设计如下。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圆是由正方形不断切割得到的,激起学生思维的膨胀。其次,让学生欣赏圆的美:厦门五缘湾大桥与倒影形成的大圆、园博园的月光环、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图、世界著名的圆形标志设计等。在轻松愉悦的音乐中,不仅把学生带进圆的美妙世界中,而且更进一步彰显了圆的文化内涵,能使学生感受圆给大家带来的无穷魅力与享受。最后,教师布置作业:一个圆很漂亮,不同大小的圆形成一个更漂亮的图案。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他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这样的课堂没有机械的练习,而是让学生感受数学极限的思想,拉近了数学与生命的距离,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能够触摸到数学。经过这种教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种温暖的感觉,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应用数学的能力,以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为基础,体现了课堂的永恒美。

反馈练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务求针对性强、有实效,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优秀的反馈练习不仅能促进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能拓宽和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课前实事求是、开放式的反馈练习,为教学实践的生成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课中及时有效的课堂反馈,预设与生成相结合;课后多样而有趣的反馈,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为了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实践的质量,应该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多种策略相互配合、合理应用。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要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实践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分数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算分数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