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1-07-16殷殷
殷 殷
(宝应县人民医院儿科 江苏 宝应 225800)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临床多见的主要以小血管炎为病理改变的全身综合征,也是小儿就诊的常见原因,具有复杂的病因,一般认为与感染、遗传和免疫等因素紧密相关。该病易反复发作,并且会影响人体诸多器官系统,如累及皮肤系统、关节、消化道和肾脏等,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危及生命。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且免疫力较低,因此该病对他们的危害比成年人更大[1]。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除常规治疗措施外,孟鲁司特钠的联合应用可使治疗效果事半功倍[2]。本研究观察了56 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通过比较常规氯雷他定治疗与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疗效,探讨了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突出作用,旨在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20 年10 月我院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56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 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 版诊断标准[3],患儿年龄2 ~13 岁。观察组中有15 例男童和13 例女童,平均年龄(7.46±1.58)岁。对照组中有16 例男童和12 例女童,平均年龄(7.29±1.53)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在其家长陪同下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对症治疗以及氯雷他定药物治疗,基础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控制感染、补充维生素C、避免接触过敏原、伴有关节、消化道或肾脏症状者给予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氯雷他定口服剂量依照患儿体重确定,体重>30 kg 患儿,给予每日口服1 次10 mg;体重≤30 kg 患儿,给予每日口服1 次5 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2 ~5 岁患儿,1 次/d,1 次4 mg;6 ~14 岁患儿,1 次/d,1 次5 mg;每晚睡前服药。两组均以连续用药2 周作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皮肤、消化道及关节症状消退时间。
血清生化指标: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患儿血清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
临床有效率:显效:治疗1 周内未出现新的皮肤紫癜,且用药后2 周内所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有效:治疗2 周内皮肤紫癜基本消失,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无效:治疗2 周后,紫癜仍然反复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新的系统症状。临床总有效率是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对比
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对比( ± s,d)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对比( ± s,d)
关节症状消退时间观察组 28 5.30±1.26 4.02±0.75 3.83±0.36对照组 28 7.06±1.14 5.83±0.62 4.56±0.44 t 5.4809 9.8425 6.7946 P<0.01 <0.01 <0.01组别 例数 皮肤症状消退时间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血清生化指标检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对比( ±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对比( ± s)
血清生化指标 观察组(n=28)对照组(n=28) t P CRP/(mg·L-1) 治疗前12.61±2.25 12.45±2.18 0.2702 >0.05治疗后 6.39±1.45 8.27±2.03 3.9877 <0.05 t 12.2959 7.4253 - -P <0.05 <0.05 - -IL-6/(ng·L-1)治疗前24.72±8.41 23.84±8.35 0.3929 >0.05治疗后15.16±5.33 18.78±6.52 2.2746 <0.05 t 5.0806 2.5274 - -P <0.05 <0.05 - -IgA/(g·L-1) 治疗前 9.66±1.58 9.70±1.64 0.0929 >0.05治疗后 4.74±0.65 6.02±0.72 6.9826 <0.05 t 15.2382 10.8720 - -P <0.05 <0.05 - -
2.3 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例)
3.讨论
当儿童患过敏性紫癜时,在积极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外,应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以改善及缓解患儿不适。抗过敏药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案之一。氯雷他定是一种高效,持久的三环抗组胺药,是一种高选择性的外周血H1受体拮抗剂,它可以缓解由过敏反应引起的多种症状,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中可以达到一定的疗效[4]。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在本研究中进行观察和比较后发现,对照组单纯使用氯雷他定的疗效不如观察组理想,其总有效率71.43%低于观察组的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各类症状消退的时间更长。因此可见,有必要探讨效果更好、见效更快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方案。
免疫功能障碍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重要发病机理。致敏物作为抗原进入儿童体内之后,机体会产生大量抗体。两者相结合而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内膜上大量沉积,从而诱导中性粒细胞迁移和大量炎性介质的释放,引起血管炎性反应并诱发多系统病变。糖皮质激素药物能够抑制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并降低血管炎的强度,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并控制病情进展。但是,糖皮质激素具有严重的副作用,特别是长期使用会抑制骨的形成,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5],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化道,导致胃酸大量分泌,易加重患儿的消化道反应。研究表明,白三烯炎性因子是诱发过敏性紫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中,选择对白三烯具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可以改善治疗效果。孟鲁司特钠是白三烯受体的拮抗剂,可以特异性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1)受体。与糖皮质激素药物相比,孟鲁司特钠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更灵敏,能有效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减少自由基和炎性细胞的产生,并能有效保护肾功能[6];另外,有研究表明,孟鲁司特钠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复发率[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观察的血清生化指标中,CRP 可以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并增加促炎因子的释放;IgA 免疫复合物沉积是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主要原因;IL-6 是过敏性紫癜发病机理中的重要炎性细胞因子。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表明该组患儿的病情控制更为稳定。
综上所述,孟鲁司特钠联合氯雷他定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促进患儿症状的消退,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