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笑侠生平著作考述

2021-07-16周久凤

红楼梦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研究者红楼梦戏曲

周久凤

内容提要:民国时期,张笑侠的名字在红学与戏曲研究界经常出现,但目前专业文献对其生平事迹等纪录不详,学界对其丰富的著述尚缺乏详细了解和深入研究。 本文通过钩沉零散而关联的文献资料,初步辨明与梳理张笑侠其人其著,为相关专业研究和史料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民国红学界有一位学人叫张笑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写过十余万言的《读红楼梦笔记》,特别是其与芙萍关于红楼诸钗的“脚”之争,为学界所熟知。 但人们对其生平著作等情况却知之甚少,相关文献亦无具体纪录。 吕启祥、林东海主编的《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2001)节选了张笑侠的《读红楼梦笔记》第四章“红之评”,收录了他的《读红楼梦脚的研究之后》和《红楼梦的脚有了铁证》。 值得注意的是,该书还收录了署名“蒹葭簃主”的《谈红楼梦剧》和署名“化蝶”的《金陵十二钗册》《贾元春的生死》。无独有偶,民国戏曲研究界也有一位张笑侠,常用“蒹葭”“蒹葭簃”“蒹葭簃主”等署名发表谈戏谈剧文章,如在《戏剧月刊》(上海)、《益世报》(北京)有署名张笑侠的《蒹葭簃戏话》《蒹葭簃谈戏》《蒹葭簃剧话》等。 《中华画报》(天津)1932 年第2 卷第163—164 期连载了署名张笑侠的《贾元春的生死》,其内容与《益世报》(北京)1929 年7 月12日—13 日署名“化蝶”的《贾元春的生死》完全相同。 《中华画报》1932 年第2 卷第150—152 期连载了张笑侠的《红楼梦的人数问题》,1932 年第2 卷第165 期刊登了张笑侠的《凤牡丹打花鼓》《雪艳琴盘丝洞》《朱琴心采花赶府》等三幅剧照,第175 期载有张笑侠的《名》,第192 期载有张笑侠的《北平戏专近讯》等。 《中华画报》在同年同卷不同期上,既有“张笑侠”的红学文章,又有“张笑侠”的戏剧戏曲类图片和文章,如此“巧合”,“张笑侠”是否同一人? 是否正是与芙萍有过红楼“脚”争的张笑侠呢? 张笑侠何许人也? 张笑侠与“蒹葭簃主”“化蝶”等署名有何关联?

一、红楼学人与戏曲研究者张笑侠实为同一人考

(一)戏曲研究者张笑侠的基本情况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5 年6 月出版了《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史论卷”,其中影印出版了戏曲研究者张笑侠的《国剧韵典》,该书曾由北平戏曲研究社民国廿四年(1935)十一月初版;1989 年10 月上海书店《民国丛书》第一编第54 册收录。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在《国剧韵典》影印本的“出版前言”中说:“在搜索典籍和确定选题的过程中,我们也悲哀地看到,有很多重要的戏曲专家和学者似乎已被学界淡忘。 ……被遗忘的还有张笑侠,曾组建中华戏曲社并任社长,编撰出版过《脸谱大全》《国剧韵典》等一系列戏曲文献,这样一位有贡献的戏曲研究者,查阅很多戏曲类艺术辞典并无纪录。”《大系》附加了“作者简介”:张笑侠,生卒年月不详。 1936 年创办戏曲研究社,任社长。 专注做戏曲研究和出版工作,1935 年著有《国剧韵典》,1936 年主持编撰《脸谱大全》《相声一集》,其他书如《国剧场面图解》《名伶世系表》《净角脸谱挂屏》《丑角脸谱挂屏》及脸谱月份牌、脸谱扇面、脸谱贺年片等数十种,均陆续由戏曲研究社出版。 显然,张笑侠是一位著述丰富、具有一定影响的戏曲研究与编辑出版者,但他是否就是《读红楼梦笔记》的作者,需查考明辨。

(二)红楼学人张笑侠与戏曲研究者张笑侠实为同一人考

刘梦溪先生在《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列举了红学研究中的十七次论争,其中第三次是张笑侠与芙萍关于《红楼梦》中女性是大脚还是小脚的争论。 芙萍在北京《益世报》“红楼梦号”第1 期上发表了《红楼梦“脚”的研究》,其结论是:“(一)在女性脚的问题上,曹雪芹有意把‘真事隐去’,大说梦话。 那些女性美人来自金陵,本应是小脚,但这样不合作者‘满洲旗人’的身份,所以莫若不谈。 (二)《红楼梦》处处讲影子,节节论真假,这个脚的疑难,正是让世人猜谜以成案,以收到‘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妙用。”张笑侠认为《红楼梦》中的女性是大脚,并撰文列举了“天足”的理由和证据,发表了《读〈红楼梦〉“脚”的研究以后》和《〈红楼梦〉的“脚”有了铁证》。 红楼诸钗是“天足”还是“缠足”之争,学界并未达成一致意见,唐德刚先生在五十年后又重提此问。 “脚论”与“脚争”并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笔者意从芙萍与张笑侠的关系,以及从张笑侠陈述“大脚”理由和证据的材料中,分析推断这位红学研究者张笑侠正是戏曲研究者张笑侠。

其一,戏曲研究者张笑侠编纂的《国剧韵典》书前有出版编辑界同仁、戏剧戏曲评论者、名伶等七人为之作“序”。有一篇“成序”言:“吾友张笑侠,对于戏剧研究有素,今创编《国剧韵典》,于每字就其音节详为诠释,可以说近年来戏剧界一大创作。”末题:“二十四年十一月九日成芙萍写于北平现代日报编辑部。”为张笑侠《国剧韵典》作序的“成芙萍”何许人也? 查阅资料发现:“芙萍即成扶平,是清末满洲镶黄旗人,也是民国时期京华著名报人。”《故都文化趣闻》详细记载了满族报人成扶平:满旗镶黄旗人,老姓佟佳氏,原名成廉,又名成芙萍。 1907 年出生于北京。 成扶平是上世纪20 年代至40 年代北京地区有一定影响的新闻记者和自由撰稿人。 1934 年曾创办《现代日报》并任主编。40 年代后期任《新民报》编辑和记者(张恨水任主编)。 芙萍曾于1929 年在张恨水主编的《世界日报》副刊上连载长文《旗族旧俗志》,后被日本人盗版。 晚年的成扶平穷困潦倒,蜗居于陋巷,抱着著作被侵权却诉讼无门的遗憾,于1982 年1 月病逝于家中,身外之物分文皆无,唯有其见诸报章洋洋洒洒之遗墨。成扶平与张笑侠同为新闻出版界同仁和写稿人,也是志趣相投、爱好戏曲的文人好友。 成扶平之子成善卿在《天桥史话》中述:每逢星期天,张笑侠与成扶平、张次溪、陈逸飞、于俊波等文人雅士,常到张笑侠的胞兄惺泉法师主持的陶然亭龙爪寺大殿(抱冰堂)聚会,举办京剧清唱。成扶平(即成芙萍)1935 年为《国剧韵典》作序,平时常以“芙萍”“扶平”等署名发表文章。 在芙萍发表《红楼梦“脚”的研究》之后,张笑侠与其展开探讨,由此证实,与芙萍展开红楼“脚”争的张笑侠正是《国剧韵典》的编者张笑侠。

其二,张笑侠在“脚”争中列举了“大脚”的几条“理由”:一是第二十三回写林黛玉看《西厢》,站在地上一气看完十六出,说明林黛玉是大脚,不是小脚,否则不会有这样的工夫。 二是第二十五回凤姐持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犬杀犬,见着人瞪眼就要杀人。 如此勇猛,当不是“小脚娘”的笔力,因此王熙凤应该是大脚。 三是第二十七回宝钗扑蝶:倒引得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是写大脚女子,薛宝钗应该是大脚。 四是唱戏的女伶:“小生藕官,大花面葵官,小花面豆官,老外艾官,老旦茄官,这几个人我敢武断她们绝对是大脚不是小脚,因为她们的角色是小脚不好办的。”另外,“我还有一个最浅的引证:就是舞台上演‘黛玉葬花’,‘千金一笑’,演这两出戏全是天足,并没有蹬寸子上场的,如果蹬着寸子上场,我想绝定不好看。”透过张笑侠文章中的“工夫”“笔力”“女伶”等术语用词,尤其是根据唱戏女演员的动作要求而断言是“大脚”,足见这位红楼评论者独到的戏剧舞台演艺分析视角。 《国剧韵典》“臧序”言:“析津张君笑侠。 博谙剧事。”“王序”言:“吾友张子笑侠,操笔而执记者业垂十余年,每於治事之暇,喜从老伶工游,耳濡目染,审辨慎思。”由此可见,红学研究者张笑侠与谙熟戏剧角色功夫的戏曲研究者张笑侠十分“合一”。

其三,张笑侠在“天足”“铁证”方面列举了两个“证人”:一是一位叫王梦曾的朋友在书中找到了确证,即第三十二回袭人烦史湘云帮助她做鞋:袭人的脚与宝玉的脚差不多,当然是大脚无疑了;二是一位叫陈梦陶的“旗族”朋友告诉他:第四十九回描写的“羊皮小靴”与“鹿皮小靴”,正是旗族中天足(大脚)妇女所穿,不能因有个“小”字就代表小脚鞋。 戏曲研究者张笑侠编辑出版过《相声一集》,还搜辑整理过相声《变兔子》,其中有一段幽默逗乐的段子:“甲 阎王爷说:‘你们说一说哪一行比你们嘴损!’我说:‘就是北平笑社的那一群人,什么陈逸飞呀,景孤血呀,王梦曾呀,耿小的呀,张艳篱呀,成扶平呀,张笑侠(这全是编著者的朋友)呀,这一群人,一天到晚的坐在家里拿着一管笔,净做些稿子在北平的各报上胡骂,请想他们比我们更可恨不是?’”戏曲研究者张笑侠在相声段子里提到王梦曾,与向红学研究者张笑侠提供“天足”材料的王梦曾,如此“吻合”。 而上文提到的陈梦陶也不是陌生人。 戏曲研究者张笑侠曾通过北票老友陈梦陶认识唢呐名手程鲁瞻,转抄程鲁瞻收藏的《唢呐曲牌工尺谱》,用“蒹葭簃主”(张开)的署名在《戏剧月刊》上发表,“小引”末题:“一九三〇,八,十一日张开于北平蒹葭簃。”(“蒹葭簃主”“张开”即为张笑侠,将后述)戏曲研究者张笑侠提到的“北票老友”陈梦陶与红学研究者张笑侠提及的“旗族朋友”陈梦陶显然是同一个人。 不仅如此,戏曲研究者张笑侠在《变兔子》段子中提到的成扶平,就是写红楼“脚论”的芙萍;提到的张艳篱,曾以“艳篱”的署名写了《给笑侠序〈读红楼梦笔记〉》,发表在1928 年7 月5 日的天津《泰晤士报》“快哉亭”栏目上(《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第272—273 页收录)。 由此断定,张笑侠就是一位红楼学人与戏曲研究者。

其四,戏曲研究者张笑侠常用“蒹葭”“蒹葭簃”“蒹葭簃主”等署名发表谈戏谈剧类文章。 而“蒹葭簃主”等署名同样也出现在红学研究者张笑侠发表的文章上。 张笑侠的《读红楼梦笔记》在早年有一定影响的天津《泰晤士报》“快哉亭”栏目上(1928 年4 月10 日至1929 年7 月8 日,计172 期)连载,长约十余万字,开篇“小引”末注:“一九二八,一,二六写于古燕之蒹葭楼。”张笑侠在天津《泰晤士报》“戏剧”栏目第二十三期(1930 年3 月23 日)、第二十四期(1930 年3 月30 日)发表了《蒹葭簃谈戏——谈〈红楼梦〉剧》,与以“蒹葭簃主”的署名在北京《民国日报》“古剧周刊”第四十三号(1931 年11 月14 日)、第四十四号(1931年11 月21 日)发表的《谈〈红楼梦〉剧》(即《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收录的“蒹葭簃主”《谈红楼梦剧》的文献来源)相同。 从作者不同署名和文章内容一致的相互关联中,进一步证实红学研究者张笑侠正是戏曲研究者张笑侠。

二、张笑侠生平著述考证

(一)张笑侠的生卒年、籍贯、名字、肖像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言张笑侠的生卒年不详。 笔者在文献钩沉与查考中发现,《京报》(邵飘萍、潘公弼创办)1936 年6 月18 日第6 版头条载有《以著作为生之张笑侠控宝文堂等书铺称翻印著作请求法办》一文,揭告宝文堂铺掌刘筱庭、学古堂铺长白香庭侵权翻印《相声集》。 细读并查考后发现,以著作为生之张笑侠,正是本文所考人物——红学与戏曲研究者张笑侠,从中可以推断其生年并得知其籍贯等重要信息:“宣武门外上斜街西头三庙大院三号住户张笑侠,年三十二岁,宛平县人,素以著作各种书籍为生。 ……窃张笑侠,于民国二十二年间曾著作相声集小说一部,是年七月三十日,在北平市内出版,上编一本,书中计有相声总论,牛头轿等目录十节。”张笑侠提供的住址“三庙大院三号”,正与北平戏曲研究社出版的《国剧韵典》版权页所署“北平邮政十九局界三庙大院三号”社址相符;《相声一集》曾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七月初版、民国二十七年(1938)一月再版,查该书及张笑侠诸多的戏剧戏曲出版图书,版权页均印有“北京宣武门外三庙大院三号”,与《京报》文中“张笑侠”的地址一致。 中国书店1990 年7 月影印出版了张笑侠的《脸谱大全》,由戏曲作家、理论家、教育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翁偶虹于1988 年重新审定,翁先生在“前言”中述:笑侠创办戏曲研究社,出版戏曲图书,如《相声集》《国剧韵典》等。 故此,《京报》“以著作为生之张笑侠”就是红楼与戏曲研究者张笑侠,1936 年张笑侠三十二岁,那么,其出生年为1904 年。

张笑侠的卒年,目前尚不能查定。 20 世纪50 年代张笑侠还编写出版过图书,如,京剧剧本《红楼二尤》和《铁弓缘》、《怎样学习京戏锣鼓》、《怎样学胡琴》、京剧唱谱《荒山泪》和《岳家庄》、《京剧胡琴入门》以及藏本《钟子期听琴》等。 在《京剧胡琴入门》一书前面,有张笑侠1955 年12月10 日写的“编者的话”:“1952 年我曾写了一本‘怎样学胡琴’,当时只注意到胡琴的过门和牌子问题,……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我重新编写了这本‘京剧胡琴入门’。”查考发现,北京市文联资料室收藏的《春柳》1-7 期合订本,其借阅卡上留下了张笑侠1956 年12 月24 日的借阅签名。张笑侠的后来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查考。 值得一提的是,民俗学者、谜家江更生先生曾于2006 年7 月25 日在上海灯谜网上发表了《耽爱灯谜的“红学家”》,其中提及解放后张笑侠任职于北京艺术研究所,但没有个人生平具体信息。需要指出的是,江先生言“早在《新月》创刊号上就登过《红楼梦大事年表》等的张笑侠”,其实有误,《新月》创刊号上登的是胡适《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张笑侠《红楼梦大事年表》发表在北京《益世报》“益世俱乐部”上。 但江先生所言解放后张笑侠任职于北京艺术研究所,为追踪与完善张笑侠的后续情况提供了一个线索。

从《京报》文中已经知道张笑侠的籍贯是“宛平县人”。张笑侠还在《北平午报》1932 年2 月3 日—4 日第2 版上发表了《张开说话》,在“解题”中自云:“卑人,姓张名开字笑侠,乃河北宛平人氏。”众所周知,河北宛平县与今北京相互关联。 《国剧韵典》“臧序”谓“析津张君笑侠”,“析津”为古县名,与宛平县为燕京析津府治所。 《国剧韵典》署“古燕张笑侠编”,“古燕”因古时北京为燕国都城而得名,燕京即今北京。 《北京市大兴县地名志》记载:“宛平县,旧县名。 辽开泰元年(1012 年)十一月更幽都县名宛平县,与析津县同附郭南京,属析津府。 金为大兴府,与大兴县附郭中都。 元属大都路,仍与大兴县附郭大都。 明初属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 年),改属顺天府,与大兴县附郭京都。 清因明旧。 1914 年顺天府废,改隶京兆地方。 1928 年属河北省,1949 年境东部划归大兴县(包括大兴县现属芦城、北臧村、庞各庄、榆垡、定福庄、大辛庄、南各庄等乡镇)。 1952年县境划属北京市,撤宛平县,置京西矿区今称门头沟区。宛平县名遂废。”故张笑侠时言“河北宛平人氏”,即今北京人。

张笑侠的“名”与“字”。 今人江更生、朱育珉主编的《中国灯谜辞典》和朱永文编著的《中华诗词灯谜》等书,在编辑谜家词条时均言“张笑侠,字少泉”。 《制谜味之素》确题有“少泉张咲侠”,但尚不足以证其“字”为“少泉”。 前文已述,张笑侠在《北平午报》的《张开说话》中自云“姓张名开字笑侠”,表明张笑侠本名叫“张开”,“笑侠”是其“字”。 当代文献中也有一个例子可印证“张开”即张笑侠:北京市《文史资料选编》第45 辑收录了张笑侠的《北京戏园的变迁》,文前有李克非先生1990 年11 月8 日“按语”:“吾友张笑侠君,研究戏曲艺术有年,三四十年代间著有:《京剧脸谱大全》、《中国戏曲大辞典》及《怎样拉胡琴》(用笔名张开发表)等。 《北京戏园的变迁》是笑侠在二十年代末撰写的一篇故都各剧场情况的调查报告,写于1927 年。今交《文史资料选编》刊出,以飨戏曲同好及北京社会民俗学研究工作者们。 荔翁庚午立冬写于北京鹤寿书屋。”李克非先生言张笑侠《怎样拉胡琴》用“笔名”张开发表,实应为用“本名”发表。 这也无妨,同样能证明张开就是张笑侠。 张笑侠用“张开”署名的文章,如《谈腔调板眼》《北平各剧社角色调查》《故都社会写真:一人班》《申江梨园三日记》等。 三四十年代间,张笑侠还用过“海生”等署名发表“古燕菊訊”“古城菊訊”等梨园讯息和见闻随感等。

张笑侠的肖像照片现在很难找到。 但《天津商报画刊》1935 年第16 卷第2 期第2 页,刊有“国剧韵典之编纂者张笑侠探母戏装造像”(如图1);《天津商报每日画刊》1936 年第18 卷第32 期第2 页,刊有“昆伶白云生与臧岚光张笑侠合照”(如图2);宋凤娴编辑、张笑侠校订的《名伶世系表》(北平戏曲研究社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出版),封面上印有与图2 一样的“三人照”,且下方有文字标注(如图3)。 通过辨认名伶剧照,“三人照”中“名昆小生”白云生在后排右侧,“名旦”臧岚光在前排,后排左侧者,显然就是“戏剧家”张笑侠。 白云生(1902-1972)、臧岚光(1912—1980),均为河北籍。 臧岚光曾给张笑侠《国剧韵典》作序,为《脸谱大全》题签。 张笑侠“戏装造像”以及与名伶“合照”,可为寻找人物图像提供参照。

(二)张笑侠与“蒹葭簃主”“化蝶”等署名

“蒹葭”义取《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簃”意为楼阁旁边的小屋,常用于书斋名。 晚清名臣张之洞曾在今北京西城区陶然亭西北龙树寺出钱筑屋,取名“蒹葭簃”,常邀请文人墨客到此宴饮赋诗。 因寺内有棵大槐树,树状似龙爪,故称“龙爪槐”,寺名又称“龙树寺”“龙爪寺”。 现今西城区陶然亭公园西湖的西侧有一座“抱冰堂”,就是当年张之洞修建“蒹葭簃”之后增建的。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笑侠的胞兄惺泉法师曾是龙爪寺(“蒹葭簃”处)的方丈。成扶平(“芙萍”)之子成善卿在《天桥史话》中记述:辛亥革命后,天桥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相声艺人队伍,于俊波是一位秀才,胡琴也拉得很好。 嗜好京剧与相声的张笑侠,常与于俊波、成扶平、张次溪、陈逸飞等到龙爪寺大殿雅聚清唱。 张笑侠早年酷爱灯谜与相声,1933 年搜辑整理了相声《猜灯谜》,1926 年与徐愚生合编《制谜味之素(谜界南针)》,该书版权页印有“编辑者蒹葭簃主张咲侠”,张笑侠在《自序》末题:“岁在丙寅,南吕初旬少泉张咲侠作于燕京之蒹葭簃南窗下。”综合以上分析,张笑侠早年可能与其胞兄居住在“龙爪寺”(“蒹葭簃”)处,他发表文章用“蒹葭”“蒹葭簃”“蒹葭簃主”署名,应与当时陶然亭西北龙树寺“蒹葭簃”的名称有关,“蒹葭簃主”抑或是张笑侠的一个雅“号”。

图1

图2

图3

张笑侠的“化蝶”署名。 本文开头提及《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收录了署名“化蝶”的《金陵十二钗册》和《贾元春的生死》两篇文章。 其中,《贾元春的生死》,在《益世报》(北京)1929 年7 月12 日—13 日分两期以“化蝶”的署名发表,后在《中华画报》(天津)1932 年第2 卷第163—164 期以“张笑侠”的署名发表,表明张笑侠用过“化蝶”的署名。 张笑侠博谙剧事,尤精于韵律声谱,曾以“蒹葭簃主”(张开)的署名在《戏剧月刊》(上海)1930 年第3 卷第1期发表了《唢呐曲牌工尺谱》。 而此刊1931 年第3 卷第5期有署名“化蝶”的《小楼杰作:林冲夜奔剧本》,曲牌唱词上标注了“工尺谱”,笔者推断,其标注者“化蝶”亦为张笑侠。 再看《金陵十二钗册》和《贾元春的生死》的文末措辞,前篇末句是:“据鄙人的意见是这样的读法,不当之处仍望诸大红学家指正是幸。”后篇末句是:“以上所列年表,是照鄙人的意见来推算,不对的地方恐怕难免,对与不对,均望读者诸君原谅,并请指正是幸。”从措辞中可以看出,两篇署名“化蝶”的作者应为同人,均为张笑侠。

三、张笑侠《自序》经历及戏曲研究社成立时间

1935 年6 月16 日,张笑侠在《国剧韵典》“国剧音韵谈”中自述:“我自从着手编纂《中国戏曲音韵辞典》以来,感觉到现在的剧界,很需要国剧的音韵专书,所以把没有整理完的戏曲辞典,放在了一边,先写这本《国剧韵典》。”1935 年11 月《国剧韵典》出版后,张笑侠便继续整理早期筹划但中途搁置的《中国戏曲大辞典》,就在该著即将大功告成并拟于1939 年秋预备付印之时,1939 年9 月20 日夜间,西邻失火,烧毁了他的整个戏曲书店。 张笑侠对这段经历有过专门叙述,文章见《戏世界》1948 年第367 期张笑侠《国际辞典自序》(笔者考注:标题刊印有误,“际”应为“剧”,即《国剧辞典自序》)。 张笑侠在《自序》中说:“这本书开始搜集材料,是在民国十八年,书名原定是《中国戏曲大辞典》,内容很广泛,连昆曲,梆子,以及各地的地方剧的一切,完全收入,一直到了民国二十四年,先整理出来了一本《国剧韵典》,跟着仍继续整理这本《中国戏曲大辞典》,到民国二十八年已竟整理得有点眉目,预备付印了,不幸在是年九月二十日夜间两点钟,由西邻失慎,把我的一个‘戏曲书店’整个的全烧了,一点东西没剩,所幸者就算是人全跑出来了。 在我的生命史上,这是一页最伤心的事,尤其是那几部还没印刷出版的原稿(中国戏曲大辞典,大衣箱图解,二衣箱图解,盔头箱图解,把子箱图解,国剧扮相谱,三国脸谱集,西游脸谱集,封神脸谱集,以及脸谱大全续编共十种),还有我半生搜得的戏剧书籍,名伶照片,名伶书画,不到两个钟头,完全付之一炬了,当时我险些儿疯了,后经亲友用种种的方法解劝,又因为我从来是一个‘没心没肺’的,所以不曾疯。”张笑侠之后多年另谋生计,先是做了四年生意,生意遇到不顺后便一气出了北平,先到了山东临城,与一个朋友合作,开了一座酒店,酒店后期的生意也不好,在山东又呆了四年多,等到临城与徐州通火车后,便乘车到了徐州,在徐州住一段时期,又搭车到南京,再由南京到上海,几个老朋友留住下来,又拾起了笔墨生活(笔者考注:当是1947 年初回到上海,期间以驻沪记者身份在戏剧报刊上发表一些梨园讯息等),一直到次年(1948 年)八月始回北平。 回到北平后,仍然过写稿子的生涯,继续完成十几年未完成的工作。 可能因被毁的很多资料再也难以搜集,之后未见《中国戏曲大辞典》出版,现仅见其1948 年8月返回北平后将编纂《中国戏曲大辞典》初稿时少许幸存的卡片内容,以“国剧辞典一画、二画”等为题,在上海《戏世界》1948 年第369 期等陆续发表。

关于北平戏曲研究社成立的时间。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在《国剧韵典》的“作者简介”中言张笑侠“1936 年创办戏曲研究社,任社长”。 翁偶虹先生在影印《脸谱大全》“前言”中亦言“一九三六年,笑侠创办戏曲研究社,出版戏曲图书”。 以上两种文献均将北平戏曲研究社的创办时间记为“1936 年”。 其实,张笑侠在1935 年8 月编辑出版的《旧本失街亭》“序言”中已明确记载:“本社自民国十九年成立以来,(民国十九年九月二十七日领有北平市公安局第三一九号批照)至今将五周年纪念。”因此,北平戏曲研究社成立的确切时间应为“1930 年9 月27 日。”

综上所述,张笑侠是民国时期一位知名的红学与戏曲研究者,成果颇丰。 据笔者统计,他发表各类文章篇目约160 余种(不计分期连载的若干数目),发文年段主要集中在1925-1932、1935-1939、1947-1948,文章署名除了用“张笑侠”,还用过“张开”“蒹葭簃主”“化蝶”等。 张笑侠早年致力于红学研究,除了上文提到的之外,还有在北京《益世报》上的《〈红楼梦〉两性人物统计》(1929 年7 月8日)《〈红楼梦〉大事年表》(1929 年8 月3-12 日)、《关于〈红楼梦〉:序言》(1930 年8 月14-19 日)、《关于〈红楼梦〉:八十回本〈红楼梦〉与百二十回本之不同略谈》(1930年8 月20-31 日,9 月1-10、12、15-18、21-24、27-30 日、10 月2-3 日)等。 其《读红楼梦笔记》,对红楼文本进行了系统解读,至今仍有较高的阅读参考与学术研究价值。 尤其第四章“红之评”,有“千载佳文”之美誉。 本文通过钩沉零散而关联的文献资料,初步厘清与梳理张笑侠其人其貌,旨在为相关专业史论研究和艺术史料编写提供一些参考。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正。

注释

① 吕启祥、林东海主编《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314—335 页。 以下引文中凡涉该书皆出于此,恕不另注。

② 张笑侠《国剧韵典》

(

影印本

)

,中国戏剧出版社2015 年版。 以下引文中凡涉该书,皆出于此,恕不另注。

③ 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年版,第328—331 页。

④ 赵志强《清末民国时期“旗族”内涵之初探》,参见编委会选编《纪念王钟翰先生百年诞辰学术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第324 页。

⑤ 周简段《故都文化趣闻》,新星出版社2017 年版,第85—87 页。

⑥ 成善卿《天桥史话》,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1990 年版,第226—228 页。

⑦ 张笑侠搜集整理《变兔子》,参见刘英男《中国传统相声大全》第5 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年版,第256 页。

⑧ 蒹葭簃主《唢呐曲牌工尺谱》,《戏剧月刊》

(

上海

)

1930 年第3 卷第1 期。

⑨ 张笑侠《京剧胡琴入门》,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 年版。

⑩ 大兴县地名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北京市大兴县地名志》,北京出版社1992 年版,第368 页。

[11] 周树模《榛莽中相与徘徊嗟叹而已樊山感而成咏予亦继作》,《东方杂志》

(

上海

)

1917 年第14 卷第6 期。[12] 张笑侠、徐愚生编辑《制谜味之素

(

谜界南针

)

》,中华印刷局1926 年版,第2 页。[13] 张笑侠编纂、张地山绘制《脸谱大全》

(

影印本

)

,中国书店1990 年版,第2 页。

[14] 张笑侠主编《旧本失街亭》,北平戏曲研究社1935 年版,第1 页。

猜你喜欢

研究者红楼梦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戏曲从哪里来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