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德英日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典型模式、共通做法及启示

2021-07-15刘贤凤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6期
关键词:经验借鉴培训模式比较分析

[摘要]发达国家继续教育与培训的代表性模式主要包括美国凸显校本特色的教育模式、德国多主体共同推进的教育模式、英国以继续教育学院为基地的教育模式以及日本基于通信技术发展的混合教育模式。文章对比分析各国继续教育与培训模式,总结发达国家在继续教育与培训的理念、政策法规、学习途径、培训内容、培训手段、监督体系等方面的共同做法。借鉴各国经验,我国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推进:构建贯穿职业导向的培训网络体系,强化继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构建多元化和层级式的培训方法与路径,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培训内容体系,搭建信息化繼续教育与培训平台,构建行业导向的继续教育多元评价体系。

[关键词]美德英日;继续教育与培训;培训模式;经验借鉴;比较分析

[作者简介]刘贤凤(1969- ),女,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安徽  合肥  230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安徽省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移动学习共同体对线上学习投入的促进成效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zdxsjg062)

[中图分类号]G71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2-0080-08

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构成,继续教育与培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学习和教育机会,在推动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面对社会大众对于继续教育与培训需求的逐渐增加,我国政府近年来连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等十四部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的通知》《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对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重视度日益提升,为我国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政策支持。在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方面,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下文简称美德英日)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各国已经形成成熟完善的模式,积累了丰富经验。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美德英日等发达国家在继续教育与培训方面的主要模式,深入总结各国的共有做法,以期为我国实施继续教育与培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美德英日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典型模式

1.美国:凸显校本特色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模式。美国联邦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继续教育与培训,很多大学、学院、社区组织和社会团体都开展了大量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美国继续教育与培训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强调突出校本特色。笔者通过对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的梳理与对比,具体分析美国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模式。

哈佛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以将卓越教育覆盖到学习者的每一个成长阶段作为宗旨,具有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特点。一方面,哈佛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门类齐全,覆盖了全校的11个专业学院,培训规模宏大,每年参与哈佛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的学习者有几十万人,仅一个学院就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超过600门课程;另一方面,培养对象大众化,从高中毕业生到博士研究生,从普通白领到公司管理者,从职前培训人员到退休人员,从在校大学生到国际交换生,都可以在哈佛大学找到适合自身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

与哈佛大学相比,麻省理工学院的继续教育与培训较为强化具体应用,可以用“小而精”来概括其特点。为保证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的实用性、高端性和精深化,麻省理工学院采用适度匹配、追求高端的发展路线,大力发展与学校整体方向符合的高端项目,并密切关注社会的实际需求,传播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持续不断地将培训项目细化。从1960年至今,麻省理工学院的继续教育始终保持适度的规模,将每个项目的规模控制在30~40人。虽然该校的继续教育规模无法与哈佛大学相提并论,但是由于这些项目的品质较高,深受世界各地学习者的喜爱。

在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的实施上,斯坦福大学重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以产业发展需求为载体开拓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早在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就与“硅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创建了会员公司协议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有效巩固了大学与产业之间的关系,推动了学校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此外,斯坦福大学基于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了在线继续教育与培训课程平台,大部分继续教育项目可以采用在线课堂的形式开展。除了斯坦福大学以外,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也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开展在线继续教育与培训,不仅建立了大型的开放式网络课程,还率先采用SPOC模式为学习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课程。

从以上可见,美国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模式充分体现出校本特色,具有多样化、灵活性、受众广的特点。各院校在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的实施上,有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受众广,并提供多元化培训形式,人们既可以选择线上课程,也可以选择线下课程,既有长期培训,也有短期讲授。同时,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各院校在继续教育与培训方案的制订上充分体现个性化特点,为培训对象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以此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有效贯彻终身化的培养理念。

2.德国:基于多元主体协同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模式。德国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实施主体多元,各机构分属于不同的协会组织,主要由政府、欧盟组织、教育培训机构、行业企业协会、社区、教会、政治团体以及私人团队等主体负责具体运营。经过2006年的教育制度改革,德国将原属于联邦政府的继续教育管理权下放到州政府,州政府在《德国联邦继续教育法》的大框架下对本辖域内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实行监督和管理。德国各州政府对继续教育与培训主体仅仅实施有限管理,除了对于教师资格的硬性规定外,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德国联邦继续教育法》保证了继续教育主体的多样化以及差异化发展,能够为德国公民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继续教育课程。在德国多元化继续教育与培训主体中,只有少数是专业的教育类机构,高等院校的数量也较少,而其他类型的组织占据了大多数。

同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德国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形式,涌现出很多新型的学习方法,如网络学习法、指导学习法、混合学习法和自学法。在德国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具体执行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定位,由以教师讲授为主逐渐转变为学习者自我提升为主,教师主要发挥课程指导、督促学习和课后支援的作用。新时期德国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主体既是德国继续教育发展的优势力量,同时又对继续教育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9月20日,德國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商界联合会、工会等联合推出“国家继续教育战略”,把数字化时代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着力强化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在全德国营造一种新型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文化。目前,德国为了促使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数字化转型,深入推动“国家继续教育战略”的实施,采取了多项举措:一是促进数字教育平台的透明化,开通教育证书在线管理的功能,智能化匹配学习需求和继续教育项目。二是为个人晋升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经费,增加3.5亿欧元帮助社会大众参与继续教育项目。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正式教育成果认证工作,逐步打破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之间的壁垒。四是继续强化基础教育,并逐步提升社会公众的识字算数能力,增加低门槛普适性的课程数量。五是完善全国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的统计工作,为更好地掌握继续教育发展方向奠定基础。

3.英国:以继续教育学院为基地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模式。长期以来,英国主要通过继续教育学院实施继续教育与培训,为英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英国继续教育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在继续教育领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提升国民的技能水平,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继续教育法规,并多次进行改革与创新。2006年,《继续教育:提高技能,改善生活机遇》指出,继续教育学院要为各个年龄段的社会大众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更加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需求。2010年,《英国继续教育与技能计划》指出,继续教育学院要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更多的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2016年,《16岁后技能培训计划》提出,要求学习者具备较好的基础、增加沟通技术轨和学术轨的桥梁课程设置、提升雇主地位三项改革措施,完善了当前的技能教育系统。该计划的实施是英国政府对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进行的一次重要改革,构建了与学术系统平等的技术教育系统,夯实了以继续教育学院为基地实施继续教育的基础,形成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并重的局面。

英国以继续教育学院为基地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保障了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有效满足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升需求。二是英国继续教育与培训方式多样化,既有线下的面授课程,也有线上的虚拟网络授课;同时,还采用集中授课和分散教学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既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又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三是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电子图书馆、网络沟通平台、课程网站等帮助其自学,整合远程教学资源和方法,促进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四是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评估系统。例如,2007年英国教育技能部(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kills)颁发了《继续教育卓越框架》,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各地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学工作实施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下一年度的招生数量和财政补贴数额,有效促进了继续教育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五是重视与社会的联系。通过与政府合作办学、开展企业培训、发展社区教育等手段,增强继续教育学院与社会的联系,满足不同层级社会大众的学习需求。

4.日本:基于通信技术发展的混合继续教育与培训模式。一直以来,日本民众和社会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认可度较高,日本文部科学省很早就开展了继续教育体系的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日本形成了基于通信技术发展的混合继续教育模式。具体来看,日本各院校提升了利用多媒体进行继续教育授课的比重,社会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获得学分。同时,各院校还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开展通信制继续教育,如邮寄教材进行自学、传统面授方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等。日本政府只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继续教育发展的大框架,具体的实施细则是由各院校自主决定,充分保障了各院校继续教育与培训的自主权。例如,早稻田大学的e-school继续教育项目,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开展教学,并为其设置与全日制学生不同的课程,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类的数学课程、英语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演习和毕业研究等方面。为迎合上班族的学习时间,课程时间集中于工作日的夜间和周末的白天。为保障继续教育与培训质量,学校对教学过程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虽然早稻田大学的e-school项目上课的形式多为远程教育,但采用的是小班教学制度,每个班级都会配备一名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进行学习指导,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受教育者进行综合评价,受教育者需要修满124学分才能达到毕业要求,和普通教育的学分要求等同,有力地保障了继续教育质量,为学习者继续获得更高的学历和学位打通了上升道路。

除了上述措施,日本政府注重以立法的形式促进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持续强化了继续教育的法制化建设,如颁布了《学校教育法》《大学通信教育设置基准》《大学设置基准》《大学院设置基准》《专门职大学院设置基准》等法律法规,为高等教育机构开办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提供了系统完善的法律支持。除此以外,日本政府针对继续教育还建立了弹性学习制度,对继续教育项目的时间不做具体规定,学习者可以选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并且,部分学习者还可以利用“长期履修制度”,将参与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时间最长延长至10年。日本政府对于继续教育项目的大力支持,有力促进了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发展。

二、美德英日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共通做法解析

虽然美德英日等国都在各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各不相同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发展模式,但是通过比较分析,能够总结出各国在继续教育与培训上的共通做法。

1.贯彻终身教育理念,推动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动态化、协同化发展。终身教育理念打破了以往“一次教育定终身”的观念。通过对美德英日等国继续教育与培训模式的分析,发现发达国家都较为重视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并以各种形式落实终身教育理念。早在2000年,由英美的四所名校——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共同投资建设的终身学习联盟,最初只面向这四所大学的50万名校友,后来终身学习联盟的规模逐步扩大,面向社会大众开放,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远程课程资源。各国通过贯彻终身教育理念,为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将继续教育作为自我完善的一种形式,并坚持终身学习。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继续教育与培训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形式,需要动态化、协同化发展。对此,发达国家在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的过程中,加强互联网技术融入,构建网络平台,搭建线上课程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效创新了教学形式,持续推动继续教育的动态化发展。此外,发达国家还注重整合各类继续教育资源,强化高等教育组织、行业企业、科研团体、政府单位、第三方培训机构等市场主体的协同合作。通过各主体的积极参与,为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有助于打造高水平的继续教育教师团队,保持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协同发展。

2.重视法制化建设,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持续发展。各国在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时,十分重视对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法制化建设,使得继续教育与培训主体的行为有法可依,能够在法律的框架内履行自己的义务。

为更好地实施继续教育与培训活动,提升社会人力资本,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相继出台了《职业训练合作法案》《青年就业与示范教育计划法案》《全面就业与培训法案》《职业培训计划》等法律法规,形成了完善的继续教育法律体系,推动了美国继续教育的合理化发展。

德国围绕职业教育与培训,早在1969年就制定颁布了《联邦职业教育法》。随后几十年中,又陆续出台了《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联邦劳动促进法》《企业宪法》《联邦青年劳动保护法》。2005年又修订了《联邦职业教育法》。2019年12月,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签署《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加强职业教育工作法》,将数字化时代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构建系统化的继续教育法案,夯实了德国职业教育强国地位。

英国颁布实施了《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法》《学习技能法》以及《学习成功》白皮书,将继续教育与培训相关的细节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强化了英国政府对继续教育与培训发展的控制。完善的法律体系有效提升了继续教育在整个英国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在促进社会公众坚持终身学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制定了《学校教育法》《职业安定法》《技能者培训规程》《普通学校和职工技术学校改革方案》《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等法律,督促各利益主体主动参与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明确各利益主体的权责和成果分担模式,为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法律保障。

3.具有弹性的学习制度,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途径。继续教育与培訓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由于平时忙于工作事务,这部分人群的学习时间较为分散。为适应成人的学习时间,美德英日等国都建立了富有弹性的继续教育制度。其中,日本的埼玉大学从2015年就开始设置夜间课程,专门为社会大众进行继续学习提供便利,还延长了学制,学习者可以将学习的时间最长延至10年。英国继续学院为社会人群提供了包括在线学习、线下培训、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培训等多样化、个性化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途径,培训内容涵盖了函授学习、学位进修、专业研讨、选修讲座、研讨会学习等。各国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彰显了继续教育与培训的灵活性,满足了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也调动了社会大众参与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的积极性。

4.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内容体现综合性,课程设计强调实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美德英日等国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内容涵盖范围较广,综合性较强,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在课程的编排上强调实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不仅关注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提升需要,还特别关注学习者的学历晋升要求;围绕产业发展趋势设计课程,保持学习者的能力发展与产业发展相一致,为学习者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社会环境提供便利。各国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既有提升专业文化水平的培训项目,又有锻炼实践技能的课程,还有休闲娱乐类的培训项目。虽然都是针对社会大众开展的培训,但是各国的侧重点并不相同。美国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更加重视提升社会生产效益,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在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课程设置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课程体系,保障学习者“学有所用”。德国在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设计时更加注重内容的实用性,针对学习者实践技能提升方面的课程较多,课程安排比较灵活,学习者更容易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理念。英国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也十分强调技能的提升,对职业技能、就业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十分重视。英国政府促进继续教育与培训发展的大多数措施是促进社会大众获得更多的技能,如实行国家资格认证、推动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融通、改进职业技能指导、实行产业大学、强调雇主对继续教育的参与等。日本继续教育与培训机构具有课程设置的自主权,课程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有效保障课程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

5.与现代教育技术紧密对接,实现继续教育与培训手段的现代化。长期以来,美德英日等国在发展继续教育与培训过程中,注重强化信息技术的融入,包括开展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3Dmax演示教学等,有力促进了继续教育与培训手段的现代化。其中,美国一些高等教育机构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教育,开设了一系列适应社会大众需求的课程,利用远程手段开展继续教育项目,提升了继续教育与培训在美国社会的影响力。闻名世界的凤凰大学在线,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建设学习网站,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全美每年在线学习的人数超过百万人。除此以外,美国一些企业会在员工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中运用3Dmax 虚拟仿真技术,增强培训的直观性,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培训内容,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和理论水平。德国大力发展非正式学习,鼓励学习者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远程教育培训,使社会大众在工作之余能够进行自我提升,培养了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英国政府考虑到继续教育的学习者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很难进行统一的集中教育,于是通过继续教育学院这种专业化的教育平台,整合远程教育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针对社会大众的学习特点开发更多有效的教育教学工具,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促进继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日本各高校也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并建立了灵活的学制和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以方便社会大众接受继续教育。尽管各国采用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各不相同,但是都秉持方便成人进行学习的宗旨,不断完善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持续推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促进继续教育与培训的现代化发展。

6.鼓励多主体共同参与继续教育与培训活动,建构督导框架。继续教育与培训相关的利益主体多元,包括政府、行业企业、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等。美德英日等国在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的过程中,有效调动了各利益主体的参与。具体可以归结为:一是各国将继续教育与培训的管理权下放给培训组织,只要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培训主体地位的确立,调动了各利益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二是各国都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来开办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这样学习者就可以“用脚投票”,由此激活了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的市场竞争,提升了继续教育与培训市场的效率。三是各国都鼓励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差异化发展,通过各方主体之间的协作和资源共享,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四是各国都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每个利益主体都能从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中获得应有收益。然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为继续教育与培训带来大量资源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市场混乱。为此,各国又构建了与继续教育与培训相关的督导框架,明确了督导的范围、宗旨和标准,通过对继续教育与培训进行科学督导,有效规范了各参与主体的行为,提升了管理与评估水平,保障了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有序运转。

三、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1.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构建贯穿职业导向的培训网络体系。发展继续教育与培训是落实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往我国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一直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大部分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是仿照学历教育的发展模式,缺乏准确的定位,职业教育特色缺乏,对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产生了不利影响。新时期,我国应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贯穿职业导向的培训网络体系,不仅要在政策法规中着重强调继续教育的发展,还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将继续教育提升到与普通学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根据继续教育与培训对象多元化、学习时间分散化、学习内容针对性强等特点,我国应加快构建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形成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培训网络体系。同时,我国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应发挥校本培训特色,根据自身办学特点进行精准定位,建立相应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一是规模大实力强的继续教育机构,可以借鉴哈佛大学发展继续教育的经验,建立较为全面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二是研究型继续教育机构,应建立“小而精”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育高层次的职业领导型人才。三是教学型继续教育机构可以侧重培育技术应用型人才,着力提升人才的职业能力。

2.强化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当前,在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法中,与终身教育相关的专项法律和指导性法规还不够完善,法律支撑不足,严重影响我国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有序发展。借鉴美德英日等国继续教育法制化建设经验,我国应加快终身教育的立法工作,完善继续教育法律体系,规范和推动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工作。要明确继续教育与培训在整个教育法律系统中的地位。在终身教育的发展方向下,将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法律法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参与主体的权责划分,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地位,科学划定继续教育的办学和质量评定标准,推动企业积极参与,保障社会大众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权利,确保我国继续教育与培训有法可依。

3.构建多元化、层级式的培训方法与路径,完善继续教育渠道。借鉴美德英日等国的通用做法,我国应加快构建多元化、层级式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模式,不断完善学习渠道,增强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实效性。一是在继续教育与培训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受教育群体的特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基于评判性的教学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基于合作的教学法等,提升学习者的课堂参与度。二是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文化水平以及不同年龄的学习者构建层级式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升学习者的各项能力。同时,还可以采用层层教学的方式,即老学员带新学员,鼓勵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三是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受教育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如采用考试、成果汇报、小论文、社会调研报告、专利等形式,综合评定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四是畅通继续教育渠道,吸引更多学习者的参与。搭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继续教育平台,保障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路径参与继续教育。例如,通过参加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成人教育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历提升。再如,可以参加短期培训,在一段时间内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通过考核后积累相应的学分。

4.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继续教育内容体系。美德英日等国普遍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通过市场竞争,保障了继续教育与培训服务的高质量供给。对此,我国应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继续教育资源投入,提高继续教育与培训的服务质量,形成由政府、企业、社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供给模式。继续教育与培训以增强学习者的社会适应度、提升学习者的技能为主要目的,因此,在继续教育与培训内容的供给上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培训的实用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根据产业市场的发展变化,加快培训内容的更新,动态调整培训产品资源与服务供给,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各类人才需求。一方面,当前我国最为紧缺的是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对此,可以适当将继续教育与培训资源向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方面倾斜;另一方面,继续教育与培训机构还要强化服务面向,围绕当前急需培训服务的人群,做好服务工作。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这部分人群对继续教育的了解比较少,却存在较大的学习需求。建议继续教育与培训机构前期深入组织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农民工群体的学习需求,设计相应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并根据农民工群体的学习特点,创新培训形式和方法,提高培训效能,提升他们的竞争力,为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5.搭建信息化继续教育与培训平台,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的远程培训。搭建专业化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网络平台,为社会大众提供远程教育服务,突破时空限制,提升自主学习效率。一方面,整合现有的学习资源,加强网络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补充与当前产业发展趋势相契合的课程门类,运用多媒体技术,将AR和VR技术引入网络课堂,创新课程组织形式,促进学习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另一方面,在网络平台中引入基于移动设备的学习系统,推广移动学习的形式。移动学习系统不仅能够促进学员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在线学习,还支持学员在线答疑交流、自主检测、作业提交等。同时,通过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学员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成果都会通过大数据进行呈现,有利于继续教育与培训机构及时掌握受教育者的学习信息,监督不同地区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提升网络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在线学习效率的提高。

6.构建行业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提高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含金量”。保障继续教育与培训的质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重要途径。一是围绕继续教育与培训质量评价的发展要求,吸收政府、继续教育机构、行业企业、社会、个人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升评估结果的公信力。二是多元主体共同制定评价标准。继续教育机构应联合教育部门和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继续教育与培训的质量评价标准,对学习者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进行考核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授予学习者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需要说明的是,继续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应与行业认证标准保持一致,保障学习者所获得的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能够获得行业企业的认可。三是建设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学分银行,实现继续教育成果的认证、继续教育学分的积累与转换,保证继续教育与培训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含金量”,提升学习者参与继续教育与培训项目的积极性。

总之,我国继续教育与培训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在借鉴发达国家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建设凸显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有助于提升继续教育与培训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促进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皎晖.德国首次推出“国家继续教育战略”[J].世界教育信息,2019(19):75.

[2]王欣.英国继续教育学院发展的特色与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1):76-80.

[3]蒋艳红,陈琳.英国《继续教育与技能计划(2010~2013)》及其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1(15):40-44.

[4]安蓉,莫奇.英国教学卓越框架(TEF)计划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高教探索,2017(10):66-70+95.

猜你喜欢

经验借鉴培训模式比较分析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师徒帮带退役士兵“333”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中外供给侧改革的比较与启示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
绿色税收体系构建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