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阅读链接”,提高语文教学价值
2021-07-15曾桂虹
曾桂虹
【摘要】“阅读链接”是统编本教材阅读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又能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深化理解。而灵活运用“阅读链接”,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巩固课文写作方法。所以说,“阅读链接”既能落实语文素养,有效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又能凸显人文主题。
【关键词】阅读链接;加强理解;比较异同;巩固方法
“阅读链接”是统编本教材阅读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三年级开始,统编本教材的部分课文后就安排了“阅读链接”这一栏目。它是课文自然延伸,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对比阅读,扩大阅读视野的材料资源。它既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又能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深化理解;它既能落实语文素养,有效达成单元教学目标,又能凸显人文主题,使学生通过学习,让人文主题得以强化和升华。可是,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的语文教师没有结合相应的课文进行有效的教学,要么轻描谈写,一带而过,要么“视而不见”。没有灵活运用“阅读链接”,忽视了“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也没有理解教材编者的真正意图。
如何运用“阅读链接”提高教学价值?下面,笔者结合小学四年级部分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活用“阅读链接”,加强理解
有些“阅读链接”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说明,是学习语文的参考资料。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我们通常可以抓住文本的重点句、关键词去品析。其实,在教学时,有的“阅读链接”做到灵活运用,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教学《琥珀》一文时,笔者引导了学生们知道作者讲述的故事的每一部分都有一定的依据,也就是说,本文故事的创作不是作者凭空想象的,而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而作者主要依据的就是琥珀的一般形成过程,那你们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吗?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抓住学生们的求知兴趣,立即引导学生自读该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让学生说一说琥珀的形成要经历几个阶段。这时,“阅读链接”就发挥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子们对文中琥珀的形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活用“阅读链接”,比较异同
1.主题内容的比较
对于同一内容或同一主题的作品,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异同,进而凸显单元人文主题。比如,《普罗米修斯》讲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而“盗”火的故事。该课文的“阅读链接”是根据袁珂的《深化选择百题》相关内容改写一个《燧人钻木取火》的故事。这两个作品都是讲“取火”的神话故事,不同的是《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而《燧人钻木取火》是中国古神话。在比较阅读中,笔者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描写的取火过程与之进行比较,在交流中,感受取火的方式不一样,通过朗读相关语段,进一步体会神话故事不同的神奇、美妙。
2.抒发情感的比较
“阅读链接”所选的内容,有的与课文描写的事、人,甚至运用的方法截然不同,但是,两者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比如,《梅兰芳蓄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该课文后的“阅读链接”是田野作品——《难忘的一课》。两个作品描写的内容不一样,《梅兰芳蓄须》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蓄须明志的故事,表达了梅兰芳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难忘的一课》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学生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们比较读:体会到了这些内容的相似之处——两个作品都表达了人物的爱国心、家园情。
3.人物形象的比较
若课文与“阅读链接”所描写的人物完全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来读懂人物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比较文章人物的形象特点。比如,《“诺曼底号”历险记》是俄国大作家雨果的作品,此文塑造的人物是哈尔威船长,他的形象特点——忠于职守、舍己救人,是通过场面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烘托的。而这篇课文的“阅读链接”内容《挑山工》是我国作家冯骥才的作品,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如从作家身份、文章内容等方面去对比,就脱离了单元语文要素——感受人物品质。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进行比较:课文中的哈尔威船长和“阅读链接”中的挑山工的人物特点是什么?为了塑造这个人物特点,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切入,学生在对比中知道了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特点也不一样,但是塑造的人物都是抓住了场面描写(环境描写)、人物细节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来烘托形象特点。让学生进一步知道,要感知人物的形象、品质,可以抓住场面描写及人物细节描写。
4.表达方法的比较
(1)表达方法的相同点(相似点)。《白鹅》是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学了此文后,可让学生们对该课后的“阅读链接”——《白公鹅》一文进行比较,教师适当地引导,发现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①两位作家笔下鹅的共同点——两只鹅都很高傲,比如叫声,白鹅引吭大叫,白公鹅大声叫唤;比如步态,白鹅从容不迫,白公鹅慢条斯理;比如吃相,白鹅架子十足,白公鹅则十分霸道。②两篇文章写法的相似之处:在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总写),再具体描写(分写),主要花了很多笔墨具体写鹅与人的关系;在修饰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对比的写法;在表达情感上,都是运用了明贬实暗(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通过对比阅读两篇文章,目的是为了更好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也为这个单元的习作作准备。
(2)表达方法的不同点。在教学老舍先生写的《猫》一课时,通过让学生默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两位名家:夏丏尊、周而复写猫的片段,了解他們对猫的喜爱。这时,笔者抛出了一个问题:比较一下,夏丏尊、周而复两位作家表达的对猫的喜爱之情和老舍先生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问题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夏丏尊先生通过写猫的外形和写一家人的感受来表达对猫的喜爱;周而复先生通过写猫的毛色、动作、神态来表达对猫的喜爱;而老舍先生则是通过用总分总结构,用事例,用明贬实暗(反语)的写法来表达情感。这样一对比,让学生知道了不同的作家写同一种动物,要表达同一种情感也会有不同的写法。
三、活用“阅读链接”,巩固批注方法
有些“阅读链接”,教材是没有作阅读提示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文本或这个单元教学目标的语文要素着手,从而对语文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比如,《牛和鹅》这篇课文的“阅读链接”,提供给我们的阅读文章是李汉荣写的《牛的写意》。此篇“阅读链接”没有安排阅读要求。在学完课文后,笔者抓住该课文的一个知识点——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笔者引导学生根据《牛和鹅》这篇课文的批注方法:有疑问、有体会、写得好、有启发等角度给“阅读链接”中《牛的写意》片段内容进行批注,做到学以致用。从而进一步对这个单元教学目标语文要素进行落实。这也是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的有效行径。
“阅读链接”以课文为中心,拓展到阅读有关作品。作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补充,它可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只要我们在教学时灵活地运用“阅读链接”,就能发挥其存在的教学价值,对落实语文素养、达到单元教学目标,起到一定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宝全.关于阅读链接教学的研究[J].小说月刊,2015.
[2]陈灵.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J].新课程·小学,2015(4).
[3]李伟忠.“阅读链接”的教学价值及使用建议[J].小学语文教学,2020.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