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笔耕”到“口撰”

2021-07-15果红

新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笔耕稿纸卷面

果红

望着电脑中83万字的新书书稿,我一时感慨万千:数十年来,我在文字间闪展腾挪,诉说着对这个世界的所有感知,文字在我的驱驰之下,经历了“手写、打字、口述”3个历程,见证着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苦辣酸甜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手写:磨亮犁铧耕素笺

就文学创作来讲,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边缘人”,既未投名师门下,亦非专业院校深造。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受了家兄的“熏染”,家兄在村里当通讯员,我因此得以接触到一些报纸副刊。一来二去,读得有些手痒,便悄悄地操起了笔,开始写所谓的“文章”。

人生第一次用稿纸誊稿,投给了当时的《鞍山日报》“千山”副刊版,《小小说二题》寄出去半个月就见报了。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此后一发不可收,用稿纸写稿渐成习惯,天长日久,握笔的拇指、食指和中指间,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与稿纸接触的手肚儿,也磨出了厚厚的一层皮。

打字:叮咚敲出万朵花

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用多年积攒的稿费买了一台电脑,又咬着牙学会了五笔打字法,开始正式“弃笔用脑”,成了当时时髦的“电脑写稿族”。

书写工具的改变,把我从繁重的文字修改、誊抄工作中解放出来。电脑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对文章的思维方式。以前写文章时,总是酝酿许久,把情节、中心、段落甚至语言都推敲得几近成熟,才动笔写出来。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还往往存在“想时顺溜”和“写时别扭”之间的矛盾,于是就这里勾勾抹抹,那里删删改改,“卷面污迹斑斑”,看着,就让人有些扫兴。而电脑写作则不同了,我随想随打字,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不管删几句还是添几段,从“卷面”上都看不出来,交给编辑的,永远是一张完美、洁净的答卷。

不过,凡事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一是写稿时间抻长了。手写时代,一篇千字文从构思到写完,大约需要30分钟;而用电脑敲字,却至少用50分钟。二是坐在电脑前写稿,久坐不动,头晕眼花,颈椎病、腰椎病呼啦啦地找上门来。

口述:唇齿开合吐华章

手机功能的提升与完善,给写稿族带来了福音。两年前,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在手机中下载了一种“语音输入”功能:我对着手机说话,手机屏上便会把语音转换成一行行文字。这种“直播功能”让我惊喜万分!我终于远离了“茧子”,摆脱了“久坐”,我可以边走边说,边吃边说,边玩边说,随时随地,即可写稿。

我所住的小区旁边有一片小树林,林间有几条小径。双休日的晚饭后,我喜欢到那个小树林里散散步。散步过程中,我一边构思文章,一边口述文章:不用稿纸和电,无须香烟和热茶,我就能走着、想着、说着、写着了!月明星稀,清风拂面,万籁俱寂。此情此景,极宜构思文章。通常,走第一圈时构思文章的脉络,确定好文章的主题;走第二圈时,构思好每一段的段意;走第三圈时,我便可以流利地口述写稿了。一篇千字文,真正口述成稿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往往是一个晚上“溜圈”的工夫,我能在林间口述出五六篇文章。而后归家,将手机上口述存储的文字转到电脑上,稍加排版、修改,一篇篇文章便出炉啦。

口述成文大大缩短了我的写作时间,也促成了一大批作品的“速生丰产”:《在夏天的羽翼下乘凉》《住在乡土里的倭瓜》《篱笆墙,飘扬在乡土里的一面酒旗》《铁匠炉在乡土里歌唱》《爽是东北人的标签》《聆听夏天的血脉》《一片禅心听鸟鸣》《许我一日闲,得与百草亲》《沉淀在乡村的石碾》《只管种好你的豆子》像一只只鸽子,飞向全国报刊。赶上公事不紧、心绪宁静时,两个双休日的晚上我能用嘴“写”出15篇左右的文章,足够投三四周的啦,真可谓:两晚耕耘,四周“收租”,文学创作也由“苦耕”变成了“乐述”。

日复一日,我心依旧;年复一年,情深不寿。写作方式雖然不断变换,但我初心未改:对文字的敬畏,对生活的感恩。不管将来写作方式、书写工具发展到哪一个层面或何种形式,我都会守定根本,用心地浇灌每一个汉字,使一个个朴素的文字变得鲜活而有生命,并且开出甜美的花来……

猜你喜欢

笔耕稿纸卷面
程建明
大学专业课平时成绩评定的创新模式
——以卷面加分为例
从生活实感出发展开写作——陕西三代作家如何笔耕“以人民为中心”
四川动物杂志稿纸
考试分
春耕与笔耕
笔耕墨耨 守住经典——陈茂才书法印象
稿纸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