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与中国周边外交
2021-07-15凌胜利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周边地区带来深刻影响,体现为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周边经济发展受阻、周边安全合作分化和周边人文交流弱化等。周边环境的新变化给中国带来机遇与挑战。推进中国周边外交,要增强周边外交主动性,实现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有机协调;要深化周边经济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周边安全合作,营造和平稳定周边环境;周边外交要整体把握,精耕细作;要促进周边人文交流,做到人心相通。
[关键词] 大变局; 国际关系; 周边外交; 战略环境
[中图分类号] D820; R1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6-0035-04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疫情冲击加剧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变,使得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需要对疫情影响下的国际环境加强研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1受疫情影响,全球或将进入一个战略收缩期,周边外交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对此,需要全面准确分析疫情对中国周边地区的影响,剖析疫情之后中国面临的周边环境新变化,继续经略周边,营造良好环境,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不断夯实基础。
疫情对中国周边地区的影响
疫情给各国经济和社会带来很大压力。总的来看,疫情对于周边地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周边地区的大国战略竞争加剧。自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就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对中国的战略施压不断加码。“美国拉拢印度、日本等地区大国与中国开展全方位竞争,加剧了地区局势的紧张,干扰了地区合作的进程和合作机制构建的步伐。”2拜登政府基本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框架,非常重视美日印澳四国合作。2021年3月,上任不到1个月,拜登政府就召开了美日印澳首脑峰会,试图升级和完善“印太战略”合作,表明了对“印太战略”的重视态度。此外,还有美俄战略竞争依然延续,尽管美俄战略竞争的重心在欧洲,但是美俄战略竞争也影响了中国周边地区的国际格局。
周边经济发展受阻。疫情暴发以来,周边国家的经济大多呈现逆增长的态势。此前经济发展形势不错的东南亚国家,只有越南、缅甸和文莱保持微弱增长,一些国家因疫返贫概率增加。周边大国日本、印度等因为疫情冲击经济受损严重。2021年4月以来,印度疫情加剧,经济复苏更加困难。同时,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国家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重组。中国和周边国家依然保持着紧密的经济联系,但“一带一路”在周边国家推进所面临的阻力明显增加。在“印太战略”的推动下,美日印澳四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更加明显。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循环部分受阻,四国试图组建新产业链。美日还谋求通过资本和技术优势,扶植印太地区其他国家制造业的发展。
周边安全合作分化。对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而言,中美两国的巨大体量和实力,使得亚太国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美国在亚太安全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强化了冷战时期打造的联盟体系,而且还不断构建各种形式的安全合作。不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对于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的覆盖有限。对于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东盟担忧其会削弱东盟在亚太地区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基本立场是不迎合、不接受。亚太地区安全合作分化将导致地区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地区稳定更需精心维护,地区安全合作更加困难。从长远来看,地区安全分化还会影响地区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加剧了周边国家的脆弱性,使得一些国家内部动荡的风险增加。
周边人文交流弱化。疫情对周边地区的人文交流形成较大冲击,人员往来、境外旅游等都明显减少。长期以来,周边地区的人文交流受到了历史问题、宗教问题、大国博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周边国家之间的民心相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疫情不仅限制了周边地区的人文交流,而且还产生了一定负面作用。周边人文交流需要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以保持人文交流的延续性。
总之,疫情对于周边地區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周边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的内外挑战都会有所增加。特别是大国竞争的加剧对于周边地区的分化效应,将严重影响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人文合作。
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总体来看,受疫情的冲击,中国的周边环境更加复杂和更具挑战性,做好周边外交需要对周边环境的新变化有所统筹和整体把握。
中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大国博弈。周边地区目前逐渐成为全球战略重心所在,也是大国博弈的焦点地区。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崛起面临的压力也有所增加,特别是有的亚太地区大国与中国的竞争有所加剧。美国通过推动“印太战略”,“加大了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干预力度,阻遏中国持续崛起的进程和不断拓展的地区影响力”。1中国需要在大国竞争中避免处于完全孤立的态势,要加强各国对华战略动机的分析,深入剖析大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找准发展和合作定位,制定适宜的对策。
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有所改变。周边外交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争取更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和周边政策的认同与支持。但随着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拓展和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依赖的增强,周边有的国家对中国的疑虑不降反升。2受疫情冲击,周边国家对华的心态更加复杂。一方面,希望搭乘中国的经济发展快车,实现本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安全方面,一些国家对中国又持怀疑态度,政治上在大国之间游离。随着大国竞争的加剧,周边国家待价而沽的心态更加明显。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并不希望中美战略竞争过于激烈,加剧它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的困境。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多次表示不愿卷入中美战略竞争,也希望中美战略竞争不要过于激烈。事实上,这种态度反映了亚太地区大部分国家的心声。
周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可能受到影响。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中充当“发动机”,为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周边国家和中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形成了较深的经济利益交织关系。但是,一方面,基于对华经济依赖不断增长的担忧,有的周边国家有意识地寻求大国平衡,在经济方面不断加强与其他大国的合作,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另一方面,一些大国为了抵消或者削弱中国的优势,采取了一些举措,旨在削弱中国的经济影响力。1
其他大国对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关注度有所减少。受疫情冲击,世界主要大国的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这也使得这些国家的战略重心都聚焦在国内政治和其周边地区,对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关注度自然会有所减少。相对而言,中国虽然一度也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但很快有效管控住疫情并率先实现经济快速复苏。中国对周边地区的重视程度依旧,具备与其他大国在中国周边地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中国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吸引力依然强劲。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冲击,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总体保持延续,贸易总量依然保持增长态势。中国继续推动与周边地区经济合作,加速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实施。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正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周边国家和中国的经济合作依然有较大的潜力和深厚的基础。
中国推动抗击疫情国际合作增强了周边命运共同体意识。随着疫情的不断扩散,中国与周边国家都意识到病毒是没有国界的,不分种族、肤色,所有人都会受到病毒的侵袭。2疫情期间,中国也展示了地区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给周边许多国家提供了医疗援助,包括派出医疗人员、援助抗疫物资,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周边命运共同体意识。
积极推进中国周边外交
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3面对全球战略收缩与周边地区的新形势,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推进中国周边外交。
增强周边外交的主动性,实现周边外交和大国外交有机协调。长期以来,我国周边外交受大国外交影响较深。周边地区大国林立,关系复杂,大国外交对周边外交的影响不可避免。但与此同时,周边国家大都希望尽可能地增强各自的战略自主性,不愿意在大国博弈中卷入太深,更多在大国之间采取平衡或者对冲战略。应关注周边国家的这种战略自主性的诉求,促进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更加稳定。一是理性分析大国竞争对于周边外交的影响,区分不同领域大国竞争的影响程度。二是关注周边中小国家的诉求,尽可能和周边中小国家建立各种密切联系。三是处理周边国家外交关系要注重保持延续性,确保周边国家关系协调稳定。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是近年来中国推进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经济合作的大手笔。虽然疫情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深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符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经济利益。中国主导创建的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合作机制,都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们需要结合周边国家的利益诉求,精耕细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为维护周边地区乃至世界稳定繁荣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周边安全合作,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周边地区安全形势呈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交织,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利益纠葛并存的态势。周边安全的影响因素极为复杂,既有大国博弈,也有地区纷争,周边有的国家还存在国内政治斗争,推进周边安全合作的难度和阻力不小。疫情导致一些国家经济社会矛盾加剧,对其政局稳定造成一定冲击。其中缅甸体现得尤为明显。缅甸政局动荡已经引发国际关注,成为影响地区安全的重要议题。加强周边安全合作,一是加强非传统安全合作。推动与周边国家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有助于抑制同盟政治和大国对抗对地区安全的消极影响,增强与周边国家的安全互信,促进地区安全环境改善等。1二是加强大国战略分歧管控。大国博弈对于周边安全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加强大国战略分歧管控有助于预防大国间冲突,避免矛盾升级。三是推进周边地区安全机制的构建和协调。周边地区安全合作存在碎片化现象,甚至不乏竞争,这严重地影响了周边地区的安全治理。应通过制度协调和大国协调的双重协调方式,尽可能强化周边安全治理。
周边外交要整体把握,精耕细作。周边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性。鉴于当前全球进入战略收缩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应适当收缩战线、聚焦重点国家与重点领域。2一是对于与中国没有核心利益冲突、利益契合度较高且具有一定地區影响力的国家,中国应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合作,打造全方位伙伴关系。二是对于与中国没有核心利益冲突但利益契合度一般的国家,中国应与这些国家长期保持友好关系,不断促进利益交汇,做好邻居好伙伴。三是对于与中国存在核心利益冲突的国家,中国应谨慎评估与这些国家的整体关系,管控分歧,求同存异。
周边人文交流需细水长流,做到人心相通。受疫情影响,中国和周边国家人文交流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人文交流依然重要。一是推动周边旅游发展,增进人员相互了解。通过简化旅游签证、开办旅游年或旅游月等活动,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旅游往来。目前,中国境外旅游排名前10的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泰国等,大多是周边国家,相互之间旅游基础较好,潜力较大。二是继续加强教育和科技交流合作,增进深层次人文交流。通过交流合作,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人士,夯实人文交流基础。三是健全和完善周边人文交流合作机制。重视非政府组织在人文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促进周边人文交流规范有序、互信互鉴、持续发展、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王毅就2020年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接受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采访[J/OL].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1/0102/c1002-31986935.html,2021-01-02/2021-05-18.
[4]王帆.大国较量:战略博弈的逻辑[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凌胜利,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 / 梁齐勇